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做什么的?该怎么做?不妨听我说一说!

什么是活检?

“活检”是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biopsy)的简称,指的是从活人身上取一些组织来做病理学分析。活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性质,以便及时实施适当的治疗。

活检的命名是与“尸检”相对应的,所以说起来似乎有点吓人。其实,活检并没有那么可怕。用现代器材结合新的引导手段,取出的组织很小,不足以对身体健康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活检针示意图

为什么要做活检?

在活检技术应用之前,医生们治疗疾病只有根据“望闻问切”、“视触叩听”以及一些简单的辅助检查手段取得的一些资料来诊断疾病,然后开方用药实施治疗。患者的最后诊断,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通过“尸检”来确诊——即等到患者失去生命后,进行尸体解剖来取得病理学依据了——而这时的诊断虽然对医学发展和其他类似病人有益,但对患者本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及时明确最终诊断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于是,活检就不断尝试开展并逐渐走向普及了。从现有的证据看来,活检的意义重大。其目的主要有:

(1)及时对病变作出定性诊断,或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了解病变的特性,肿瘤分型,并推测其发展趋势和判断预后。

(3)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4)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

显微镜下病理图片

取活检标本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类:

(1)通常意义上的“活检术”是通过经皮穿刺,微创性地抽取或切取小许组织送病理检查,应用范围很广,如肝、肺、肾、淋巴结的穿刺活检。

(2)通过自然腔道,用内窥镜自病变部位切取小块组织送病理检查,如通过胃镜、纤支镜等钳取一些组织的检查。

(3)通过外科开刀手术,直接摘除病变的器官、组织,再送病理检查。目前外科手术切除的器官组织如阑尾、甲状腺、胆囊、淋巴结等一般都需要送病理检查。

如何选择活检方法?

很显然,肯定是选择最方便、简捷、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为宜。比如,胃肠道黏膜病变,通过内镜直视下钳取就很好。境界清楚的肿瘤性病变直接切除后送检即可,不必术前一定要先穿刺活检了。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深部的病变没有自然腔道可达,而且病情不明,是否需要手术或是否适合手术并不清楚。这时,通过微创的经皮穿刺活检就成为必要。

肺部病变抽吸活检示意图

活检只是确定有无癌症吗?

活检确诊有无肿瘤是其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并不这么单纯。比如可以通过肾穿刺活检诊断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以决定其治疗方案;通过肝穿刺活检以探明某些少见疾病(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症、糖原贮积积症等)或可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

活检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

那可不一定!一般来说,任何检查都可能出现错误。病理医生的水平也有高低,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病理会诊等方法得到纠正。

然而,最可能出错的问题其实是取材错误,即可能取出的标本有误,即没有把反映体内病变的那一块组织取出来,而是取出了周边的正常组织、或已经坏死液化已经失去活力的组织。

枪式切割活检针示意图

取材错误的后果是什么?
  1. 相当于做了无效的操作:即白做了,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这是显而易见的。

  2. 将诊疗引向错误的方向:将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当成良性病变,从而将可早期彻底治愈的疾病进展为无法治疗的状态,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后果。

如何保障取到可用的组织?

通过影像学设备进行良好的可视化引导,就是保障取到正确的病理组织的重要方法,千万不能再随便“盲穿”了。

带“C臂CT"功能的DSA机

活检取材的引导方法有哪些?

目前,采用超声引导进行穿刺活检很常用,可算是“首选方法”。CT也是重要的引导方法,在肺、骨等部位的引导有优势。MRI引导相对少用,但对于某些软组织部位,配合专用器材也非常好。

目前,在介入室由于配有DSA设备,可以实时多方向动态监测,且具有“C臂CT"功能,还通常配备有定位超声,即常同时有三种或以上的(如杂交手术室可加有CT或磁共振设备)影像引导手段,这对于提高穿刺活检的效率就非常有利了。

介入室配备的床旁超声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