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每一步,既是在种因,亦是在食果。
真正的修行不止在宫观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
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静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与欲望、无常与情绪苦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简而言之,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
所以,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只所以这样,是害怕不巧处,而是偷偷藏在了挂长明灯的大柱后面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不能空谈玄谈。空谈玄谈没有任何意义。道理你能说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恼,修行有什么用呢?修行必须在生活中具体烦恼或痛苦的事实中进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开一条逃跑的道儿。修行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
当然,这一切你可以反对、反对——坚持你自己的,但结果苦的还是你自己。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
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是宇宙万
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
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必须从那里进行。
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的多好?”“我是一个修行者”,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它不是问题”、“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清朝康熙年
无论你的生命中发生任何事情,全都是你的责任,这意味着全都是你自己的行为。当你走在修行的道路上,你说出“承负”这个词时,应该总是指你自己。
评价一个正在经历困境的人,认为这是由他/她的因果所致,这是完全错误的态度。你将失去你基本的人性。他人的承负因果从来都与你无关,当你不得不目睹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这其实是你的因果承负。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你的事。事情发生在你的生命中,所以它就是你的承负因果。无论你是因身边的人快乐或痛苦,都是你的承负因果。一旦你指向别人的承负因果,你将变成一股邪恶的力量。
邪恶并不一定都是出于有意的。邪恶意味着你是这样的——无论你做什么,最后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当你开始琢磨别人的承负因果时,你就是在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了。
我们在修行进程中试图解决的,就是使你意识到,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你的事。事情发生在你的生命当中,所以是你的承负因果。无论你是因身边的人快乐或痛苦,都是你的承负因果。所以不要担心来自你家人的承负因果,没有这样的东西。假如身边的两个人发生了矛盾,作为旁观者的你,都应该要深刻的反观自己。
“家人”这个概念仅存在于你的头脑中。谁是你的家人,谁不是你的家人,孰亲孰远,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你的头脑制造出来的。如果你没有头脑,家庭的概念对你就不存在。这意味着他们就是你的行为。你需要认识到,生命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你的事。
一旦你觉知到这一点,你就会成为一个整体。否则,你一直是散乱的。正是因为人们如此散乱,如此认同于周围诸多的事物,他们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自己聚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一旦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你一直在寻求的东西就会即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