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警幻仙姑为什么要用声色向宝玉示警?太虚幻境其实是宝玉人生的预演

贾宝玉被警幻仙姑引入太虚幻境,享受了一番神仙生活:品香茗、饮美酒、听仙曲,还和警幻的妹妹兼美共度一夜良宵。于是,有读者发出疑问:警幻的目的是想把宝玉引入正途,不要再流连于闺阁,但她让他享受神仙般的生活,不是更想呆在闺阁吗?神仙般的生活谁不想要?尝到了甜头更不愿意回头了。

生出这种疑问,还是因为没有好好读原著,断章取义了。因为,警幻在引导宝玉品香茗、饮美酒、听仙曲之前,先带他去了薄命司,看了薄命册。也就是说,对警幻想行为的理解,要把这一切都结合起来,才能明了她的用意

其实,太虚幻境是宝玉人生的预演,只不过采取的倒叙的形式,先让宝玉看到结果,再让他知道造成结果的原因。

简单来说,宝玉人生的结果就是他将眼睁睁看着家中上中下三等女子一个接一个进了薄命司,原因则是宝玉沉湎于声色,没有担起他作为贾府“略可望成”的男儿该担的责任。所以,警幻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先让宝玉看到薄命册,然后引导他经历“声色之幻”,将来有一天他会醒悟:姐妹们的薄命,都是宝玉沉溺于声色所造成的。

万果皆有因,警幻想要宝玉先悟果,再观因。

作者在第一回便以一僧一道来引出故事,而且以僧为首,道听从于僧,便表明这是一个与佛学有关的故事,其中就包含了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这是红楼想要诠释的一大主旨。具体到贾宝玉身上,有两大因果的体现:其一是以甄士隐的经历来影射贾宝玉的经历,表明贾宝玉将和甄士隐一样经历荣枯,最终看破红尘出家;其二是以贾府女子的薄命,表明贾宝玉逃避家族责任所造成的恶果。甄士隐影射的是贾宝玉个人的荣枯,薄命册则体现的是贾府的荣枯。这两种荣枯所造成的后果,贾宝玉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贾宝玉游太虚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他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也就是从童年向少年迈进的时候。这个时间信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儿童和少年是有显著区别的,都是爱玩,儿童只会小打小闹,无非是对玩具、零食等感兴趣。再怎么瞎胡闹,都不会有多大的破坏力,尤其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进入青春期就不一样了。青春期的少年,有着充沛的精力,但心智很不成熟。

他们一边想模仿大人,以为自己长大了,比如宝玉和贾芸聊天,“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这些都是贵族成年子弟在社交场合常说的话,宝玉想在贾芸面前装大人(毕竟认了人家做干儿子),便模仿大人说话。

另一方面,因为心智不成熟,模仿大人只能模仿到外形,模仿不到精髓,不懂大人对进退尺度的把握,就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宝玉对金钏的调戏,“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他是真的对金钏有想法吗?并不是。他只是在酒局上学到了一些搭讪的技巧,便在无聊之时拿出来现学现用,结果导致了金钏跳井这样严重的后果。

警幻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把宝玉引入太虚幻境,就是因为宝玉还没开始胡闹,但即将进入胡闹阶段。此时此刻,宝玉的人生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修身养性读书走正道,二是在闺阁厮混。按照正常的思维,即使贾母再怎么溺爱宝玉,也应该知道宝玉不再是小孩子了,应该远离闺阁。男女七岁不同席,宝玉已经十二岁了,再在闺阁混下去,伤害的就不再是宝玉自己,而是闺阁中女孩。

但是,因为贾母溺爱不明,贾府没有人对宝玉“规引入正”,于是宁荣二公不得不拜托警幻,用非常手段,看能不能把悟性极高的宝玉引导过来。

警幻的非常手段分两步,一是先让宝玉看到严重后果,然后再让宝玉亲身经历他所种下的因。如果宝玉看到薄命册就已经领悟,那么后面的声色部分就不需要上演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警幻反复说宝玉“尚未觉悟”、“痴儿!竟尚未悟!”如果宝玉在这个过程中稍有醒悟,那么他少年期的胡闹多少会有所收敛,薄命册中也就可以少几个人。

这就是警幻的以果警因,用严重的后果警示宝玉,不要去做那些沉湎于声色之事

这其实很像我们所熟悉的父母对孩子的警告:你一定要这么做,将来会怎样怎样,到时候你会后悔的。奈何孩子们都和宝玉一样,听不进去,痴儿难悟,最终果然尝到了苦果,也只能像作者曹雪芹先生一样,“愧则有余,悔又无益”。

读懂了警幻的以果警因,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全书。第五回的“贾宝玉神游太虚”,既是对宝玉人生的预演,也是对全书故事的预演。众钗的结局和宝玉的结局,都写在了第五回。宝玉醒悟之时,即是他悬崖撒手出家之日,在万丈迷津中,被僧道二仙化身的木居士和灰侍者渡走了

这也告诉我们,红楼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有关因果、有关醒悟的警示录!

(0)

相关推荐

  • 正本清源:红楼梦第五回全解析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着重描写了太虚幻境和它的主宰者警幻仙姑引导贾宝玉神游其境的过程,贾宝玉看了金陵十二钗册子,听到了十四支曲子,最后堕入迷津最后吓醒 ...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66:第五回精读⑪

    066 第五回精读⑪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太虚幻境景象的确幽美,"珠帘绣幕,画栋雕檐","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这些写出了太虚幻境建筑非凡, ...

  • 红楼梦里别有深意的时间背景和历史原型

    从第五回秦可卿登场到第十六回秦钟夭逝黄泉路,三秦的人生故事全部落幕,这一段文字可称之为"秦"文,文本看似风静月美,但正统与非正统之间暗流汹涌. 第二回,贾雨村谈及甄宝玉关于女儿的奇 ...

  • 作者为啥用风流二字评价秦可卿?判词另外一个字更狠?究竟为何

    题:作者为啥用风流二字评价秦可卿?判词另外一个字更狠?究竟为何?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

  • 宝玉入梦出梦,皆缘于可卿

    肖旭/文 <红楼梦>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情":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里的一句诗: &quo ...

  • 浅解《春梦歌》

    浅解<春梦歌>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有一首春梦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意思是欢乐随着浮云飘散,青春跟着流水漂走:奉劝天下青年男女 ...

  • 红楼梦中那些美丽的梦境

    文/归途如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弗洛伊德说,梦是人类潜意识的反映.在<红楼梦>里,多次写到梦,都写得很精彩. 第一回里,甄士隐睡午觉的时候就做梦了.他梦到了一僧一道,听到他们讲述 ...

  • 张云:《红楼梦》的多重主旨及其表达策略

    <红楼梦>开篇有一大段交代写作目的的文字.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又道"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quo ...

  • (图文版)重读详解《红楼梦》第五回

    一.人物介绍 ①尤氏-贾珍之妻 ②秦氏(秦可卿)-贾蓉之妻 ③贾蓉-为贾珍之子 ④警幻仙姑-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在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里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

  • 红楼梦:三劫后,同往北邙山销号,作者说的是啥意思

    题:三劫后,同往北邙山销号,作者说的是啥意思?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