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木心:心之所向便是幸福

原创:达令

“东来紫气已迟迟,群公有师我无师。一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

1989年,木心在纽约为一群画家讲世界文学史,一讲就是5年。讲课期间,他以自己的名字入诗,写下这首小诗。

言下之意,在座的学生有师父引进文学的殿堂,而他是靠自己一个人去学习,去揣摩。等到课结束之后,大家各奔东西会取得什么成就就不得而知了。

这次课程的开端,出于学生对于木心的敬仰,余外更是出于文人之间相互帮衬的善意。

其年木心62岁,孑然一身,在异国他乡全靠着稿费生活。章学林、李全武请求木心开课,让自己的见识也惠泽大家,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则是大家希望能够借由开课的机会给木心一点金钱上的支持。

木心这场长达5年的演讲被陈丹青这样的有心人认真记录,最后才有了《文学回忆录》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看着厚厚的两本,但是别被他的个头吓坏了,作为普通人对于世界文学的入门,这是一本特别适合的书。

当初木心开讲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一群文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后生。用梁文道的话说:“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读者,于是自由自在,娓娓道出他的文学回忆。”讲课的时候,他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也是为什么在读《文学回忆录》的时候,我们不会被那些专业的名词吓跑。

他博闻强识,语言精妙,点评诚恳又一针见血,随时随地信手拈来的比喻,轻轻松松让人听懂了深奥的文学概念,算得上深入浅出的典范。

不过,除了文学之外,木心让人敬佩的是,他用文学做拐杖,笑看命运带来的苦难,最终他胜利了。

人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木心讲自己年轻时只面对未来,关心未来,母亲说他:志向对,可是这不太苦了吗?

凄苦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选择。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生活而艺术,《文学回忆录》里记载了很多这样的讨论,木心选择的是为艺术而艺术。

木心少年时为了学哲学,自己一个人一字一句去啃读经典作品,看到不懂的地方,只能硬扛着往下读。他讲自己读黑格尔,一遍又一遍,关在地牢里,花了三个月读了三遍《小逻辑》,书上密密麻麻全是木心做的笔记,终于觉得自己悟出了什么来。

“那是黑房子里捉黑猫,哲学家不过是想尽办法说,说得别人相信。黑房里捉黑猫,还是比喻不对,是一群哲学家在黑房子里你撞我,我撞你,黑猫呢?从来就没有过黑猫。”

在苦读里,木心悟出了哲学里是找不到真理的:真理就像那只黑房子里的黑猫,哲学家以为有,相互掐架,都认为自己能找到黑猫,实际上什么也没有。

想要高雅和低俗两不误,艺术和人生双丰收,生活中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换到我们生活中的选择里来依然适用,既想要过自己理想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又想要有稳定的铁饭碗,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同时实现。

木心23岁的时候,看到福楼拜的一句话: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为了这一句话,他不是读读就算了,更敢去实践。那时候他已经被聘为省立杭州一中的执教,有优厚的待遇,独立的免费住处,一开门就是游泳池,可以说条件相当优厚了。

但是他果断放弃了这个机会,反而选择了一条别人难以理解的路去走。他雇人挑了书去莫干山上苦读,与文学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修道之路。

这种死磕是他对于文学的追求,想要发展总需要一点众览全局的视角,只有读懂了世界文学史,才能够谈发展、融合、创新,创作是基于大量的阅读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原本陈丹青他们只是请木心讲讲如何写作,通透如木心,他深知“功夫在诗外”,因此写作课的开端就是世界文学史。

你看到别人有10%高于你的智慧,那是因为别人有10倍于你的积累。

我用拐杖是为了风度,拍照需要。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他对文学史的评价和理解,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评价。

木心评价哲学是个拐杖,有时候可以打人,有时候可以打狗。但是,他用拐杖,是为了好看。这是他的生活美学,算得上苦中作乐。

木心苦吗?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是他看文学前辈总觉得苦;后来遇到陈丹青一群年轻画家,后生们觉得他苦,有心想要帮他,知道他清高不乐意,故请开课,有了这本经典作品。

他评卡夫卡:一听名字觉得上好,一看照片这么苦命。

“从耳朵、眼睛、一直哭到嘴巴。这么命苦,和中国的贾岛一样。”

贾岛是谁?唐代出名的苦吟诗人,人评:'清奇僻苦主',被称为'诗奴'。

木心何尝不是,成了艺术的奴,一头扎进文学里再也没有出来过。他上莫干山苦读,在狱中苦读埋头写,想方设法找到能够寄托自己文学理想的地方。

他晚年到了美国,不是去享福的,而是去补课的,补自己缺失的那部分文学课程。高傲如木心,从贵族到一无所有,不得不靠着卖画为生。

但是,他的照片不苦的,不像卡夫卡,一看就是苦。他是苦中作乐。

他的头发总是干净清爽的;他的西服也是平平整整的;他的灯芯绒裤子可以自己改成马裤配着马靴穿的。

一个讲求美学的贵族,对自己的形象也保护得很好。

他的照片里,拿着一柄伞当拐杖,器宇轩昂。而内在呢,是用文学做拐杖,支撑他度过生活中的苦难,有的是他自己选择的,有的是命运强加给他的。

正如他所说的,个别人,极少数人,他要自尊,自救,他爱了艺术,艺术便超升了他,给他快乐和幸福。

木心是这少数人。

精神发财,可以构成快乐,是真正属于你的。

陈丹青在后记里记录了木心的诗《杰克逊高地》,诗题关于原谅: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 和蔼 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五年的文学课程,他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澎湃,跨越地域跨越历史的界限,述说着自己在文学道路上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他把拜伦比作兄弟,把雪莱当做邻家男孩,把文学当做自己的爱侣。

在这些讲述中,他回忆着自己一路走来的文学路,那些或快乐或悲伤的过往一幕幕闪现,最后在阳光照耀万物静好中,他发现一切都可以原谅了。

人生在世,太多事情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木心说,人的幸福就到心向往之的地步。而他自己坚信时代再怎么变化,一个潜心于自我成长的人,最终能否得到世人的认同,世人自由评判:“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他的苦最终换来了该有的成就:他的画收藏在大英博物馆;散文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这本《文学回忆录》里有木心大量的文学评论,眼光独到,敢说敢言。他的语言幽默,善于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对于普通人来说,算得上是世界文学启蒙的俱佳读物。

(0)

相关推荐

  • #早读#452 《文学回忆录》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732天 #早读#452   2017年4月29日  周六 一.图书简介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木心客 ...

  • 关于文学的回忆

    小时候能读到的书非常有限,初中毕业之前读过的文学书籍屈指可数,仅有<大海铺路>(讲江南造船厂的阶级斗争,为读它晚上还让灯火点着了蚊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家巷&g ...

  • 四季读书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 这可能是最复古的教学方式和写作方式.老师和一群学生--其实就是一些志同道合者,团坐在一起,既有一定的目标,又有即兴的发挥,一路讲下去,持续了五年的时间.其中最好的学生 ...

  • 张无虞《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呐——木心》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呐--木心 木心--陈丹青的老师,我尊他为先生. 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 ...

  • 文学大家木心,正经身份其实是画家

    2020-10-02 23:29:00·书画论坛liyu 他是一个典型的艺术知识分子,我们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分来认定他.木心说:"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8)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康熙的后半期,至嘉庆初年, 值十八世纪.时出<康熙字典>,出<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书>.汉赋.六朝骈文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9、40、41、42)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是绘画的嘉年华).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为&q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4)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中国小说第二期,光辉灿烂.历十五至十七世纪,从明建文帝到清康熙帝后半,是前后三百多年小说上的成就. 自古汉文化从西北往东南流,到"五四",到1949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1)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公元15~16世纪之间) 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但丁和英国的乔叟.(中世纪的人) 蒸汽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9)

    第二十九   讲中国古代小说(一) 中国小说萌芽其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得晚.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中国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这或许就是先秦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48、49、50、5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小说在古代德国(古典文学时期)不足道,浪漫主义时期也不见不朽的大作.十九世纪,小说活跃起来.一是主观命题,以古茨科为代表,代表作<精神的骑士>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4-25)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诗,格律严谨,有流弊.好处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皆可入诗,更比不必说抒情诗. 爱情,蛮有意思的,一举一动都带有诗性--文雅-- 绝句.律诗,自齐到唐,到全盛期,渐渐太过成熟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