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Career致力于成为一家有强烈使命担当和价值情怀的领军教育集团,已帮助800+海内外商科学子斩获满意的offer。我们将以拳拳之心,争做全球职业培训教育的实践者、领航者。关注小贝,你能得到关于泛商科和金融求职的一切!
文/Edwin:小贝教育金牌导师,曾辅导超过百名学员找到明确的求职方向,进入投行、PE、四大等top机构
导师简介:八年帝都金融行业经验,曾任职于四大咨询、公募基金、Top三券商资管板块,职场历经买方卖方、股债和一二级,对金融机构和职场转型有较深刻的理解,在资本市场业内有着广泛的人脉和积累时间是一位真实且有意思的朋友,它总会还原生活最原始的面貌。近期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为何大家一开始起点差不多但慢慢过了几年却拉开显著的差距?为何很多企业家取得了辉煌战绩却在几年后会失败得一塌涂地?这段时间读了不少书、也见识了不少厉害的人,我发现在能跨越人生周期的人,大多拥有长期主义视角。这是一项极为稀缺的能力和品质,包括我在内的平庸之人,想事情大多着眼于眼前,只想到一两年的情况,缺少对长期战略的思考和执行能力。此篇总结了我对长期主义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与诸位共勉。我认为是拉长人生周期去看待事物的视角和心态,且匹配了深度思考和持续执行的能力,不过分在意当下的得失,聚焦于长期更重要、更实质的东西上。以我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例,我也思考了多次,为何目前发展得还是不太得劲,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在做每次职业选择的时候只考虑当下诉求,只想到未来半年一年的情况,短期来看选择都是合理的,但拉长来看却缺少主线、缺乏积累。
比如在四大跳槽时我只想到了去金融行业,没有全面盘点前中后台岗位适合度的的问题;在做风控时我只想到切换岗位,没有细致了解一二级市场发展方向的问题。直到探索了四五年才幡然发现一级市场前台部门才是自己长线发展的方向。如果我在一开始做职业切换时,在认知上到位,四大审计-投行-PE,几乎每个阶段都能得到针对性的训练,现在的积累和发展或许能好得多。所幸,能持续去探索及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也是一个好事。能长周期去看待事情、做事情的,在我身边亦是少数,但这些少数的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如我待过的一家公募基金,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帮助客户赚到钱”的理念、坚持“深度研究的价值”,不昧着原则去盲目营销,熬过了最难的前三年后,近三年大放异彩,这就是时间的力量、长期主义的力量啊。前段时间读了《雪球特别版:段永平投资问答录》,虽然只是对段老师在雪球问答的散录集,但这位一手缔造了小霸王、步步高,旗下弟子创立了vivo、oppo、拼多多的商界大师的理念,深深启发和鼓舞了我,可以说是对我商业观、投资观的一种刷新和洗礼,非常建议朋友们可以有空翻翻。
深度思考者:怀着一颗谦卑之心,持续去思考事情本质,挖掘背后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通向做成事情的金钥匙,也才会领悟要做成事情背后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所需要达到的积累。
聚焦于价值:聚焦于能长期创造价值的事情,做正确而难做的事,也做好了短期内承受牺牲或发展缓慢的苦楚。
关注个人成长:实事求是,关注个人成长而非别人的评价,关注内在而非名利财富等外在,终生学习者。
本分与平常心:深度思考基础上找到了长期努力发展的方向后,就是段永平讲的怀有一份“平常心”,不急躁的做事情,关注当下做得是否到位,是否做好了该做的事情,这份做事的goodwill和sincerity未必能让我们发大财,但肯定会让我们持续做得更好。
我经常讲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同时你也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发展。大部分人都是短视且健忘的。身边经常有小伙伴及师弟师妹会找我讨论职场和发展的问题,都觉得很焦虑、很迷茫,不喜欢当下做的事情、看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也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后来慢慢想明白了,首先就是认知的问题,再者就是心态的问题,都太急躁取得物质结果或成绩了,忽视了探索背后的过程及规律。提升!再提升认知,向优秀的长期主义者学习如何思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通过当下的行动反复实践和复盘,方能持续得到提升。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这段时间才慢慢要求自己从短期的利益驱动者向长期主义者转变,有两点小小的心得,也与诸位共享:
开始要求自己以三年甚至五年的时间周期思考问题:当对很多事情、个人决策等苦思不得结果时,我就想,如果放在三年五年的周期上看呢?什么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什么更符合更长周期发展的诉求?每当抛开一些很短期因素去思考和做一些事情时,就会减少焦虑、更大概率能做出对的选择。
开始每日自省和反思,定期复盘过往表现:其实也不必每日,每两三日也可,更多是定期反思的好习惯,特别是对一些付出了不少时间精力的事儿,反复复盘能练就更好的眼光,这段时间形成了早上搭地铁写电子日记的习惯,觉得搭地铁都是一个莫名的思考享受。
以上关于长期主义的思考还很浅薄,借小贝平台与诸位分享一二,还望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