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讲治咳:在脏者治其俞,在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在脏者治其俞,在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第四,谈到了肺与胃的关系。“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后世对此理论也是很重视的。
下面看[临证指要],一是谈了针刺治疗脏腑咳的指导原则。本篇提出的“在脏者治其俞,在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虽然简单,但对咳病的辨证论治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由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在诊断时应注重主证又照顾兼证,首先辨明咳是在脏、还是在腑,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协调脏腑间的关系平衡。后世医家在《内经》对咳的认识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颇具成效的药方,比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诸气门》说:治肺咳用麻黄汤,治心咳用桔梗汤,治肝咳用小柴胡汤,脾咳用升麻汤,肾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然,前人的理论、前人的著作,同样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一个思路,一个治疗方向,不是说只要我们见到肾咳你都得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而不许用别的,因为对《内经》理论的理解,我们在开头概述部分就已经强调过了,不是从一个方面、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都可能是对的,或者都是允许的,只要没有离开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去理解它都是可以的。比如肾咳的症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如果他真的受了外寒、再加上肾阳不足,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可以的,如果不是这样的,就不见得能使麻黄附子细辛汤。比如前不久我治了一个河北省的中年人咳嗽,他自己说咳的痰有点儿咸味,说明他既有痰盛、肺中实,又有肾阴虚、肾水不足。我除了给他祛痰、化痰之外,还给他补肾,就不是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是用的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加了当归、熟地,二陈汤是治肺金的嘛,是祛痰的药嘛,“二陈汤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当归、熟地就是补血,补血就是补肾。给他金水六君煎吃下几付之后,他的痰减少了还不算,咸味马上就没了。后来再继续祛痰、止咳就好治了。再比如肝咳时两胁胀痛,现代有人总结了经验,用青黛、木瓜两味药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应该运用中医所有的理论去分析、认识临床上具体的某一个病。
关于六腑咳,也引了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诸气门》提出的:胃咳用乌梅丸,我看他是因为看到了吐蛔,这是张仲景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吐蛔的方子;胆咳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肠咳用赤石脂禹余粮汤,这是用于收涩的、免得遗失,或者用桃花汤;小肠咳用芍药甘草汤;膀胱咳用茯苓甘草汤;三焦咳用钱氏异功散。秦伯未先生在《内经类证咳嗽病类》中指出:“咳时频转失气且欲大便则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咳时小便失禁,用五苓散加党参”。当然这是治小便失禁属膀胱咳的,但如果是肾虚小便失禁的加些补肾药就可以了嘛,加些益肾剂的也可以,比如桑螵蛸、金樱子固肾益肾的都可以考虑。甚至于如果真的是下元虚亏、气化不利而小便失禁了,加点肉桂也是可以的呀。不是有一个方子治上盛下虚痰多喘的,叫苏子降气、里面不是有沉香、肉桂嘛,治喘的,其实有喘就有咳呀,很少说只喘不咳的,因为他一咳就遗尿,喘也遗尿,遗尿那不属于肾和膀胱气化不利了嘛,所以加点沉香引气下行,加点肉桂温化肾阳,使得气化好了,也有效啊。当然,秦伯未先生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我的意思是别的思路同样也可以考虑使用。
二是咳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由于五脏应时,那就应该考虑到某一季节的咳嗽与哪一脏相关,五脏在其旺时主持一身。本篇从“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出发,提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发病观,这一观点对咳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提示。清代医家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头,根据四时生长收藏、阴阳升降之理,指出不同季节治疗咳病的用药规律:“以四时论之,春季咳,木气升也,治宜兼降,用前胡、杏仁、海浮石、瓜蒌仁之属;夏季咳,火气炎也,治宜兼凉,沙参、花粉、麦冬、知母、玄参之属;秋季咳,燥气乘金也,治宜清润,玉竹、贝母、杏仁、阿胶、百合、枇杷膏之属;冬季咳,风寒侵肺也,治宜温散,苏叶、川芎、桂枝、麻黄之属”。很好地发挥了季节与咳病关系的理论,当然,这是指四季而言,我们在讲课当中也经常谈到一点五运六气的问题,如果再考虑到运气的问题,那么治疗选药就又增加了一个思考的余地。比如说今年是癸未年,上半年湿重,下半年按运气说一般地说是寒大,太阴湿土司天管上半年,太阳寒水在泉管下半年。所以下半年就应该多备一些温散的药,恐怕也是一个思路。
三是咳之“聚于胃、关于肺”对治疗与预防的启示。本篇在“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之后,还有“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的证候描述。临床咳病日久,常见浮肿之象,此为外寒内饮之邪气壅闭肺胃所致,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上所说的“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的支饮一证颇为一致,张仲景在治疗支饮的方剂中,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大黄汤、泽泻汤、葶苈大枣汤泻肺汤、小青龙汤等,亦无不从肺胃着手。这确实是临床治咳嗽的很常用的方子,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那不是在临床上治疗慢性气管炎发作的喘息,是最常用的方子。再观察由肺胃所致咳嗽是最常见的咳嗽,除上述治饮之方外,清燥救肺汤是秋季治咳最多见的方子,特别治那种咳而咽痒;还有麦冬汤、沙参麦冬汤等等,也都是咳病治在肺胃的常用方剂,这几个方剂都是从润肺、润胃的角度,使得肺胃之液能够恢复,他的燥咳就止住了。可见“聚于胃,关于肺”这一纲领的提出,确为后世对咳病的治疗,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
本篇关于《咳论》我们就讲完了,这一篇全面论证了咳嗽的病因、病机、分类和治疗原则,使我们中医学对这咳病的认识,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而且咳嗽病确实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不是太好治的病,特别咳一般都和喘联系在一起,难治的原因在于其病因不单是在肺,它还涉及到了五脏六腑,疾病的变化比较多、病情复杂,所以临床辨治起来就比较麻烦,抓住要领比较难,因此说难治。特别是喘,《内经》也没有专门讲喘的篇章,因此学习咳也应该联系到喘的问题,所以应该深刻地理解这篇的理论,在临床上联系实际,去具体地运用它。
尽管咳嗽难治,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说,通过我们认真地分析,还是可治的,所以说不可治是不对的。《内经》还有明确的表述,“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是《内经》的积极的思想方法,那是不是《内经》时代什么病都能治呢,也不可能,我们又进步2000年了,也还没有做到什么病都能治,但是从思想上、从理论上,那认为病都是能治的。虽然《内经》说了很多的“死”,其实它是说的难治而已,所以从理论上讲,就没有不治之症。所以说,作为中医大夫,应该说病人求到我们治,你应该千方百计地给人家想方法去治。你最好不要说这个是不治之症、没法治,除非他不想,你没办法给他治,就像《内经》上说的,“病不许治者,必不治也”。但是说,我现在没有好办法给他治,这倒是事实,我说这高明的医生,他肯定也有他治不好的病,但是,应该总是在不断地钻研它,认为应该有办法,这才是正确的指导思想。人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当然客观世界的复杂也是无穷尽的,这就是一对矛盾。下课。

[单选]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是?(D)。针灸核心理论,经络学说,平衡阴阳
A . 阴阳学说
B . 五行学说
C . 脏腑学说
D . 经络学说
E . 子午流注学说
参考答案: D

(0)

相关推荐

  • 一张肝硬化腹水的方子,我用了40年。说句...

    一张肝硬化腹水的方子,我用了40年.说句实话,7块钱的成本,消除了713人的肝硬化腹水,但失手的仅仅只有59人! 因为我家是中医世家的缘故,所以从小我就和药材.医书为伴.等到稍微大一点,就开始背< ...

  • 闭关止渴汤,清胃火,填肾水,主胃消。 且看方子是如何将肾水关闭起来止渴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121/12/11855597_947043818.shtml 处方:石膏15克 玄参60克 麦冬60克 熟地60克 青蒿15克 服 ...

  • 王洪图讲治咳:病因病机

    下面看[理论阐释],专门谈咳嗽的,在<内经>里头主要就是这一篇<咳论>,所以关于其病因.病机乃至临床应用问题,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太大了,因为咳嗽也是一种大病,或者是很常见的病.第 ...

  • 王洪图讲黄帝内经01

    王洪图讲黄帝内经01

  • 王洪图讲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论

    方法论特点:从功能.整体.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所谓方法论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对我们医生而言,怎样认识疾病.怎样治疗和预防疾病,这就是方法.从层次上来说,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 ...

  • 王洪图讲《素问·生气通天论》节选

    第33课 病因病机概述 我们今天讲新的内容,第四章,病因病机,在教材的124页.从概念上来说,病因就是生病的原因,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而出现的疾病,也就是导致了人体阴阳失衡的原因,就是所谓的病因.其实病 ...

  • 王洪图讲: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 岐伯说:调补各经的荥穴,疏通各经的输穴,以调机体之虚实和气血之逆顺:无论筋脉骨肉的病变,只 ...

  • 王洪图讲“故阳明虚,则宗筋纵”

    上面这一段,是讲的五痿在面色和五体上的一些特殊的表现(五痿的望诊),这些不难理解,五脏应五色,五脏各有所主.下面,最后一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了,这一段就应该很好地记住,说的是治痿独取阳明的问题.痿病 ...

  • 王洪图讲五脏补泻

    下面看第二段,248页.是讲五脏所欲之治法.也就是五脏在其有病的时候,他希望用什么样的药味对它有好处.希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也就是适合用什么药味来治疗.下面我读一下: [原文]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 ...

  • 王洪图讲“毒药攻邪,五谷养正”

    现在我们讲249页,饮食五味调养五脏那一段. [原文]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 ...

  • 王洪图讲《素问·五常政大论》服药常规

    现在看本章的第六节,<素问·五常政大论>节选,在254页,这一篇我们过去没提到过,所以把篇名说一下,"五常政","五"是说的五运,因为这一篇也是讲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