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细看涛生云灭

邓郯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南宋时,他中进士却不愿为官,朝廷征用他,他也坚决不做官。但当南宋将亡时,文天祥起兵抗元,他却主动参军。后来,家人12口被乱兵杀死,他还是义无反顾,追随文天祥到抗元一线。后来,兵败,他投海自杀,被元兵救起,与文天祥一起被押往元大都。到金陵(南京)时,邓郯病了,留下来就医,或是他写了这首词给文天祥,或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词给他。文天祥就义后,邓郯为文天祥写传。

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 邓郯(或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释

恨东风,借用了诸葛亮借东风赤壁抗曹的故事,说恨没有东风,致使江河沦陷。

蜀鸟,指杜鹃。相传古时蜀王杜宇失国出奔,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凄惨。

铜雀,应指铜雀台。如果和上文联系起来,这个应该是化用了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指亡国之恨,就是把杜牧的假设当作真地发生了,故有二乔之春情。我还疑心这个铜雀是不是铜驼之误。若是铜驼的话,指的是洛阳铜驼大街,魏、晋皇宫门前的一条路,魏明帝将长安汉武帝时铜人、铜驼移到洛阳,铜驼就矗在街上,街名就叫铜驼街。西晋时,索靖看朝政日乱,说,将来要看铜驼会没于荆棘中,故有铜驼荆棘这个成语,指的国土沦陷或国家丧亡。不过,咱们还是按铜雀来解释吧,毕竟没有笔误的依据。

金人秋泪,指魏明帝迁铜人、承露盘等汉时旧物,铜人潸然泪下之事。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用了《晋书·张华传》的典故。晋惠帝时,广武侯张华夜观天象,见斗宿和牛宿之间有紫气,后听说豫章人雷焕通晓纬象,乃召问之,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张华问剑在何处?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雷焕根据斗宿和牛宿的分野认为:“在丰城”。于是补雷焕为丰城县令,令其寻找。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当晚,再观斗牛,紫气俱消。雷焕送一剑给张华,留一剑自佩。张华得剑给雷焕复信道:“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后来张华被朝廷所杀,剑亦不知去向。雷焕死后,其子携剑过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当即下水寻找,不见剑,但见二龙蟠萦,水浪惊沸,最终失落。这里是将文天祥与自己比作宝剑,却空自有冲斗牛之气,却没有达到好的结果。

鸥盟,指隐居。以前注释过,用了《列子》上的故事。

睨柱吞嬴,指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

回旗走懿,指蜀汉诸葛亮死后。当地百姓见蜀国退兵就告诉司马懿,司马懿断定诸葛亮已经死了,便率兵追杀蜀军,断后的姜维命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

试翻译如下

江水连天一派辽阔,可恨东风,不肯帮助人间的杰出英雄人物。蜀地的子规吴地的花草都在夕阳斜照里,怎能忍心看到这荒芜的城市,倾颓的墙壁!铜雀台的春恨之情,金铜仙人的秋日眼泪,这亡国恨要靠谁来洗雪!像堂堂剑气冲斗牛,可斗牛空自认定其为奇杰,(我们没能发挥作用)。

想不到前回脱险在江海度余生,往南行万里,把生命交托给小舟与你一齐出发。正要与海鸥结成盟友,沉醉于酒,醉眼却仔细观察浪涛起伏烟云幻灭。随即就去学蔺相如持壁睨柱、气吞秦嬴,学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惊走司马懿,一如千古流传中的冲冠的怒发。分别之后你夜里失眠,陪伴你入睡的应是秦淮河上孤零零的明月了。

赏析

这首词作者有争议,或说是文天祥的,或说是邓郯的,我倾向于是文天祥的,原因有二,一是词的语气,像“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这样的话,是文天祥的怅恨,不应该是邓郯所说。还有“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邓郯留在南京,文天祥与之分手,感慨他的孤独,才应该有这样的话。二是词中所写经历,“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这更像是文天祥出使被羁押再逃跑,起兵,再被俘的经历。不过说是邓郯的也有依据,江海余生的话,也可以说是邓郯的,本就隐于江湖,且逃到广州,可又折回来抗元,也是南行万里了。还有就是,文天祥还有一首词(明天抄),是和邓郯这首词的。

这首词辞情哀苦,意气激昂。开头一句水天空阔,个人孤独感就劈面而来,接着反用借东风典故,说东风不与便,让元人占了江山。接着是写被占江山的情景,蜀鸟悲啼,花映残照,荒城颓壁。由此自然生出议论,国破的仇恨谁来消?于是又有一些自怨自艾,却是将自己比作气冲斗牛的剑气,只恨没有发挥剑气的奇用,产生好的结果。

下片回顾自己过往的事情,想要归隐,但无奈看到涛生云灭似的形势变幻,也就怒发冲冠,要挽回危局,可是却失败了。这时与邓郯分手,感慨对方孤独,其实也是感叹自个孤独,但心有明月,一切都付诸自然吧。

  清代王弈清评价说:“文文山驿中与友人言别,赋《百字令》,气冲牛斗,无一毫委靡之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