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以及当代妖怪赏析
图:Tatsuro Kiuchi
这几年的农村有个巨大的变化,人少了,小学没了,两三个村子合并成一个都招不到学生。原因有二,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孩子变少,第二,城市化让农村人都往当地城市跑,最次也得去区政府附近。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分地区,南方的生育意识强烈,福建潮汕地区的农村受计划生育的影响相比国内其他地方小很多。另外,人民有丰富而顽强的战斗经验,可以躲,可以户口上做手脚,可以谈,最不济罚款认了。
因此南方地区的多数农村而言,真正有杀伤力的是后者,城市化导致的人口逃离比计划生育要不可阻挡。至于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的地区,那等于是雪上加霜,人少了,人还都跑了。
为什么人都往城里跑,因为相比之下,这里有更好的生活和未来。不要看人说什么,以及看起来多么不容易,看具体行动。简单说,只要允许人口自由流动,一个显而易见的流动趋势就是,哪里可能赚更多钱,人就往哪里走。
所谓赚更多钱,那么说来就是工作机会了。为什么大城市有更多工作机会?因为这里有更多人聚集的规模效应让整体的运转效率提升,效率更高,总成本却更低。
规模效应,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如果你是个老师,只有五六个学生,班是很难开起来的,即使硬上,对应到的费用分摊到每个学生头上也很多,因此也就开不起来了。如果是一百个学生,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把这个班级做下去,除了场地费,本质上老师的付出成本是差不多的。如果规模更大再大一些,边际成本,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学生的成本对整个学校的总成本投入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说现在任何规模稍微较大的大学,多录取一名学生,多付出的成本是什么?如果是寄宿也不过是一张学生宿舍的床位。这个床位成本对整个大学来说就不值得一提了,但是假设是个只有十个床位的精英教学小俱乐部,多这么一个床位的成本就高了。
从最朴实的理念出发,开实体店的人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人流量。租金的价格通常也跟是否在繁华地带是否临街等直接跟人流量挂钩的因素有关。更多的人也就是更大的市场,资本虎视眈眈。在乡村,教育反而很难,不依赖政策补贴,学校都搞不起来。在城市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市场巨大,供给就花样百出。
总有这种声音,人太多了,教育资源有限,这种办法也是不得不啊,不可能人人都有学上。也不知道该称之为静态思维还是几乎就是直觉在脑子里活动。大城市里人那么多,每到周末全城出动,商场同样是服务场所,供人吃喝玩乐的地方,完全够用,而且细心的热爱逛街的人还会发现,商场店铺更新速度特别快,半年不去,店铺一半以上都换了。这说明什么,这是在不断优化之中。大城市人这么多,也没有看见谁饿死,相反,现在糟糕的餐饮都很难存活,越来越好。
当然你可以说大家可以在家里吃嘛,教育和吃饭不一样,教育需要场地。这些从来都不是问题,场地有得是,大小好坏不应该有标准。这一点可以参考大城市管制相对较少的幼儿园。都是私立幼儿园,学费1000-20000每个月不等,很多名贵的幼儿园也就是商住两用开辟场地。可以说在极其不友好的政策下的一种灵活应对。
幼儿园管得少,不需要什么五证齐全,愿意花点钱,很多北漂的人都供得起,价格梯度的巨大差异也说明了需求层次的丰富,或者可以这么说,就中国教育而言,目前大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大概是最好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管得少,交钱就能上。但很多北漂的孩子,幼儿园读完就得回原籍,一个是管制力度加大,如你所知的噩梦般的五证很难办下来,各种条件限制,还有就是考虑到高考最终还得回答原籍,很多人也就失去了信心。
再退一万步,都说公共资源,教育公共资源不可能给所有在大城市的人。好,公共资源,公立学校资源给有户籍的人好了。没有大城市户籍的人如此庞大,人也没打算占用什么公共资源了,自己掏钱去市场选还不行吗?供给掐住,需求给设这证那证的门槛。
稍微动点脑子,若不是管制,局面会跟如今的私立幼儿园差不多(尽管也是各种资质审核,也在关停各种所谓不合规幼儿园),什么档次的都有,然而在各种限制和管制的情况下,目前能读得起私立学校的家庭并不多,非常奢侈。当然,更不可思议的是,读私立还不是有钱就可以的。
不仅仅是教育,同样的道理,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也更不应该稀缺才对。一个医生在农村一天看三五个病人,医术再高明也只能吃土,在城市里一天数十个,态度都得往上提三分。说来说去,这本就是一个供给和需求的问题。而且不是具体的运营细节或者商业策略问题,是大框架的人为掐死了需求的问题。
当然看到这里你难免好奇,为什么就这么一个供给和需求的问题,难道有关部门不知道吗?那为什么他们要掐死供给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甚至不能回答。有关部门怎么想的放一边,一个更值得注意的虽然也并不意外的现象是,生活中的那么多人,不仅无法理解如此简单的问题,还会在这类问题上现出原形。
以下是妖怪赏析时刻:
上篇:令人心寒的非京籍上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