值得收藏!如何正确分辨蔬菜真菌、细菌、病毒、生理性病害及药害

农业生产中,作物病害防治至关重要,要想对症下药,首先就要做到将作物几种病害区分开来,本文教您辨别作物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以及药害。

认识一种蔬菜病害,首先要从症状诊断开始。通过症状诊断,至少可初步把病害与伤害或虫害区分开来;可把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区分开来;可把真菌性、细菌性病害与病毒性、线虫性病害区分开来。

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田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观察外,还要注意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发生和发展等情况,更要注意病原检查。

田间症状观察

症状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首先要区别是伤害、虫害还是病害,如果是病害,还要区别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1
请输入标题从植株病害症状表现来看

病毒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多表现全株性症状

而真菌性、细菌性病害,以局部性的居多;

线虫性病害在发病初期与缺素症相似。

2
从病部上病症的表现来看

真菌性病害往往可见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粒)等病征;

细菌性病害潮湿时可见胶黏状物(菌脓);

病毒性和线虫性病害病部上虽无病征,但有花叶、皱缩、矮化、根肿等特有病状。

田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观察外,还要注意病害在田间的分布情况。

  • 非侵染性病害没有传染蔓延的迹象,田间分布较均匀而普遍,且发病地点常与地形、土质或特殊环境条件有关。

  • 由霜冻、寒潮、干旱等气象条件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常大面积连片发生,受害的也不只一种蔬菜;

  • 由土壤酸碱度不适或缺营养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往往连片发生。

  • 由农药、化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只发生在施药、施肥的田里,而且被灼伤的斑点,其大小、形状很不规则。

  • 侵染性病害有传染蔓延的迹象,且常常表现随风向或水流方向蔓延的趋势,或表现由点到面、由轻到重的蔓延扩大过程。

此外,在病害诊断时,还要注意了解栽培管理过程近期天气情况,并善于从病田和无病田的对比中发现影响病害的有关因素,为病害诊断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根据。

病害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症状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虽然病害症状通常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病害症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种病害往往因品种、环境条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等不同而异。

例如菜豆锈病,其病征前期表现为锈色粉状物,后期表现为黑色粉状物。又如黄瓜霜霉病,其初期表现为暗绿色水渍状角斑,后期病状表现为黄褐色角状枯斑,并互相连接成大斑块,再如甜椒枯萎病、疫病、青枯病三种不同病害,其外观表现出相似的萎蔫症状。

2
注意将病害、机械伤害、虫害区分开

看病症发生发展的过程蔬菜病害具有传染性。因此,病害的发生一般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然后迅速向四周扩散,通常成片发生,若不及时防治,可给蔬菜生长造成很大危害。而缺素症一般无发病中心,以散发为多,若不采取补救措施,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
看病症与天气的关系

蔬菜病害一般在阴天、湿度大的天气多发或重发,植株群体郁蔽时更易发生,应注意观察天气及植株群体长势状况,及早防治。

而缺素症与地上部空气湿度关系不大,但土壤长期滞水或干旱可促发某些缺素症。

如植株长期滞水可导致缺钾,表现为叶片自下而上叶缘焦枯,像火燎一样。土壤含水量不稳定,忽高忽低,容易引发缺钙,导致脐腐病、心腐病、假黑星病、芹菜茎裂病等生理病害,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瓜果蔬菜的花芽分化。

各类病害的主要特征
1

真菌性病害

1、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病斑。

2、病斑上会产生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无臭味。

2

细菌性病害

1、叶片上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而且病斑处很薄易破裂或串孔。

2、根茎叶易腐烂、有臭味。

3、果实上有疮痂,在果实表面有小突起。

4、根部尖端维管束易变褐色。

3

病毒性病害

病症主要表现在嫩叶上,种类虽少,但危害大,易得难治。

1、花叶病毒,叶片皱缩,黄绿相间,金黄易凹,深绿易凸,无病叶平展,叶眉扇形。

2、厥叶型,叶片细长,叶脉上冲,呈线状。

3、卷叶型,叶片扭曲,向水弯曲。

4、条斑型,在西红柿要成熟果实上,出现青白色,渐变铁锈色,不易着色,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辣椒果尖端向上变黄色,在变黄部位出现短的褐色条纹。

4

生理性病害

属非生物病害,不具传染性。一般上午低于20℃,开花结果作物不能正常开花授粉,易出空洞果、畸形果,及落花落果。下午3时至半夜温度低于16℃,养份不易转化积累在叶生上和花芽上,造成叶片黑厚而小浓绿、易化瓜落果,形成花打顶、瓜打顶、自封顶。下半夜温度低于10℃,易低温受阻,叶易老化、干枯。

茄果蔬菜缺素症
  • 作物龙头弯曲,自封顶很容易是缺硼。

  • 开花不结实也是缺硼。

  • 龙头下新出来的新叶干尖,干边是缺钙。

  • 龙头下新叶是黄叶为缺硫。

  • 龙头下新叶是白叶缺铁。

  • 下部叶片叶全变黄这是缺镁。

  • 下部叶脉绿,叶下垂、叶肉有黄斑这是缺锰。

  • 下部叶肉变黄,叶脉是绿色这是缺锌。

  • 下部叶全绿,黄边是缺钾。

如何区别作物生理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1

生理性病害“三害一无”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

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2

传染性病害“三性一有”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又称侵染性病害。循序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有轻、中、重程度的变化过程,病斑在初、中、后期其形状、大小、色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田间可同时见到各个时期的病斑。

局限性:田块里有一个发病中心,即一块田中先有零星病株或病叶,然后向四周扩展蔓延,病、健株会交错出现,离发病中心较远的植株病情会有减轻现象,相邻病株间的病情也存在着差异。

点发性:除病毒、线虫及少数真菌、细菌病害外,同一植株上,病斑在各部位的分布没有规律性,其病斑的发生是随机的。

有病征:除病毒和类菌原体病害外,其他传染性病害都有病征。如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有脓状物,真菌性病害在病部有锈状物、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等。

当然,不管是生理性病害还是传染性病害,在进行诊断鉴定时,为了更加准确,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验室鉴定,才能更进一步取得比较准确不同形状的病斑。

如何区分药害与病害
1

斑点型药害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

斑点型药害在植株上分布往往无规律,全田亦表现有轻有重;而生理性病害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斑点型药害与真菌性药害也有所不同。前者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后者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2

黄化型药害与缺素黄化症的区别

药害引起的黄化往往由黄叶发展成枯叶,阳光充足的天气多,黄化产生快;缺乏营养元素出现的黄化,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且黄化常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关,在全田黄苗表现一致。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有碎绿壮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病状,病株与健株混生。

3

畸形药害与病毒病畸形症的区别

药害引起的畸形发生具有普遍性,在植株上表现局部症状;病毒病引起畸形往往零星发病,常在叶片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

4

药害枯萎与侵染性病害枯萎症的区别

药害引起的枯萎无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迟缓,先黄化、后死株,根茎疏导组织无褐变;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枯萎多是疏导组织阻塞,在阳光充足、蒸发量大时先萎焉,后失绿死株,根基导管常有褐变。

5

药害缓长与生理性病害的发僵和缺素症的区别

药害引起的缓长往往伴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而生理性中毒发僵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发僵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等。

当然,不管是药害与病害,在进行自我诊断鉴定时,为了更加准确,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专业鉴定,才能更进一步取得比较准确的鉴定结果。

来源:农人农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