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76岁时的书法,展现非凡的才气,创下书法史多项第一
2021-01-14 04:18 全场的希望
武周圣历二年二月初四,已经76岁高龄的武则天,从神都洛阳出发,一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
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暗藏女皇委婉的心曲。碑文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隐十个鸟形笔画,是中国书法史上“飞白体”书体的唯一遗存。
碑高6.7米,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草书相间。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此处原有升仙观一座,今已不存。
《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缑山之巅,2006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巨碑彰显这位女皇的雄才大略,饱含着书法神韵,开巾帼草字书碑之先河。
武则天(624—705),名瞾,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300多个帝王中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
武则天既是古代少有的女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书法家。宋代《宣和书谱》卷一“历代诸帝”中有她的传记。她的书风受《万岁通天帖》影响比较明显。
《万岁通天帖》内收东晋王氏书家七人十帖。虽均为唐代摹本,但仍是学王书的至宝奇珍。《万岁通天帖》是由王氏后裔王方庆进呈武则天的。武则天十分喜欢《万岁通天帖》,把玩临摹,爱不释手,从此笔力大进。
她所书的《升仙太子碑》声名显赫,为世所重。究其原因有二:
一、它是我国古代书法、金石史上第一块女性所书的碑。因此,历来受人瞩目。后人说:“妇女书碑,始此一石。”
二、是以草书书体书碑的最早的范例。我国古代书碑书体至两汉多选隶书,后楷书普遍使用。隶、楷书体比较适合碑版记史述事,歌功颂德的要求。到了隋唐时,行书入碑是一次突破,而武则天则又大胆地跨出更大的一步,采用草书书碑,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升仙太子碑》书法碑文横列竖行,字字独立,以今草为主,有章草遗味。且结字谨严,草法规矩,章法疏朗,飘逸中而不失沉着,婀娜中而见刚健,有潇洒流脱、神逸翰飞之美,颇具雍容华贵的大家风度。碑阴题刻,集初唐三位书坛名家书法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升仙太子碑》颇有特色主要表现在:武则天采用了草书碑。碑额书法为飞白鸟形书体,尤为诡奇精妙,每一字的起笔处都有一只仙鸟立于字体中。今存缑山之巅的武则天“升仙太子之碑”,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曾经有过的“飞白体”书体的唯一遗存。
武则天书《升仙太子碑》的意义,还在于“巾帼书碑从此始”,为妇女参加书法艺术活动争得一席之地。当然,武则天突破封建社会不用妇女之碑的“禁令”是凭借自身特殊地位和无上的权力。不过,纵观历史,武则天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勇为天下先,像她这样的举动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应该肯定的。
正由于武则天带头写了《升仙太子碑》,才有后来唐代房璘妻高氏所书的《石壁寺铁弥勒像颂》等优秀作品的问世。对发挥女性书法艺术才能,武则天是有功的。
在《升仙太子碑》中,武则天用了她所创造的19个新字,这19个新字的原字是:天、地、日、月、星、君、年、正、臣、照、戴、载、国、初、证、授、人、圣、生。她为自己取名为曌,这个字的字义一看即明,明月当空,名君当世也。
武则天所造汉字都是最常用的字,明显是用来为当朝政治服务的,通过这些汉字,让人看到了她的才气和非凡的智慧。但由于它违反了文字发展规律,到她去世后,这批字也随着她一起进入了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