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3)

章、太阳阳明合病

14、麻杏石甘汤

【组方】: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20克),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01

伤寒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注】:

太阳病发汗后表不解并非「不可更行桂枝汤」;太阳病下(逆治)后也并非「不可更行桂枝汤」。本条「不可」者,指病情已发生「不可」的变化。

「汗出而喘」之「汗出」与桂枝汤之自汗有异,与越婢汤之汗却相似,乃因伏热(里热)而出富黏稠性之汗也。「喘」与桂枝加杏仁厚朴汤的喘也不同,本条是里热上雍的喘,而不是桂枝加杏仁厚朴汤气上冲的喘。

「无大热」者,既指表无显热,意味尚有残表,又指里热尚未达到承气汤证程度。

因此,这是太阳阳明并病。

麻杏石甘汤是温病的一个典型的经方。辛(麻黄)凉(石膏)甘(甘草)润(杏仁)俱全。曹颖甫先生论麻杏石甘汤,谓这是温病派祖方,观吴鞠通「辛凉解表」数方,只对极轻症者有效,若深明麻杏石甘汤之法者,何至于每个患者都要从「病在卫」拖延至「病在气」?

麻黄合杏仁则治身疼痛而喘,麻黄合桂枝则治恶寒无汗,麻黄合石膏则治热而汗出。本方有麻黄、杏仁、石膏,而无桂枝,故兼解表又治里热汗出而喘也。

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常见本方证。

15、越婢汤

【组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风水加术四两。

02
金匮水气病第2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注】:

这条是水气病中的风水,内容不复杂,但背景却颇费笔墨。关于水,是中医最具特色的领域,西医不大在行。水气病与湿痹(包括历节)、饮谈的都是水,但水气病有水肿。水气病分五种。

外感情况下的水肿,脉浮、骨节疼痛、恶风或恶寒,这是「风水」。

水渗透在表,脉浮,但无外感,脚肿,腹部也肿,但腹内并不胀,或渴或不渴,这是「皮水」。

水在心下胃的部份,往上压致喘,脉沉迟,这是「正水」。

水在肚脐以下,脉沉,腹满,不喘(与正水不同),这是「石水」。

「黄汗」也是水气病,脉沉迟,水郁引起发热,有气上冲而胸满疼,四肢及头面肿,老出汗而热不退,汗黄。这个汗乃正不胜邪的正虚,水邪常留,正气(津液)反而变为汗出了,久热必伤血分,而致痈疮之变。

除了这五种水气病,还有小便不利或营卫不利使水积于体内形成里水,但里水既可能是正水也可能是石水,还可能与外邪结合形成风水,或因脉络虚水溢于表而成皮水,故里水并不单独列为一类。

现在专门谈一下风水。

风水之成因,一个,正邪交争于表,若气强风弱表邪不解,在内就形成风水。另一个,体内原有水气,又受外感,也能够发生风水。

风水的外证多种多样,比如眼泡臃肿,脖子两侧的动脉跳动可见,时时咳,手足肿,等等。总之,有外邪身上肿,就叫做风水。

风水有疼有不疼。比如脉浮紧,身疼痛,若有肿,就是风水;又如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水肿),乍有轻时,也是风水。风水一般用汗法。

现在回到本条。

「风水」(开首定性),「恶风」(有外邪),「一身肿」(有表水),「脉浮」(太阳表),「不渴」(重要),「续自汗出」(汗多有阳明内热),「无大热」(表里皆无大热,表为残表,里热亦不深)。「一身肿」的「脉浮」排除了纯粹表虚。这是太阳阳明合、并病。不渴,才可以发汗。按照金匮水气篇第4条:「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越婢汤主之。外解表内清热。此方类同麻杏甘石汤,为外邪内热的治剂。但无杏仁则治喘的作用较弱,但有生姜大枣则健胃逐水的作用加强,石膏清里热。常见于急、慢性肾炎。

「恶风者加附子一枚」、「风水加术四两」是后人加的,不要。风水也不限于越婢汤一个方子。如果本方证基础上又有小便不利,则用越婢加术汤。如果恶风相当厉害,里热却不明显,那就是纯粹表虚,不去考虑阳明,改用防己黄芪汤。所以,仲景的辩证十分严谨。

16、桂枝二越婢一汤

【组方】: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12克),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17克),石膏二十四铢(16克,绵裹)。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03
伤寒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注】:

发热恶寒乃表未解,热多寒少,外邪已渐衰,里热则盛起。不言「脉微缓」而言「脉微弱、无阳」,指津液虚,也印证里热生而“热多”。“不可发汗”者,隐言无汗,虽无汗却不能用麻黄汤发汗,因为一则据上分析乃太阳阳明并病,且津液已虚(无阳),故解表当行小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越婢汤本《金匮》风水方,本条情况并无风水,故减量后已非越婢方原义。合方解表兼清热,双解太阳阳明。

(0)

相关推荐

  • 第八章:一、水气病与水肿证态:

    为什么说中医是前科学/超科学?--古典中医理论的现代重说正本清源谈中医基础理论背后的科学性健康管理硕士  马桢伟 2016年9月第八章:<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副标 ...

  • 以案说医:从越婢加术汤临床医案探析“脚弱”“肉极“”的具体症状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桂枝大黄汤临床医案解析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77篇原创文章 越婢加术汤是金匮要略里治疗水气病及中风历节篇治疗脚弱肉极的一个方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