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原来吃饭七八分饱的道理在这里!怎么改善脾虚(收藏贴)

《说文解字》说:“脾,土脏也”。中医的五脏是归五行的,脾五行属土,土的特征是什么?接受、容纳万物再化生万物。接受容纳跟消化系统的接受容纳食物然后消化、吸收,化生人体的营养物质,那个意象是一致的。

中医学本质上是农民的医学,它很多的思维是按照农业气象物候来的。

所以种过地的人学中医,他有过种地的体会,学起来很容易。比如说种地的时候为什么要松土?种花种什么的都要松土的,为什么?因为土地一松,气跟水液在里面就能够初步运行,很流畅。

同样,土之松换成现代的操作就是吃饭时“七八分饱” 。吃饭吃到七八分饱,此时脾胃有运的空间,而吃到十二分饱,脾完全缺少一个运转的空间,运不转就会停下来。

脾主运化

运化谷子+运化水液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第一个是运化。这里注意是两个动词,一个是运、一个是化。很多人学中医很喜欢跟西医对,一跟西医对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把脾主运化简化成了脾主消化。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消化仅仅是脾功能的一部分。

严格来讲,脾主运化,固然包括消化,但消跟化还是可以分的。比如说饮食入胃,胃初步化食磨谷,按照西医的说法是有机械消化、化学消化,所以真正的消大部分其实是在胃里完成的。在胃中形成食糜,食糜下到小肠,真正的消化吸收完成是小肠。

脾这个符号很大,它等于说把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都涵盖了。在这个标签内,小肠的功能相当大的比例被脾包括了。

所以中医其实很简单,比如心功能减退,中医一般叫心气虚,脾功能减退叫脾气虚,肾功能减退叫肾气虚。但中医讲的功能减退跟西医讲的功能减退还不能完全对等。

主运化是指具有把饮食水谷转换为水谷精微并将之转输布散的功能。饮食水谷就是进来的最原生的东西。转换为水谷精微又细化一点,其实这里应该还多一步,水谷精微再转换成气血。然后将之吸收,吸收完了转输到全身各脏腑。这就包括了运与化,化完再运。

中医学的任何脏器都有它的实体基础,但是功能不局限于实体基础。所以中医学的脏腑边界不是以结构来划定的,而是以功能来划边界的。功能是边界,结构不是边界。

当你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医首先分是胃的事儿还是脾的事儿。

第一:胃的那部分比较好分,最简单的,首先位置上脾的位置很大,整个腹部算脾,但是胃的位置相对小,比如患者来看病都说医生我胃痛,他不会说我脾痛的。

第二:脾主升,胃主降。胃主降,胃正常是降下去,降到小肠,当胃有病的时候,除了出现胃本身的不舒服,还出现胃气不降的表现,比如恶心、呕吐、打嗝、嗳气、反酸。

当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算谁的?当然是脾胃同病!

脾是升,如果升不上去,它反而下陷了,所以当出现了大便的问题,比如说大便烂,那是脾的。当你假如出现了腹部症状,你看它上升还是下降,上升症状为胃,下陷症状为脾。

脾主运化,当你化不了又运不了,一个是东西还在,另外一个是还没运走。所以第一组症状是腹胀、纳呆(不同教科书可能有不同表达,比如纳呆、饮食不振、食欲不振),就是既消化不了,也运不走。

还有,我们讲过脾主运化的方式是向上运的,水谷精微应该往上走,假如不运走,就反过来,水谷精微往下走,那就是便溏,大便像烂泥一样。

有以上两组症状,完全可以确诊:定性为气虚,定位为脾。

完谷不化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症状,叫作完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比如我吃饭跟菜,拉出来还看见饭粒菜渣。吃什么拉什么在中医就不是气虚而是阳虚。为什么是阳虚?我们比喻一下,煮饭的时候,你放了水放了米,锅底没有火,出来时米还是米,水还是水,饭没有煮熟。锅底没有火,这就是阳虚。

病理就是如此

湿邪容易困阻脾气

我们在这里加些症状。比如之前讲的,脾不运化的便溏。大便烂了,但是我怎么判断有没有湿呢?其实很简单,假如是纯粹的大便烂,就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假如大便烂出现了黏的感觉,那就是湿。

湿性黏滞,只要有黏乎乎(表现为擦不干净)的感觉都是湿。还有一种,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那种感觉还是湿。

再把这种感觉外延,人体出现的所有黏性的东西全部是湿,比如妇科的带下,带下是黏的,白带是寒湿,黄带是湿热。眼屎多为黏的。还有油性皮肤油腻的,油性头发油腻的黏。还有舌上舌苔是黏的,这些都是湿。

中医不单只有诊断,也有鉴别诊断,每一个细微症状它多了一点特征,就会不太一样了。

脾气下陷升不上去的病机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脾气不够力升,一种就是湿困。但是我们教课书太强调第一点,就变成我们很多人下意识觉得,脾气不升就是补脾然后升,而忘了还有湿困。你可能要除掉湿效果才能显出来。

治疗有这么一句话叫作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其实这句倒过来讲也是一样的,治脾不治湿,非其之治也。所以凡是补脾的方或多或少都有去湿的药,比如说很出名的参苓白术散,比如说四君子汤(里面都有白术和茯苓)。

1

常用食物

牛肉、牛肚、猪肚、莲子、锅巴

说说锅巴。脾是阴土,它怕湿,所以它喜欢什么?当然是阳气(中医很少说脾阴虚),它喜欢干燥,不喜欢湿润(脾不怕因阴虚,脾喜欢阳气)。

一是因为锅巴的特征是温的。倒推十来年前,没有电饭锅之类的之前,我们用普通的锅煮饭,锅底是有锅巴的,尽管不是每餐都有锅巴,但是大概三四天会有一次,这时我们吃的这餐饭,其实是温性的。现在少了锅巴的饭,最多是平性的。脾喜欢暖的,现在少了一个温性,让脾少了一个暖的来源。

二是锅巴是干燥的。脾喜燥恶湿,很适合脾的生理特征。

玉米、大麦、白果、芡实、薏苡仁

生薏苡仁是凉的,假如你是寒体的话,炒一下再食,炒了它就偏温了。

生眉豆、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

冬瓜是凉的,它去水作用很强,但是有人说,我就喜欢吃冬瓜,我又寒体,怎么办?好办,加生姜!有时候,有一些人很死板地说,这个东西我不能吃。怎么不能吃?中医的好处就是中药是可以配的,我利用冬瓜去利水,但是怕它凉,我可以配温的东西吃。

陈皮、扁豆、荷叶

荷叶是好东西。荷叶还能减肥(但是用量要很大)。荷叶能生升,能祛湿,又香,又醒脾。当时的鲜品最好了,但是鲜品并不好找。只能到药店买干品了。

2

常用食物与药物

人参、党参、黄芪、五指毛桃、白术、茯苓、白扁豆、芡实、甘草、木瓜、薏苡仁、陈皮、藿香、佩兰、砂仁、苍术、荷叶、马齿苋、鸡骨草、土茯苓

3

常用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四君子丸、香砂六君丸、六君子丸、藿香正气水(丸、口服液)、二陈丸

(0)

相关推荐

  • 脾虚也有阴虚和阳虚之分,用药不对症可能导致症状愈加严重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将饮食水谷转化为谷精和水精,并经脾气升清散精作用输送至心肺,通过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及周围组织加以吸收,进而为全身提供物质能量. 而当脾虚的时候,就会导 ...

  • 一张图看懂中医脾的所有功能(见附图):

    一张图看懂中医脾的所有功能(见附图): 脾主肌肉:肌肉消瘦.面色萎黄.疲乏无力提示脾虚,运化不及,需要健脾.益气养血. 开窍于口:口唇苍白.纳少无味提示脾失健运,气血两虚. 脾主升: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

  • 脾虚生百病,补脾的弯路你走过多少 大家好...

    大家好,我们今天说说补脾,有些解剖知识的朋友在听到脾的时候会想到我们左上腹部一个蚕豆状的器官,但是事实是中医所说的脾和西医所说的脾不是一回事,虽然说中医五脏中的心.肺.肝.肾,在解剖学上与西医学是一致 ...

  • 脾---中医藏象与西医解剖之不同

    经常有病人拿着化验单说:我的化验指标都正常,为什么说我肾虚.对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内涵,中医藏象是"藏居于内,象现于外"的五脏学说,中西医角度是不同的.中医的脏腑≠西医的脏器 ...

  • 潘毅:吃饭七八分饱的道理

    对人体最有裨益作用的脏腑是什么? 无疑是类似于现代医学讲的消化系统的脾啦. <说文解字>说:"脾,土脏也". 中医的五脏是归五行的,脾五行属土,土的特征是什么? 接受容 ...

  • 潘毅:原来吃饭七八分饱的道理在这里!

    脾是什么? 汉代的<白虎通>说:"脾之为言裨也",就是对人体有裨益作?用的那个脏,加个月字旁命名为"脾".那么对人体最有裨益作用的脏腑是什么?无疑是 ...

  • 喝酒三分醉,吃饭七分饱,做人八分刚刚好

    <朱子家训>中说: "凡事留有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处世须留余地,责善切戒禁言." 做人做事,学会适当留白,不过度,不逾矩,才有彼此伸展的空间,才能保持好的人际关系. 就 ...

  • 七八分饱是什么感受?七分饱的感觉是:吃饭...

    七八分饱是什么感受? 七分饱的感觉是:吃饭时,感觉胃没有满,但进食速度.饥饿感均已经下降,如果立刻停止进食,对于身心来说,也可以接受.按照食量来说,如果以前每次都吃得非常饱,那么将食量减掉将近1/3, ...

  • 喝酒三分醉、吃饭七分饱、做人八分刚刚好

    文 | 有书玩子 · 主播 | 杨枪枪 <朱子家训>中说: "凡事留有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处世须留余地,责善切戒禁言." 做人做事,学会适当留白,不过度,不逾矩,才有彼 ...

  • 农民都理解:为什么吃饭只能七八分饱?吃多了伤身

    种过地的农民,有过体会,就是种地的时候为什么要松土?种花的也要松土,为什么?因为土地一松,气和水液在土壤里才能运行流畅.滋养土地. 这个土松,对应人体的土地脾胃,就是吃饭时的"七八分饱&qu ...

  • 如何让观赏鱼延长寿命还不得病,怎么知道观赏鱼摄食七八分饱?

    很多鱼友一直在问关于观赏鱼的投喂原则,为什么观赏鱼要投喂七八分饱,不是说吃的越多长得越快吗?不是又说喂多了,观赏鱼就会患上肠炎吗,再说了,我又怎么知道自己的观赏鱼是摄食了七八分饱呢? 不是还有一个四定 ...

  • ''要想活到老,吃饭七分饱''有科学依据吗?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许多人都认为'七分饱'是一种智慧. 网上则说, ...

  • “要想活到老,吃饭七分饱”有科学依据吗?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许多人都认为"七分饱"是一种智慧.网上则说,人这一生要吃进去好几吨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所以不能吃太多,应该少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