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们相约在绘本的世界
与孩子们相约在绘本的世界
马晓晨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
与绘本结缘于台湾。那时我作为交换生,在台北学习了半年。在那里,我选修了幼教系“儿童读物欣赏”这门课。由此,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绘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怎么欣赏绘本,了解了一个绘本是怎样在作家和画家的共同配合下制作出来的,甚至也尝试自己制作绘本。在这半年的学习中,我对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刘兰和翻阅,在精美的图画里、在有趣的文字中流连忘返。很快,学习结束,我回到了大陆……又很快,我毕业了,来到了仁爱。在这里,我有幸担任了学校3个部,4个班的绘本阅读课,这延续了我与绘本的缘分。能上自己喜欢的课,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时常觉得很幸运。
初上绘本课,自己经验匮乏,而培智学校中几乎都没有绘本课教学,可借鉴的东西少之又少。虽然幼教领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学生间巨大的差异,幼教老师的上课方式于我们的学生又有诸多不适宜。在课堂上,有时虽然我很卖力地讲、表演,学生依然无动于衷;有时候,虽然图案很艺术,语言很美好,学生依然熟若无睹;有时候,虽然绘本很精美,手感很不错,可是学生依然不理不睬。因此从目标设定、到教学策略再到课堂效果评价,我都觉得茫然无措而又倍受打击。我时常会怀疑,怀疑绘本阅读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究竟有没有用,怀疑自己想探究的事情究竟有没有价值。
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给了我不断走下去的动力和信心。请看:
场景一:热烈的讨论与表达——《蚂蚁和西瓜》
还记得去年在上《蚂蚁和西瓜》的时候,在蚂蚁搬不动西瓜的环节,我请学生帮蚂蚁们想想办法。担心孩子们想不出来,我预先想好了一些做法,以便到时能及时提醒他们,避免冷场。在正式提问之前,我甚至犹豫了一会儿,因为不知道孩子们究竟会不会有反应。但是我想还是应该试一试。
然而,孩子们的表现堪称惊艳来形容!他们的想象能力让我非常惊喜!有的孩子说,可以弄碎带回去;有的孩子说,可以从中间切一刀,然后分别带回去,还可以用扫帚扫……这个孩子的想法激发了那个孩子的想法,那个孩子的想法又补充了另一葛孩子的想法,像泡泡般,孩子们的奇思异想不断涌现出来。而我们的这节课就在热烈的讨论和表达中结束了。在这以后,我都会用更开放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表达,尽量调动他们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帮绘本里的角色解决问题,因为我知道,他们能做到。
与孩子们相约在绘本的世界,原来,只需要我能少一些控制,多相信他们一些。
场景二:精准的动手与操作——《小蛇散步》《母鸡萝丝去散步》
每个班总有一些不善言辞,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的孩子,比如我们班的玲玲、弘弘,隔壁班的博博,楼下的小帆和小语。在绘本课上,这样的孩子经常被我忽略。我时常在想,这样的孩子真的不能理解绘本、学习绘本吗?难道他们跟绘本是绝缘的吗?
经过不懈的查阅资料、思考和请教,我尝试让他们用动手的方式来学习。《小蛇散步》和《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两个有明显的故事情节的低幼绘本,在学习和记忆故事情节的时候,我要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用口语来复述和描述情节;而让这些孩子通过排列图卡的方式来进行。我想,上帝真的在把一个人的门关上的同时,就为他开了一扇窗!小帆、小语、博博等孩子根据简单的视觉线索,比如序号,非常精准地完成了所有图卡的排列,无一例外!当第二节课再次练习时,他们甚至已经不需要我的提示,就能自己看着线索操作了!孩子们的视觉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我刮目相看!
与他们相约在绘本的世界,原来,只需要我能换一种形式,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
在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令我曾经的怀疑与动摇一点点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绘本教学的信心与期待。在读绘本、讲绘本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共度的快乐,慢慢体会到教育的趣味,找到了一种属于教师的幸福感。我想,这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