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谨防急性胰腺炎

定义

春节期间,大家基本都是在聚餐,除了与家人、朋友还有亲戚,那就是吃喝玩乐,中国人讲究脸面,去谁家都是大吃二喝,抽烟、喝酒、但是,胰腺的管理功能是有限的,如果一部留神就发病。

胰腺炎是指多种原因造成的胰酶激活,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伴或不伴有全身并发症的一种急症。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

(1)胆道系统疾病 

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我国常见的病因是:胆石症。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酗酒和暴饮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在国外,导致胰腺炎最常见的是酒精。

(3)手术与损伤 

胃、胆道等腹腔手术挤压到胰腺,或造成胰胆管压力过高。

(4)感染 

很多传染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如蛔虫进入胆管或胰管,可带入细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炎症。

(5)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 

高脂血症,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导致胰液排泄困难;结石可阻塞胰管,引起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分型

病理分型: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

1、急性水肿型

顾名思义,胰腺只有充血水肿,这个病情相对较轻,但也不能忽视他也可以发展成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2、急性出血坏死型

那就是有胰腺的坏死、出血,那么,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后,表现为休克、腹痛、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症状。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急性重症胰腺炎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胆源性胰腺炎。这在国内是最常见的。这类的发病机制是,病人患有胆结石,且为细碎的泥沙样结石,在食用较多脂肪后,胆囊为了排出更多胆汁,会剧烈收缩,结石也随之排出,经过十二指肠乳头时会卡在那里导致堵塞引发急性胰腺炎。

第二类是酒精性胰腺炎。在西方比较常见,近年来在中国也有升高趋势,年轻患者多是此类病因导致。它的发病机制尚无共识,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大量酒精会导致十二指肠乳头痉挛,造成胰管堵塞。

第三类是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它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只发现患者的共同特点是高血脂。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

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  

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 

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急性胰腺炎的检验指标

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测定是最广泛的胰腺炎诊断指标,在胰腺疾病时,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和降低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参考范围:

血:35-135 U/L       尿:100--330 U/L

升高的意义:

急性胰腺炎血清(尿)活性是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指标。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淀粉酶显著升高。

1、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h,血清淀粉酶即开始升高,12~24h达高峰,2~5d恢复正常。

2、尿淀粉酶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淀粉酶慢,所以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后期测定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3、其它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肾功能不全、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以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使AMY升高,但常低于500U/L。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及饮食指导

治疗原则

主要包括疼痛的处理、胰腺功能性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同时还应注意短期禁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防治并发症、抗感染、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缓解症状、营养支持、加强重症监护等。

饮食指导

日常生活中主要以预防为主,例如避免大量饮酒,避免暴饮暴食,控制血压血脂等,有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的胆石症病人应择期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一旦出现类似胰腺炎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该病疗效及预后尤为重要。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