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秋诗累累,秋意绵绵
如果说孟秋是秋季的少儿郎,仲秋是秋季的壮年汉,那么,季秋便是秋季的白头翁了。“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里这段精彩的文字,描摹的正是季秋时节的景象——惨淡、栗冽、萧条、寂寥——感觉心里有点儿压抑,有点儿低落,有点儿冷清,还有点儿悲凉,不是吗?
历代文人墨客悲秋,悲的即是这点儿物老而伤、盛极而衰的压抑和凄凉,“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物既老而悲伤”(秋声赋语);无边落木萧萧下,寒郊木叶飞无声,物过盛而当杀。
而爱好摄影的我,却是有点儿喜欢季秋,喜欢季秋的成熟,喜欢季秋的厚重;喜欢季秋的清明,喜欢季秋的绚丽。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唐)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林逋(宋)
芙蓉金菊,枫树红叶,碧水长天,秋山青林,这些个如诗的景色,如画的山水,均为季秋时节的作品。菊花的金黄,枫叶的火红,秋水的碧蓝,秋林的层染;种种物象,绚丽斑斓,五色交辉,将季秋时节装点得多姿多彩,浓郁厚重,如诗如画,美仑美奂,又有何可悲的呢?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代诗人刘禹锡因季秋时节的天高日晶、神清气爽和诗情画意,而爱秋日胜过春朝。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宋代诗人杨万里则是个乐天派,而且独具慧眼,人感秋气悲惨凄凉,他却言轻寒可人;人看荷败莲落,而在他眼里却是荷叶开小钱,处处见生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眼中,季秋的景色亦可圈可点,夕阳之下,江景恢弘,红红瑟瑟,冷暖互动,观之览之,震憾人心;寂寂秋夜,月色如银,清露似珠,新月如弓,享之品之,乐在其中。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代诗人赵翼更是拿秋风作起了调侃,却也让人在峭寒的深秋里感觉一身轻松。
对了,差点儿忘了,季秋里还有个重要的佳节——重阳节。“九九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在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传统,亦藉此怀乡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描摹的正是重阳节时的情感。
看来,老天爷真的是很公平,或者说古人真的是很睿智,“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秋季里孟秋、仲秋、季秋,一个时节分配一个,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让文人墨客在任何一个秋天的时节里吟诗作赋,寻章摘句,都有凭有据 ,有典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