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43:血战前夜
瓜达尔卡纳尔(Guadalcanal)这里简称瓜岛。它的名字来源有点意思,你一定想不到:这是一个阿拉伯语的名字,意思是“好多大排档的河谷”( وادي القنا)。
老实说,俺也没想到。
但稍微看一下历史就不奇怪了,公元8世纪初开始,西班牙被阿拉伯的穆斯林统治了数百年,直到15世纪才将阿拉伯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话说,西班牙是唯一被伊斯兰教征服之后又恢复原有宗教的国家,相当不一般。
阿拉伯人被赶走,但Guadalcanal这名字留了下来,是直布罗陀海峡正北230公里处河谷中一个小村庄的名字。
地理大发现的16世纪是西葡的世纪,所以1568年西班牙人发现瓜岛也就不奇怪了。那艘船的大副出生在Guadalcanal村,于是便将这岛命名为Guadalcanal,瓜岛。
至于为什么不是船长起名字而是大副?俺不知道,估计是当时发现的岛屿太多,船长都腻味了,所以大副沾光。
好像有点离题太远?不过俺有时候喜欢寻根问底探究一些老故事,呵呵。
1893年,英属所罗门群岛成立,瓜岛位列其中。然后就是二战中英国溃败南洋,这天远地远的小岛自然也就顾及不了,5月珊瑚海战中日本帝国海军占了图拉吉,顺便也占了瓜岛,还在瓜岛上面修机场,目的当然就是巩固“大东亚共荣圈”的防卫,同时截断美/澳运输线。
下面看看瓜岛的具体位置。
6月初的途岛大胜之后,美国海军基本没跟日本帝国海军接触,唯一的截击发生在7月5日的阿留申群岛,两潜艇击沉击伤日驱逐舰各两艘。不过,美国佬这边看似静悄悄,其实在作妖。
6月6日,中途岛之战尚未结束,停泊在东岸诺福克港的胡蜂号航母(CV-7)受命前往太平洋。因为受到军备条约限制,胡蜂是用剩余吨位造的,所以只有1.5万吨,算是小一号的约克城级(2万吨)。之前考虑到日军太强,所以胡蜂开战之后一直呆在大西洋,现在约克城号没了,只好将胡蜂号调往太平洋。
跟胡蜂号一起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是崭新的的战列舰北卡罗莱纳号(BB-55),这是个4万吨的巨兽,主炮为三联装9门16寸。北卡号是北卡级的首舰,三联装主炮也是新设计首次应用,而且北卡是当年4月才入役,而且,这舰是开战之后第一艘进入太平洋的新舰。所以说“崭新”,是没夸张的。
这东西本来是打算用在大西洋对付德国的提尔皮兹号,所以一直留在大西洋,现在太平洋舰队吃紧才调过来。
两舰到达加州圣地亚哥的时候,是6月19日。7月1日,北卡号启程前往珍珠港,胡蜂号则是前往汤加。大概是舰上比较宽敞缘故,胡蜂号兼职当运输舰用:陆战2团得5船才装的下。嗯,虽然也参加了瓜岛战役,但2团隶属陆战2师,1师下面全是单数的1、3、5、11团。
日军要截断美澳运输线,美军当然就要保护之。6月下旬,尼米兹就在盘算怎么在所罗门群岛南部干点啥,初步打算是攻占图拉吉跟瓜岛,然后以这两基地逐渐反攻,拿下或者至少打烂拉包尔,废掉日军这个前进基地。
7月4日,美军发现了瓜岛在建的日军机场,这下就不用再多想了:机场对美澳航线威胁极大,于美军而言不可接受。反过来,拿下瓜岛机场之后,瓜岛就成了自己的前进基地,而且那机场建了大半,拿过来就省了大半的事。
事情就这么定了。
登陆首选部队当然是陆战一师,可这时的陆战一师分布在整个太平洋上:新西兰、萨摩亚、珍珠港、新喀里多尼亚等等,这是最大的问题。但不论如何,到7月下旬时,16000名陆战队员汇集在新西兰的惠灵顿,整装待命。
勉强,这算是个齐装满员的陆战一师,但没卡车,其他的防蚊防疟疾的措施/装备也不全。至于榴炮营等其他小单位,计划在斐济会合。比较郁闷的是当时的惠灵顿码头工人罢工,陆战一师自己当了一把装卸工。
7月7日,萨拉托加号带90架战机从珍珠港出发,随行的是4重巡洋舰7驱逐舰;15日,企业号与北卡战列舰离开珍珠港前往南太平洋;24日,萨拉托加与胡蜂号在汤加南部会合。27日,两舰与企业号在斐济南部会合。
海军跟陆战队的总指挥还是弗莱彻。(回头可能有一节专门介绍他的,记得他拿过荣誉勋章,在将级军官里面不多见。)
此时的美军,可谓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之后的8月7日、8日,美军登陆图拉吉跟瓜岛,拉开了瓜岛血战的序幕。而持续数月的海上恶战,让日本海航流血不止,至瓜岛战役结束时,攻击珍珠港的飞行精英折损大半。日本帝国海军从此步步为坑,直到海权彻底丧失,大和号海上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