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8)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九、阴虚有热

1、竹叶石膏汤

【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65克),麦门冬一斤,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半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解】:里热、津虚、气虚证。此于麦门冬汤去大枣,加竹叶、石膏,故治麦门冬汤证热甚而烦渴者。

根据胃虚热,我们将麦门冬方证归于阳明。但冯世伦先生将此方证归属阳明太阴,讲课老师认为是少阳阳明,留待探讨。

伤寒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注】:这条讲病后虚热证,大病是解了,但还未恢复,恢复主要在胃。胃中虚热气虚,感觉气短,老欲吐。气短主要有热,当然也常见烦渴。气逆欲吐是胃虚。竹叶石膏汤由麦门冬汤而来,又另加石膏。竹叶、半夏都下气止逆。人参、甘草、粳米、麦门冬都建胃。麦门冬甘寒,正好用于胃虚有热,若胃虚有寒是不可用的。人参微寒,寒热都可以用。石膏专祛热。竹叶石膏汤一般对于肺结核末期时挺有效,但是在初期时用石膏的机会还是少的。

2、麦门冬汤

【组方】:麦门冬七升(参考200克),半夏一升(130克,参考45克),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参考45克),大枣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解】:里虚热、津虚、气虚证。麦冬为一补虚润燥药,而有健胃镇咳等作用,本方用为主药。佐以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补中益气,伍以半夏下气逐饮,故此治虚火挟痰因而咳逆上气、咽中枯燥、痰涎粘着不去者。

歌曰:麦门冬汤热伤气,草人半夏麦枣米。健胃生津化痰饮,咳逆上气咽喉利。

冯世伦将此方证归于阳明太阴,是考虑虚证属阴的因素,特注明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注】:上焦有热,咳逆上气、咽干口燥,因咳为肺痿,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甘寒,补津液亏损,与生地,瓜蒌根(花粉)都差不多,又有不同。麦门冬滋阴治咳,瓜蒌根用于渴,生地用于血证。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并不是遇到咳嗽就吃麦冬,这是不对的。麦门冬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半夏降逆,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健胃安中,麦冬治其标,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治其本。现根据有关资料,麦门冬至少用至约120克(四服)。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一章,主要讲了寒热类咳喘治法。寒证有大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而肺痿肺痈均为热证咳嗽上气,肺痿为虚热,肺痈为实热。麦门冬汤就是治疗肺痿的。肺痿主要是「重亡津液」而得之,表现为口燥咽干,火逆上气,胡老说痰涎浊唾,咳不出,咽不下,非常难受,这是因为阴虚无津液之故。因此,麦门冬汤从入手。

【探讨】:方证简单,但是归类复杂迷茫。自从胡希恕老先生提出方证对应归类,这就是一个难题。比如这个麦门冬汤,冯老归于阳明太阴并病,他显然是着眼于脾胃,也就是不偏于「肺」,避开了半表里,但是,这个方证的「热」相明显,看不出「寒」相,为什么还要提「太阴」呢?所以,我们的课程基本按照他的分类基础,但对个别方证也做了改动,如这个麦门冬汤不是放到阳明太阴并病中,而是放在阳明中。

因此有老师提出一个解决的「学术思想」,即对于所有方证,应当「建立自己的学术分类框架,要求辩方证准确,分类却按自己理解标准」,也就是说,在分类上可以扩大个人自由度。因为分类毕竟是手段,不是目的。

3、黄连阿胶汤

【组方】: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渣,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里热、津虚或阴虚证。黄连、黄芩苦寒合力清上焦虚热止烦,芍药酸寒敛阴,阿胶甘温补血,鸡子黄除热安神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或失血,或便脓血者。

歌曰: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芍药合自良。除热止烦阴血虚,久痢失眠也能尝。

伤寒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注】: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病向裹传,心中烦,是热郁心胸,不得安卧,病已传阳明,故作虚烦,宜黄连阿胶汤主之。(讲课中老师有认为是病传少阳,供参考探讨。)少阴病有传阳明者,以其本虚,上焦复有热故使心中烦,不得眠也。本方证非少阴方证。冠以少阴病,乃始得之为少阴之谓。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颇相似,栀子豉汤证是有热扰心胸而虚烦不得眠,不是真正的虚,而是偏于热。黄连阿胶汤则是真正的既虚又有热扰心胸,是真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汤(阳明太阴)也主治失眠,也有枣仁之酸以敛阴,知母之苦寒清热,川芎之辛温以活血养血。与黄连阿胶汤的区别在于,酸枣仁汤突出真虚,。黄连阿胶汤则是既虚又有热扰心胸,是真虚烦不得眠。

栀子豉之烦主要在热,黄连阿胶之烦在热且在津虚血虚,酸枣仁之烦主要不在热而在津虚血虚且虚胜于黄连阿胶。

热利便脓血、血便、咯血以及吐血等诸失血证,凡心中烦不得眠者,用本方均有验。本方治心中烦不得卧,颇似栀子豉汤证,但本方偏于治虚烦不眠兼有以上诸血证者,栀子豉汤则无此功效。

(0)

相关推荐

  • 《证治准绳·幼科》渴

    [万]疮疹渴者,里热也.盖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津液者,水谷之精华,变化流行,以灌溉乎三焦也. 疮疹之火起之于内,销烁水谷,不得以变化津液,灌溉脏腑,故渴也.又疮本稠密,津液外泄,化为脓浆,不能滋养真气 ...

  • 许家栋先生指导下的经方一例治验!

    周利林 2009年10月27日本人提问: 余    女     75岁 因小脑出血住院20多天. 20天前突然出现呕吐(吐出为所食之物),头晕目眩,同时欲大便,软便而不泻,即至县医院急诊 脑CT:小脑 ...

  • 虚羸少气

    昨天浙江陈生问曰: 病人为男性,七十岁,肋骨多发骨折,得病有两个月了,伴有胸腔积血,之前保守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夜间会有点气急而吸氧,病人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等病症,活动时胸肋部有点疼痛.用小柴胡汤吗?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