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释意】(二十一)封禅为何

第二十一章 封禅为何
(封禅二十一)

常言道:“世间作为的成败,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

仰望天空,标注“天时”中正位置的参照星体,称为天枢,即北极星。俯瞰大地,通常南方作为“地利”中正的参照方向,所以帝王面对南方正襟危坐,蕴含崇尚“正大光明”的深情厚意。

《尚书·虞书·益稷》记载“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邦国的黎民百姓,共同拥戴贤德者担当帝王大臣,其中帝王必定是天时地利的人间尤物。)因此,作为言道经书和述德纬书,在他们言辞文采中间,又怎能不记载皇天后土的功德伟绩呢?纬书“箓图”上有这样说法:“颤颤巍巍,纷纷扬扬,在变化之中,万物得以生长。”像这样一种极其形象化描绘,恰是世间万千物种,在成长壮大过程中间,必然而自然的存在模样。另外,纬书“丹书”讲:“人情欲望,必须因循道德数理,才会旺盛吉利。若将道德理论故意扭曲,为了迎合人情欲望,必定危机凶险。”像这种警惕性话语,本应是人世间需要时刻警醒和戒备的真谛。亘古以来,凡归属“警惕戒备”性话语文籍,其实质是尊崇“顺道合德”的文化风貌。所以,唯有虔敬信奉“顺道合德”文化风貌者,才会努力使人世间“道德化生”达到极致,从而成就一代英明帝王。

《史记·封禅书》中,援引管仲的话说:“古代有过七十二位君王,亲临‘封泰山、禅梁父’的盛大典礼。”根究这种行为的臆念索求,就是要将他们崇尚敬畏的某种文化符号,通过封禅来昭告天地人间。
    传说黄帝在世时,无论天象还是地况,都频繁出现奇异现象,例如地出大蚓、凤凰降临。于是,轩辕黄帝便将赫赫功绩,铭刻于高山之上,并在荆山之下,采铜铸鼎,以作永久留念。随后,帝王虞舜不仅按时巡查山岳,并且临山见川,都要祭祀天地四方。像这样一些事迹,都记录在《尚书·舜典》之中。

西周时,周成王和周康王都举行过称作“郊祭”的封禅典礼,这在《乐纬·动声仪》中有所记载。春秋时的齐桓公,不但称霸诸侯,而且觊觎王位,他也曾想“封泰山禅梁父”,却遭到宰相管仲的劝阻。至于管仲阻拦的理由,说是古代具备封禅资格的帝王,不仅要取得王霸业绩,还要得到天地间祥瑞符谶。因此,在封禅中,帝王之所以还要使用玉牒金版,就是表明这种盛大仪式只适用于“配天地应时命”的皇帝身上。但是,像管仲讲到的天地异象,例如东海比目鱼、西部比翼鸟,以及北部黍禾大丰收、南方出现三脊稻等,都不过是物种多样和时节繁荣而已,根本算不上福瑞谶纬之象。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八书”之一《封禅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封禅的历史渊源及其具体过程,并且凸显了作为祭祀的封禅典礼所包含的特殊意义。事实上,在整个封禅过程中,尤其在刻石上公开铭文以及玉牒金版上秘密祝辞等,都是封禅典礼上最为神奇壮观的内容形式。例如泰山之上,秦始皇的封禅铭文,文笔出自李斯,尽管完全是法家的辞令气势,明显缺乏仁爱宽容的温润慈祥,但是也充满了简洁干练的雄壮豪迈。这也是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艺术作品。

再看两汉时期,许多与封禅有关的文章,不但闻名遐迩,而且至今引人瞩目。其中一个相关与汉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山”,而另一个记载东汉光武帝“封泰山禅梁父”。前面封禅中的奇文,首举司马相如奉劝汉武帝的《封禅文》,其内容引经据典,一边阐发封禅意义,一边彰显大业宏图,一边渲染符谶遥相呼应;其中的旁征博引,将以往封禅的好处说尽;其中的深入浅出,旨在鼓舞君王建功立业信心。《封禅文》作为司马相如的临终绝笔,亦是汉代封禅文兴盛的首唱和典范。至于后一个当中,首屈一指的是东汉张纯(公元?-56年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东汉大臣)的《泰山刻石文》,其开头模仿《尚书》典谟,结尾如同祝祷文辞,中间大量引用谶纬言论,与其说分析西汉末年的混乱纷争,毋宁讲宣扬光武帝的天命功德;整体文章,尽管貌似义理全面而事实清楚,但实质属于华丽不足且夸大其实。像上述两家文章,在泰山上都有刻石真迹。而其他的,例如扬子云的《剧秦美新》和班固的《典引》,虽都没有刻石存在,但写的也是与封禅相关的事情。至于《剧秦美新》的体例格调,确实有司马相如《封禅文》影子,而且其中有太多隐约诡异言辞和神奇古怪故事,但在整体结构上还是十分严谨,并且气韵通畅。正如杨子云自我表白一样,《剧秦美新》确实属于他殚精竭虑的用心力作。再说班固的《典引》,不仅行文博雅,而且构思睿智,其中能够借鉴前人得失而取长补短,并且义理中正而文采飞扬,尤其寓意十分巧妙。正如《典引·序》中有过这样一段评说:“伏惟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扬雄《美新》典而亡实。大意:司马相如《封禅文》辞藻华丽却不经典,杨子云《剧秦美新》经典但不诚实。)通过上述评论,不得不说文学艺术只有通过比较才容易明察秋毫,也只有准确把握住文体格式及其气势刚要后,才有再创作优秀作品的突破前景。回首那一时期其他作品,像邯郸淳(约132—221年或称邯郸浮又名竺字子叔或子淑或子礼等东汉颍川阳翟人著有《笑林》《艺经》而著名)的《受命述》,明显临摹前辈佳作,尽管文辞韵律雅训通顺,但明显属于强弩之末,已然失去了腾飞力量。至于曹植的《魏德论》,假借主客问答,迂回千言而用心良苦,但缺乏激情气势而影响甚微。
    追溯围绕帝王封禅而形成的这一特殊文体,其适用范围不但局限,而且用途格外明确。对于那些劳民伤财而急切向往封禅的人,亦无论属于异性称王的炫耀,还是继位登基的张扬,都不过为了昭示顺天应命的威名而已。所以,帝王时代,当他们涉足大宝伊始,凡封天禅地而诏诰天下的文章,通常依傍《尚书》中《伊训》《尧典》为骨干和榜样,不但恪守义理雅正,并且务求言辞恢弘。其中,凡引经据典,务必理直气壮,而不能讳莫如深;若古为今用,则禁忌轻薄肤浅;凡阐述天经地义,务必光彩照人,而宣扬功德仁义,更必须要犀利惊人。类似这样一些特色,恰是此类作品堪称伟大的精髓之所在。尽管以往的优秀作品,似乎把此类文体的精髓,已经囊括殆尽,但是作为后继者,只要敢于大胆借鉴,并勇于不断创新和日新月异,终将会有崭新作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总而言之:封禅天地源头长,鼓乐喧天唯帝王。登高唱远如虎啸,文采飘扬似飞凰。铭文刻石冲天际,玉牒金版沉地方。披览名篇舞翩迁,恰是虬龙献吉祥。

【注解】
1、秦朝李斯《泰山刻石》全文: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後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後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2、西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之头尾部分:伊上古之初肇,自颢穹生民。历选列辟,以迄乎秦。率迩者踵武,听逖者风声。纷轮威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继《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罔若淑而不昌,畴逆失而能存?轩辕之前,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已。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见可观也。《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谈,君莫盛於尧,臣莫贤於后稷……厥之有章,不必谆谆。依类托寓,谕以封峦。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事,兢兢翼翼。故曰: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
3、东汉张纯《泰山刻石文》: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熹、行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祭。《河图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合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理瑞兴。帝刘之九,会命代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狩皆当。天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记,禅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图提刘予》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矩,九州平,天下予”。《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钩命决》曰:“予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符专兹竭行封岱青。”《河雒》后,经谶所传。昔在帝尧,聪明密微,让与舜庶,后提机。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工兼并,百里屯矣,往往僭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犬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十有余年,罪人则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宗,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雒书》正文,是月辛卯,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寮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注:已经酌情增补删节)
4、杨雄《剧秦美新》之开头部分:诸吏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上封事皇帝陛下。臣雄经术浅薄。行能无异。数蒙渥恩。拔擢伦比。与群贤并。愧无以称职。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执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博览广包。参天贰地。兼并神明。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之闻也。臣诚乐昭著新德。光之罔极。往时司马相如作封禅一篇。以彰汉氏之休。臣常有颠眴病。恐一旦先犬马填沟壑。所怀不章。长恨黄泉。敢竭肝胆。写腹心。作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臣雄稽首再拜以闻。

(0)

相关推荐

  •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泰山封禅?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泰山封禅?

  • 历代帝王与泰山(一)秦始皇封禅

    历代帝王与泰山 历代帝王为了宣扬其"受命于天",功德卓著,相继举行封禅或祭祀大典.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 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清乾隆 ...

  • 司马相如列传(九)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 ...

  • 书法习字,文心雕龙。(十一)

    静趣同山 关注 书法习字,文心雕龙. (十一) 1小时前 阅读10 来自话题 #书画之旅,心路历程 2.8万篇 第21节:封禅 赞曰译文 封勒帝绩,对越天休.逖听高岳,声英克彪. 封禅时在泰山上刻下帝 ...

  • 我的书法:书法习作,文心雕龙。 (十一)

    书法习作,文心雕龙.(十一)阅读 1174 第21节:封禅 赞曰译文封勒帝绩,对越天休.逖听高岳,声英克彪.封禅时在泰山上刻下帝王的功业,是称扬帝王来报答上天授予美命.远听那高山之上,美妙的声音十分动 ...

  • 《文心雕龙》卷21封禅诗解1经道纬德以勒皇迹戒慎崇德铭号秘祝

    题文诗: 正位北辰,向明南面,以运天枢,毓黎贤者, 又何尝不,经道纬德,以勒皇迹.绿图有曰: 潬潬噅噅,棼棼雉雉,万物尽化,至德所被. 丹书曰义,胜欲则从,欲胜则凶.戒慎之至. 则戒慎也,以崇其德,真 ...

  • 《文心雕龙》卷21封禅诗解2非深非浅义吐光芒辞成廉锷日新其采

    题文诗: 扬雄剧秦,班固典引,事非镌石,体因纪禅. 观剧秦文,影写长卿,诡言遁辞,兼包神怪; 骨制靡密,辞贯圆通,自称极思,无遗力矣. 典引所叙,雅有懿采,历鉴前作,能执厥中, 致义会文,斐然馀巧.故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二)熔意与裁辞

    第三十二章 熔意与裁辞(刘勰<文心雕龙·熔裁第三十二>) 凡书写文章篇籍,或言文学创作,一旦情志义理确定后,随之便是行文修辞的繁简粗精问题.单论行文修辞,大体有3种取向,或刚,或柔,或刚柔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一)文采与情志

    第三十一章 文采与情志(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 亘古至今,无论圣贤还是达人,他们书写文字或日常言语流传下来的篇籍,都可以笼统称为"文章".单从字形出处上讲,不 ...

  • 书法习字,文心雕龙。(二十一)

    06-12 阅读1176 来自话题 #书画之旅,心路历程 2.9万篇 第四十一节:指暇 赞曰译文 羿氏舛射,东野败驾.虽有俊才,谬则多谢. 善于射箭的后羿曾出过差错,善于御马的东野稷也出现过失误.虽然 ...

  • 【《文心雕龙》释意】(四十一)养气与写作

    第四十二章 养气与写作(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四十二>) 东汉的王充,年近七十岁时,著述的<养性书>十六篇(均亡轶),据说完全是他个人亲身经历的总结,而不是凭空捏造或抄袭别人的成 ...

  • 【《文心雕龙》释意】(二十九)通变中继承与发展

    第二十九章 通变中继承与发展(通变第二十九) 任何一篇文章都可归入某一类体裁格式,而且在事后总结中,亦不难从其文章中找出成文的规矩方圆.然而,关于文章的形式内容,在书写之时,往往可以一再变化,似乎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