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表示容纳一切;“卡”表示在光滑、干净的地方追求极致的圆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既在藏传佛教上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对于藏传佛教信奉者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观看唐卡,引发关于佛像义理的联想。
唐卡一般绘制在纯棉布上,也有部分唐卡绘制在丝绢上。唐卡的画布与传统国画用胶矾进行画布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首先将纯棉画布绷紧在画框之上,并涂上一层牛骨胶(明胶)水,再涂一层白垩土或石膏粉,然后用石头在画布上反复进行碾压,使白垩土或石膏粉全部进入画布纤维的缝隙之中,从而使得画布表面平整而且光滑。胶水的浓度需要掌握好,不能浓也不能稀。胶水过浓容易造成底色的开裂或起翘,胶水过稀又会造成底色不牢固,时间长了有可能出现脱落现象。画布经过如此处理以后,表面洁白、光滑、细腻,非常适宜绘制。随后即可在处理好的画布上起稿勾描了。
唐卡的绘制一般有着严格的规定,佛像的造型比例、姿势形态,背景的处理等都须按规定进行。勾描好画稿后,即可进行上色工序了。此后的唐卡绘制过程与传统国画的工笔重彩画法基本相同。绘制唐卡多使用矿物质颜料,植物性颜料使用较少。唐卡着色多采用平涂技法,分染技法、晕染技法运用比较少,其他方面基本与传统国画技法相同。
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基本来自西藏产的天然矿物颜料,也有少部分使用传统国画颜料。绘制唐卡的颜色可分为主色和副色两种。主色分为:白、黄、红、蓝、绿等色,一般都是矿物质颜色或是西藏特产的土质颜色。以上这几种主色之间相配所产生的各种混合色称副色。一般常用的副色有32种,如:黄白、红白、淡黄、橘黄、橘红、粉红、深红、胭脂红、淡蓝、深青、松石绿、草绿、粉绿、深绿、肉色、茶色、灰色、紫色、灰黑色等混合色。
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一个有才华的唐卡画家在近似单调的画面中,一束野花、几块岩石、几只动物就能把整个画面活跃起来,从尼泊尔风格的到新勉唐派风格的唐卡画最明显的变化正是画面空间的不断丰富。
在神灵形象的塑造方面,以一种必备的宗教修养和高超的绘画技法来表现画家各自内心感受到的慈眉善目或狰狞凶猛的神灵形象,结合画家的审美情趣绘制出理想的世外桃源和质朴可爱的现实生活场景,以及可牵动宗教信徒心灵的神灵尊容,以一种宗教的美感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一个传统的唐卡画家会把绘制唐卡的任务当作是一次严肃的个人修行,自始至终遵守严格的宗教戒律,每一个环节举行特定的宗教仪式和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
相较于传统唐卡艺术,现今唐卡收藏领域出现一种新形式,微唐。意指可以随身佩戴的微型唐卡。微唐的出现是延续了古时佛教中嘎乌盒的运用方式,将绘制精美、传承久远的唐卡艺术品装入现代形制的嘎乌盒之中,便于人们对信仰的膜拜。
微唐虽然是一种新形式,但是完全采用传统唐卡的绘制技艺,颜料的选择和画工的方式和传统唐卡一样考究。微唐,在当前的唐卡收藏界,或者说在当前的文玩潮流中,已经拥有了较大的受众群体。很多热爱唐卡艺术的收藏者认为,这种微唐形式以及微唐在绘画水平上丝毫不输于大唐卡的凸出优势,为唐卡爱好者带来了更丰富及多元化的收藏品。
而对于很多时尚的文玩人来说,微唐的精美画作,设计精美漂亮的现代嘎乌盒,再与各种文玩串珠搭配之后,更有了令人无法抗拒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