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世遗 | 陈梦雷的沉浮人生

陈梦雷的沉浮人生

作者何月苏

陈梦雷(1650-1741)字则震,号省斋,别号天一道人,晚年又号松鹤老人。闽县(今福州市)人,“生而颖悟绝人”,12岁中秀才,19岁成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仅21岁的陈梦雷考入二甲进士第三十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他人生的起始便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中国人重文凭、重学历,自古有之。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才华横溢。唐高宗赞扬道,有了薛元超,其他人也就多余了。他是万人敬仰的成功者,但私下对心腹吐露人生三桩憾事,首桩便是“非进士出身”。陈梦雷从公认的官方渠道脱颖而出,进入仕途,便似镀了金身,里里外外都闪耀炫目。成为翰林院编修,主要负责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既饱览群书,勤于练笔,又可亲近权要人物,凭着自身的才华,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想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并非难事。

可仕途如人走钢索,走过去了便是鲜花与掌声,而稍有差池便是粉身碎骨。林则徐就曾“三叹作吏难”,并悬挂“制怒”两字于堂中自警。陈梦雷偏偏在最敏感的政治问题上,跌了跟头。

康熙十二年(1673)11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后快速进攻湖南。翌年3月,耿精忠在福州起兵响应。不久,尚之信在广东也起兵反清。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耿精忠在福建遍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士人同反。当时,陈梦雷因母亲王氏在京师水土不服,遂告假送母返乡,暂留在福州。他为逃避耿精忠的“邀约”而躲入僧寺,但耿精忠看准了陈梦雷的弱点,囚禁其年迈的父母,陈梦雷表面上屈服了,加入了耿精忠集团,但内心对耿精忠的反叛行径及为人十分厌恶、排斥,所以仍托病拒受印札。李光地,福建安溪人,与陈梦雷同年考入进士,两人既是同乡也是同事,关系自然亲密。此时,李光地因事也身在福州。因着时局动乱及陈梦雷的尴尬处境,两人曾在陈梦雷家中秘密商议,陈梦雷在耿氏集团“离散逆党,探听消息”,暗中为朝廷效力;李光地则隐藏踪迹,“从山路通信军前”,向朝廷汇报敌方的重要动态。康熙十四年(1675)5月,时机成熟,李光地派人向朝廷献蜡丸疏,请求清廷派兵剿灭叛军。李光地后因此事特迁侍读学士,得到康熙帝的赏识,既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仕途。而陈梦雷称请兵疏稿是自己主笔的,李光地为了独揽功绩,“则尽易臣(陈梦雷)疏,削去臣(陈梦雷)名”,让他背负着“伪官”罪名,以“附逆”罪被捕,入狱论斩。康熙二十一年(1682),经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陈梦雷免死,改戍奉天( 今辽宁省) 尚阳堡。

陈梦雷与李光地就“蜡丸案”事件,曾各自为自己辩解。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臣与李光地于康熙十二年内,同以翰林院编修告假回家,十三年惨遭耿逆之变,臣不幸与逆贼同城,父母被拘,脱逃无路,因潜结逆贼所聘江南布衣杨文言为内应,方思密疏,迎请大军入剿。不意李光地乃自泉州五百里外,方巾大袖,投见耿逆求官,臣愤恨夺巾掷地大骂,犹未悔悟,且谓我国家必无恢复之日。”并写了《告都城隍文》《与李光地绝交书》,直陈李光地背信弃义的无耻行为,激愤之情直透纸背。而李光地也不甘受骂名,奋力反驳,他曾向康熙奏云:“臣上蜡丸书是他(陈梦雷)定的稿,实实无此事。”还指出,自己将上密本之时,曾派人询问过陈梦雷意见,陈梦雷“一字不见答”,因此只得“与家叔谋之”。两人各执一词,难辨真假,遂成为历史公案,至今仍没有明确的说法。

陈梦雷仕途起起伏伏,但个人著述颇为丰富,有《周易浅述》《奉天通志》《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松鹤山房集》16卷、《天一道人集》100卷及早期刊印的《闲止堂集》2卷、《古今图书集成》等。

他最有成就的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巡视盛京(今沈阳),陈梦雷献诗颇得皇帝心意,被召回京师,侍奉诚亲王胤祉(康熙第三子)读书。康熙四十年(1701)受命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历经5年完成初稿。

《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另目录40卷,1.6亿余字,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汇编,汇编之下分32典:

历象汇编:乾象典、岁功典、历法典、庶徵典;

方舆汇编:坤舆典、职方典、山川典、边裔典;

明伦汇编:皇极典、宫闱典、官常典、家范典、交谊典、氏族典、人事典、闺媛典;

博物汇编:艺术典、神异典、禽虫典、草木典;

理学汇编:经籍典、学行典、文学典、字学典;

经济汇编: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

每典之下有若干分部,全书共6117部。此书,虽不能说是陈梦雷一人之功,却也耗费了陈梦雷全部的心血。但悲惨的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逝世,其四子胤禛继位,胤祉因犯错被贬斥,陈梦雷受牵连,于雍正元年(1723)1月被流放到黑龙江。雍正下令由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已经定稿的《古今图书集成》,删去陈梦雷名字,以蒋廷锡代之。

他有一首《冉冉孤生竹》,写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

宜充君子佩,奈何弃路旁。

良人远行役,各在天一方。

道远不可致,采取将何望?

秋风动地起,百草委严霜。

馨香难久恃,引领情内伤。

此诗为咏怀诗,声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借物抒情,语言质朴情深, 寥寥几笔便把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0)

相关推荐

  • 【】清代陈梦雷行书《祭侄文稿题跋》

    陈梦雷 (1650-1741年)清朝大臣,字则震,号省斋,号天一道人,晚号松鹤老人,福建闽县人,著名学者.文献学家.陈梦雷资质聪敏,少有才名.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十二年,回乡省亲 ...

  • 李光地:康熙朝打拼半个世纪的不倒翁

    李光地:游宦如涉波,邈不知其久 我很担心,随着电视剧的泛滥,历史已被戏说得面目全非,即使如<康熙王朝>这样一等一的正剧,里面也充满了不实,没办法,剧情需要有吸睛之处,要有亮点,真实的历史是 ...

  • UC头条:清朝名臣李光地一生有何贡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文渊 ...

  • 陈梦雷:32岁触犯康熙,72岁得罪雍正,90岁去世,为中华留下至宝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圣祖康熙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是为雍正帝.雍正是一位比较有个性的帝王,他登基不久,突然和一位72岁的老臣过不去.雍正下旨将这位老臣赶出京城,流放到黑龙江,让 ...

  • 遇见世遗 | 八面飘香福州茶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 ...

  • 遇见世遗|感受千年古镇风情

    千年古镇,魅力嵩口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文化和自然遗产考察点的嵩口镇,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她位于永泰县西南部,镇区内保留有成片的明清民居建筑,多达一百二十座.古镇内处处布满了木雕.石雕 ...

  • 遇见世遗 | 撼山截水——东张水库建设始末

    来源:<闽都文化>精选本"纪事卷" 作者:何高光 东张水库附近有个大村落,一大片油菜田适逢花开季节,远远望去,鹅黄遍地.盛夏季节,午后的阳光热辣,少有村民外出,水库周边 ...

  • 遇见世遗 | 郑申钟寿山石雕刻作品:以神传情,形神兼备

    圆雕是在雕件上进行立体化创作的一种雕刻技法,圆雕作品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角度和侧面的美感,立体性较强.在人物雕刻过程中,运用圆雕技法能够将人物的形神与气韵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雕刻师要在雕件的前.后. ...

  • 遇见世遗 | 赋诗横槊古檀州——连江陈第的军事生涯

    <赋诗横槊古檀州 --连江陈第的军事生涯> 作者:练建安 大雨如注,电闪雷鸣.数十艘木船乘涨潮之际冲向滩涂,跃出一群长刀闪闪的凶徒. 这就是传说中的倭寇,杀人如麻,寸草不留. 滩涂外附近村 ...

  • 遇见世遗 | 立树行事,落花写心

    作者:陈 三 农历二月十九,我走在三坊七巷陈承裘的故居里时,突然想起是日是"观音诞".三月廿九,裴仙爷生日,还有六.九月的观音得道日或什么记不清名目的节日,是大人的节日也是小孩子的 ...

  • 遇见世遗 | 黄榦:朱熹理学第一传人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 ...

  • 遇见世遗 | 出水青花——“碗礁一号”沉船打捞记

    作者:张振玉 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一艘满载景德镇民窑瓷器精品的货船,航行到福州平潭水域五洲群礁时,触礁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石撞沙掩,与其他沉没于海底水下的无数残舟断楫一起,默默地倾诉着 ...

  • 遇见世遗 | 徐继畬的见识

    作者:李铁生 1998年,时任美国前总统的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专门提到一个中国人:"从我在华盛顿特区所住的白宫往窗外眺望, 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