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记】“打死儿子招女婿”——父子观、赶子垭、永昌寺三地名的由来

相关文章:
【地名记】朽木溪,杌木溪,机木溪,鸡母溪
【地名记】龙舟之东石桥山
【地名记】又思湾不是佑仕湾
【地名记】隐龙山还是引龙山
【地名记】长阳的地名与猪
△流溪流域(向家舟摄于2020年8月30日)

湖北长阳高家堰镇流溪村至彭家河村一线,有三个地名的来历,至今为当地人津津乐道。这三个地名分别是:流溪村的永昌寺,流溪、古城二村交界处的父子观,以及彭家河村的赶子垭。三个地名故事,有着一个共同的主人公——向永昌。

△父子观附近盛开的“宜昌百合”花朵。(向家舟摄于2020年6月21日)

向永昌,明末清初时人,长阳高家堰向氏大房始祖万全公十世孙,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乡贤世家。其四世祖“神童”向必恭,明永乐十九年湖广乡试中式,成举人,年仅14岁,后任昆明、旌德二县知县,民国《长阳县志稿》卷十一《乡贤传》称其“人服其政,去而思之”。曾祖父三凤,岁贡生,“隐居不仕,以德行闻”。(民国《长阳县志稿》卷十四《隐逸传》)祖父向察,举人,万历十年授宁波府学教授,五年后卒于任。其父好乐,万历间贡生,晚年任通城县教谕,鼎建学宫,后致仕回乡,为乡饮大宾。崇祯十三年向好乐殁后,天启壬戌进士、时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为南明宰相)的夷陵人文安之为其作墓表。好乐共五子:长子永命,为恩贡生,明末任广安州同知,与文安之为至交好友,其子君佐,岁贡,湖南永兴县训导,参修清康熙十二年《长阳县志》,有《藏书洞》等诗传世;次子永鼎,廪监生;三子永甲,廪膳生,其子君宜康熙年间任沔阳州训导;五子名永旭;四子,即向永昌,为廪膳生。明末时,向氏满门父母慈爱、子女孝善,和乐融融。崇祯年间,长阳知县莫道醇旌其门曰“万石家风”。

△流溪村牛池湾远望父子观(向家舟摄于2020年6月21日)

生活于明清鼎革之交、战乱频仍年代的向永昌虽饱读诗书,但却没有也难以与先祖、父兄一样走一条为官入仕之路,于是靠着祖遗田产,并藉清初人民流移、众多土地无主之机,聚敛大量土地,成为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大户。而富裕起来的向永昌逐渐被财富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诗礼家风,为其后亲手酿成人伦惨剧种下了种子。

△沪渝高速公路父子观隧道的标识,将地名父子观误作为“父子关”(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向永昌娶妻覃氏,在明末时生有一子一女,女为长,子为幼。有意思的是,有别于当时“重男轻女”的大众,向永昌对儿子态度一般化,但却格外宠爱女儿,将其视为掌上明珠。转眼到了清代顺治年间,子女均已长大成人,尤其是女儿向大姑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由于周边没有与向家相匹配的豪族,向永昌担心女儿嫁出去后会吃苦,于是招赘了一位女婿,把女儿留在了家里。殊不知,向永昌这一出自天性的行为,却为自己种下了祸根。

由于向大姑从小深受父亲宠溺,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自私狡诈之人。而其弟却与之相反,为人忠厚孝顺。招夫完婚后的向大姑,为了日后独吞父亲遗产,心生了一个歹毒的计划。

有一天,向大姑趁弟弟耕田外出之际,哭哭啼啼地跑到父亲向永昌面前,声称弟弟经常调戏她,要求父亲大人为其作主。按照常理,向永昌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核实情况后再作处理,或者按家法将儿子交到族长手中公开论处。谁知,一贯骄纵和偏听偏信女儿的向永昌听到向大姑声泪俱下的哭诉后,怒气冲冲,二话不说,就拿起一把镰刀赶出门,扬言要“杀儿子”。与此同时,正在力田的儿子闻讯后,出于孝道,不愿意与盛怒下的父亲争辩,发生正面冲突,于是便摔下手中的犁铧,逃出了本村,想避一避风头。

△远眺赶子垭(向家舟摄于2020年8月30日)

遗憾的是,儿子的逃跑在向永昌的眼中,竟成了“心虚”的表现。于是向永昌铆足了劲,沿着流溪到马家河的古道追杀。父子俩,一个在前面气喘吁吁地跑,一个在后面气势汹汹地追,引来了一方百姓围观。不解原因的为之惊奇乃至笑话旁观,深明事理的为之惋惜也无可奈可,在路人的围观中,父子二人相继沿着向家院子、石庙嘴,跑上了牛池湾的山坡。此时,父子俩都跑到了一个山垭上,二人相距仅数米。就在此时,年老的向永昌由于体力不济,加上一不留神,结果摔倒在地。孝顺的儿子见父亲摔倒后于心不忍,于是打算不再逃跑,决定跟父亲讲清楚,以求和解。可惜此时愚蠢的父亲却愤怒愈深,不容分说,欲除“逆子”而后快。儿子见父亲不可理喻,突然觉得失命事小、失名事大,如果束手就擒、含冤而死,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于是顾不上许多,奋力挣脱了父亲拉扯的手,朝山下的西岔溪跑去。

悲哀的是,向永昌面对儿子的反抗,不仅没有心生爱怜,而是铁定了心要斩草除根、“以正家风”,一时间强打精神,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溜烟地沿着儿子逃跑的方向赶去。正在西岔溪边劳作的张姓家族人员看到这对邻村富户父子的“追杀”,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由于向家公子没吃早饭就上工干活,又被迫跑了上十里路,已饥渴交加,在跑过龙池山下的萧家河,上到位于马家河的第二个山垭时,终于晕倒了。而紧跟而来的向永昌,也终于“梦想成真”抓到儿子。面对父亲的穷追猛打,心灰意冷的向家公子万念俱灰,既无力逃亡,也无心争辩了。而此时,红了眼睛的向永昌,彻底被宝贝女儿的谗言和“肃清家门”的偏执打败,在众目睽睽之下,向自己的骨肉举起了镰刀……从此向大姑洋洋自得,自认为成为向家唯一继承人。

△高家堰镇流溪小学所在地永昌寺,1949年前曾有一座同名寺庙。(向家舟摄于2020年6月21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几年后,向永昌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识破了女儿的阴谋,他开始忏悔。有一天,他重修住宅,向大姑要求父亲将房屋台阶修宽,免得自己小孩跌倒。向永昌冷冰冰地对女儿说:“我儿子已死,后嗣断绝。”于是把女儿一家全部赶出了家门。又过了几年,看破红尘的向永昌把自家“四水归池”的天井屋改建成一座寺庙,命名为“永昌寺”,并将自家全部田产捐赠给了该庙,自己也就地皈依佛门了。同时,他又在第一次抓住儿子的垭口修建了一座寺庙,命名为“父子观”,并把第二次抓住儿子的地方改名为“赶子垭”。……

近300年后的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由高家堰向氏十六世孙、长阳县政府文献委员会主任向宗鼎(禹九)主编完成的续修《向氏族谱》上,客观而隐讳地记录了以下文字:

“〔好乐〕四子永昌,字顺天,廪膳生。乏嗣,修建永昌寺,田产皆其所遗,葬庙左,有碑。妣覃氏,葬公左砂,有碑。”

△传说中的向永昌墓碑,碑阳朝内。(向家舟摄于2020年6月21日)

又过了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流溪的永昌寺被改建为流溪小学,校舍经历几十年更新,永昌寺建筑最终消失了。笔者看到,在今天流溪小学大门右侧的公路堡坎内,镶嵌着一块石碑,碑阳朝内,碑阴朝外,据村民讲,这就是向永昌的墓碑。而当年兴建的父子观,比永昌寺更早消失于村民的记忆。现在,沪渝高速一条隧道经过父子观垭口下的山体,隧道上方讹称的标识“父子关隧道”让南来北往的行人隐约觉得来历不同寻常。沪渝高速彭家河服务区已建在了赶子垭,赶子垭早已不是清朝初年的模样。

但是,永昌寺、父子观、赶子垭这三个地名永久留存了下来,通过人们世代传说、1943年编纂的《向氏族谱》和1982年编写的《长阳县地名志》,记载下了它们极不寻常的来历,提醒着百家姓、各行业、众地方——“打死儿子招女婿”的事情做不得!

【探索发现】随母溪边的神秘题诗

【长阳文征】曾祥科 ‖ 《登隐龙山记》译文

【长阳诗征】月到凤凰台——明清民国长阳八景诗词汇编之凤台秋月篇

【长阳碑刻】跑马冲李氏宗族碑

【探索发现】向日岭村战门垭,一段遗失的“战争”历史

(0)

相关推荐

  • 每天清晨,汝城绿化道上的风景

    每次星期六早晨,走在去东站集合参加徒步活动的路上,总能在吉祥路红绿灯路口至东站的绿化路段,见到一对从龙王庙方向漫步走过来的父子. 这一前一后的父子,父亲大约60岁开外,儿子大约40左右.父亲面相慈善, ...

  • 306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7《堂叔和堂姑》上/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晚年,爷爷从渭南回到家乡,四爷当时在河底下的沟里种菜,菜地旁有个小窑洞,爷爷时常到四爷的小窑来坐,俩弟兄再也没有不和过.爷爷臨终前的一段,四爷爷天天过来,黙黙坐在爷爷床侧,直到爷爷去在. ...

  • 民间故事:老翁托孤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俞樾的笔记小说<右台仙馆笔记>,翻译时稍有改动. 在安徽绩溪县,有一个老爷子姓殷,叫他殷老爷吧.殷老爷有个好友姓老爷,两人关系非常好,那用刘能在小品<捐助>中 ...

  • 如何人生才畅意

    中秋节前夕,小姑家的儿子结婚,这也是我姑家方面最小的表弟.小伙子今年二十九岁,一表人材,能说会到,只是迟迟没有结婚,因为婚事,姑姑劳心不小.对于老年人来说,只有把儿女都安顿好,他们才能放下心来. 小姑 ...

  • 麦家:卑微的父爱最伟大 ——读《2017最美家书,作家父亲执着守望叛逆儿》有感

    著名作家麦家由于当年与同学打架,被父亲一顿毒打,从此开始了他对父亲长达18年的冷战与仇视,直到他做父亲后,才与父亲缓和关系. 历史惊人地相似,读初中的儿子与同学打架,挨了麦家一巴掌后,父子关系急转直下 ...

  • 刘晓林:父子一场

    父子一场 刘晓林 爹走了!走了就走了吧!我拦不住,我无可奈何! 80年的生命历程,亦长亦短.一人有一人的人生,唯有默默走完.谁知谁的悲欢?!子未必知父,父未必知子!这就是真实而矛盾的人生! 父亲很有智 ...

  • 辍学的日子

    道"西" 辍学的日子 文/三月 以往的暑假感到非常的漫长,盼开学,盼刚发的新书有种草香的味道,小心翼翼迫不及待的翻阅着.盼见到久违的同学和老师或者新老师,只要新学期开学,心里就会涌 ...

  • 我看父与子的和解

    我看父与子的和解 --<人生海海>读后感 沉言静思 长篇小说<人生海海>是浙江作家麦家近8年来的新作.在读书岛活动中,书友们纷纷发言聊着这本书的读后感.期间谈到深深的父爱和小说 ...

  • 耄耋之年再回首(四):西口之路

    本文作者:曹有钱 光绪年初,大约是1884年前后,秋天的一个晚上,山西省阳高奶奶庙村我的老太爷曹天定的家里,三个儿子围坐在他的身旁.老太爷曹天定五十来岁,紫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显得十分苍老,但两只眼睛 ...

  • 聂延力:诘问 |故事

    战卫华:<亮剑>里的张大彪<守恒的希望>|诗选 文/ 聂延力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大姑生活的地方叫银家拉嘎,很穷,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出嫁,大表哥二十五六还没有娶亲,这个年龄 ...

  • 90后退伍父亲,15后儿子,父子默契步伐,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90后退伍父亲,15后儿子,父子默契步伐,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 送亮儿

    送亮儿 老家的习俗,腊月二十三黄昏把祖人请回家,到了正月十五黄昏还要把祖人送回祖坟山,并在他们的坟头碑牌前放一盏纸糊的灯罩,插上一支蜡烛,点亮.村村落落的夜色全暗下来的时候,各家祖坟山上却星星点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