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目标,应重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王营
从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落实,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学校要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对于广大中小学校而言,主要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到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密集开展“五项管理”的落实检查,再到此次的“双减”,核心都是作业问题。
据笔者观察,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除了作业量大、作业设计不科学等一些外部原因之外,还受到与学生“学习力”相关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毅力不强、学习能力不高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在抓好各科作业量控制和设计的同时,应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双减”所提出的目标。
何为“学习力”?国际上关于学习力的定义有多种,在诸多定义中,学习力“三要素”说言简意赅,容易理解。依据学习力“三要素”说,学习力是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应着眼于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转变学生的精神状态,激发学习内动力。学习动力有外动力和内动力之分,是学习力的关键要素。有关研究表明,外动力愈强,内动力愈弱,反之亦然。教师大量布置课外作业,强迫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只是人为地为学生施加了学习的外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内动力,无论教师怎样强迫,收效都不大。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形式要多样化, 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挖掘。例如,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让学生问答、复述、书写等多种形式;课下,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数学知识竞猜、数学故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作业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学习毅力与自信、专注、果断、自制和抗挫力等要素密切相关,学习毅力取决于学生的自制力。据美国学校心理学家谢刚观察,初中是孩子学业成绩的分水岭,造成成绩滑坡的原因一部分是学习习惯不良,更大的比例却是“对情绪缺乏控制能力”,胜出的是那些“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孩子。
在儿童成长教育这个问题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提升学生自制力,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增加孩子学习自信心,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关键。
因此,要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校要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孩子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提前预习新课的习惯,课后总结反思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自制力,作业就不再感到是一种负担。
三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基础要素,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而思维力则是学习力的关键要素。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必须把思维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思维力是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在思想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都直接或间接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学习能力这个基础要素密切相关。
赞可夫说:“教学不应当停留在第一发展水平,不应当原地踏步(例如叫儿童反复演算他们早已掌握的20以内的加法题)。教学应当依靠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过程,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自己努力思考,在智力的阶梯上提高一级。”赞可夫认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就会萎缩和退化,他提倡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非常之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孩子入学以前,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忽视了孩子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力能力的培养。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不愿意在学习上动脑筋,这是造成孩子作业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善于思考的学生,作业可能会一蹴而就,从而把写作业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对自己智力的一次挑战,学习力则会越来越强;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对作业望而生畏,一拖再拖,作业自然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学习力则会越来越弱。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遇事多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提升孩子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规律和方法,让学以思考为快乐,高效独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