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管住嘴,守住心,不油腻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岁月磨平了棱角,时光褪去了青涩,经过前半生的洗礼,中年人往往多了几番清醒和稳重。但岁月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成就你,也可能摧毁你。人生的后半场,想要走得更稳更远,就一定要戒掉这4种毛病。
01好为人师作家喇嘛哥说:“人到中年,不知不觉就会变得好为人师,即便是竭尽全力学着内敛,但在与人交谈中,也会不自觉地把话题引入到别人难以参与的往事中,去炫耀自己的经历。”年近不惑,总觉得自己懂得了一些东西,明白了一些东西,窥得了一些东西,总想说道说道,总想指点指点。但凡事过犹不及,总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左右别人的想法,是人际交往的大忌。曾国藩性情耿直,说话总是直来直往,在与人交往时,总是有意无意就流露出教训别人的想法。在京城为官的时候,曾国藩总是喜欢写信教诲在家乡读书的弟弟们。在信中,他不仅会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弟弟们,甚至还求弟弟们把他的教导抄下来,做到时刻温习。后来,弟弟们实在是忍受不了,便联合写信至京城,声讨大哥只知高谈阔论,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曾国藩收到了弟弟们的回信,想起自己以前的种种毛病,这才幡然醒悟。于是他在日记中写道:“恭读朱批,以戒余之师心自用。”常常反思,时时自省,直到改掉这个毛病。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到中年,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智者知度,慧者慎言,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保持谦逊。02爱说大话《史记》上记载,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请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诉孔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象空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静沉默,切忌骄傲自大,夸夸其谈。一个人说话不知节制,喜欢自吹自擂,很容易招惹祸端。曾国藩以前,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喜欢说大话。有一次曾国藩父亲过生日,老乡郑小珊前来祝寿。当时的曾国藩刚入翰林院,有些得意忘形。就对前来祝寿的友郑小珊夸夸其谈,吹嘘自己,大有扬眉吐气的意思。没想到却惹恼了郑小珊,寿宴还未结束郑小珊就愤怒离去。事后曾国藩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懊悔不迭,此后他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咸丰十一年,曾国藩为教育手下人,写了著名的“劝诫浅语”,其中第三条便为“禁大言以务实”。他把这种行为准则带到了用人标准中。等到有了子嗣,曾国藩便在家书里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人到中年,最忌的就是因轻浮和自满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做人应时刻谨记,不说大话假话和空话。老子曰:“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谨言慎行是态度,适当沉默是修养。真正聪明的人,守得住心,也管得住嘴。03油腻圆滑人到中年,极易陷入油腻世故的陷阱里。被生活磨平棱角,被现实压弯了腰,于是违心话脱口而出,违心事随手就做。但有句话说得好:“人到中年,知世故而不是世故,才是为人处世最高的境界。”“知世故”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进退有度,不因死板而显得毫无生趣,也不因棱角过于锋利而四处树敌;“不世故”则让自己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恪守原则,不摒弃初心,不曲意迎合。在曾国藩成为地方大吏后,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处理下属送礼的问题。因为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来拜见的下属,都不会空手而来,身处官场,片礼不沾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此不近人情,也不利于他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所以在实在拒绝不了的情况下,他会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样最便宜的。这样既维护了下属的情面,也彰显了自己的原则,让上下级都好做人。同治四年,容闳从美国采购机器回到中国后,第一个想拜访的就是曾国藩。两年前他受曾国藩委托,携六万八千两白银出洋采购机器,开启了洋务运动的序幕。曾国藩知道,按中国官场惯例,容闳一定会向他送礼物。所以曾国藩特意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说:“如果他给的是二十金以内的礼物,那就收下,否则,就原封不动的退回。”自始至终,曾国藩虽收受礼品,但是一直守住自己的底线。《菜根谭》中有句话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近权势名利,而不为之动心者更清高;通计谋权术,而不去使用则更可贵。人到中年,总有一些原则需要坚持,总有一些事情不能妥协。世俗也许很强大,世界也许在变化,每一种面对都不容易。但无论如何,都别忘了自己的本心。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一颗初心,胜过繁华万千。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人生下半场,只有管住嘴,守住心,保持谦逊的心态,放下无用的面子,我们的人生,才能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