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凡:国际媒体追捧的中国投行家
《华尔街菁英谈》系列专访第十四集
包凡,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和CEO。仅在2015年,这家中国民营投资银行就完成了近72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总交易金额超过了420亿美金。华兴资本主要关注新经济领域,特别是:TMT(科技、媒体和通讯)、医疗保健和消费,过往尤其在TMT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踩准了新经济的点。
最近两年,包凡和华兴资本的故事也成为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彭博市场》、《金融时报》等西方几大媒体都有大量的文字和视频报道。闯入海外视野的首先是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华兴作为唯一一家中国投行,名列联席主承销商之首。2014年前8个月,中国公司赴美IPO承销商中,华兴排名第二, 标志着中国的民营投资银行已经可以与国际大投行一较上下。
包凡拥有挪威管理学院理学硕士学位和上海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在2004年创建华兴资本之前,他曾担任通信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亚信集团首席战略官,及7年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经验,先后服务于摩根史丹利和瑞士信贷。
人生包不同 华兴非凡品
为什么国际主流媒体这么热衷报道你们的故事?
我觉得更主要的是他们对我们所做的新经济行业和我们新兴民营投行的性质比较感兴趣,他们关心我们背后的故事。相比较而言,我个人的成长背景、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只是次要的因素。
总体来说华兴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们是04年底成立,12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的新经济领域,包括科技、媒体、通讯、医疗医药和消费品。新经济也的确是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部分,他们才是真正的新星。在这些公司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几乎跟他们都有交集,也给当中很多人提供了服务,助上了一臂之力。这些公司包括途牛、乐居、神州租车、腾讯、京东、奇虎、当当、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美团、赶集、陌陌等。这个过程回过头来看,还是很有收获的。坦率地说,自己也觉得挺牛逼的,的确有很多故事在里头。
另外,华兴作为一个华人的投资银行,又是一个民营投行,不同于以往主要以国企为主的中国金融机构,在这个领域还算取得一些成绩,也是很不容易。我们从当初几个人开始,到今天整个集团差不多500人这样一个规模,在中国、香港、美国三地都是持牌的机构,我们自己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超过100亿人民币。这一路走下来,的确是不太容易,尤其在国内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监管环境里面,这其中我们的一些心得可能是这些西方媒体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华兴何以在同国际投行和国内投行的激烈竞争中胜出?
同国际大投行相比,我们给客户提供的的确是相对特殊的价值。这些都是跨境的交易,中国的企业到美国来融资,他实际上进入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市场,很多陌生的游戏规则。当然企业知道,来到美国市场,需要美国的大机构帮他销售,但从文化上,从自身的信任,他们更信任我们这样中资背景、华人背景的机构,所以在这些IPO里,除了承销商之外,我们还扮演了一个企业家私人顾问的角色。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他们几乎都会第一个找我们商量。这里面的确有中国投行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可以说当年国企海外上市的时候,中金肯定也是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只不过我们今天打交道的更多是民企,或者说是新经济的企业。
同国内投行相比的话,可能华兴的路径不太一样。我们的确是先在国外发展起来,再回到国内的。他们可能都是在国内做得很好了,现在想往海外走。我觉得国际化肯定是国内投行未来的方向,中国的资本市场跟国际资本市场未来一定是更加接轨、融合、开放的趋势。现在内资投行在香港已经做得规模相当大了,香港今年IPO前五名的投行都是国内的投行。
华兴的成功是不是主要靠包凡的个人魅力和事必躬亲,还是靠公司的文化传承?
我觉得华兴最大的一个神话就是好像什么事都是我干的,其实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首先我们现在已经是近500人的团队了,每年做的交易以百计量,我根本不可能去参与这么多的案子。其次,我们发展的速度相当快,无论是在战略上、管理上,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我其实主要是在做这方面的事,差不多花30%-50%的时间做面试、搭团队;真正具体的业务做得很少,除非是一些特别重大的案子,或者是特别核心的客户。
文化的确是我们特别重视的事情。我觉得像投行这种类型的企业,如果想从一些硬性的指标去管理,列一个单子说“碰到这个情况,你应该这么去做;碰到那个情况,你应该那么去做”是很难的。因为这个行业主要是靠人,每天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大程度上要靠员工自己去做判断。那我们怎么能够有信心,知道员工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靠文化了,靠价值观。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可以告诉你在没有一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抉择。
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实际上都有很强的自身文化在里面,靠这个文化来把企业传承下去。这方面我们的确花了很多的功夫。从一开始招人的时候就很注重新人是不是跟我们的文化能吻合在一起,即所谓的culture fits。而且我指的不光是刚入门的,甚至包括是一些很高层的人。如果一个人在文化上跟大家合不到一起,那哪怕他个人能力再强,我们也就算了,免得进来了以后,还要不断地去跟他磨合。
我们华兴的合伙人,每个人都是言传身教,是公司文化的传承人,他们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带领年轻人,来继承公司的文化,代代相传。我们有一个传统,新进来的员工都会跟我吃一顿饭,不是一对一的,大家在一起聚。很大程度上也是听我说说华兴以前的历史,我反过来也了解一下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到华兴文化。
企业生存的秘笈——帮用户创造价值
我觉得每个企业的存在都是要为客户或者伙伴创造价值的,这肯定是一个企业战略上最核心的内容。你不给别人创造价值,只是想方设法从别人身上赚钱,那别人为什么要让你赚这个钱呢?如果一个企业的宗旨(mission statement)是为自己挣尽可能多的钱,那这个企业是做不了太久的,是很扯淡的事情。
这不是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是明摆的事实。像谷歌、微软这些伟大的公司,都是在创造价值。他们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给自己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前提是在帮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得到了收益。
我们每个人其实也是这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不光为自己活着,也要为我们身边的人去做些有意义有帮助的事情,这才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价值。
华兴的发展愿景
接下来十年,中国的投行一定是走产业化的道路,各自找到更适合自己干的专业领域,一改过去十年大家拼规模的状况。
华兴我想会专注在三个点上:第一,我们会一如既往得集中做新经济领域,这是我们的长项,我们也天然地跟新经济创业者有种文化上的息息相通,很容易就能够互相理解,因为华兴本身就是一个创业企业。新经济未来也仍将是发展速度最快、资本最集中的领域。
第二,我们也会特别强调“跨”(cross)的几件事:跨境、跨界、跨产品、跨行业等。比如跨国界,做中外基金之间的桥梁;比如跨产品,在股权产品和债权产品之间,做出合成品(hybrid);还比如跨行业,在投行和投资里面找出一些新机会,在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之间做所谓的互联网+。为什么要做cross呢?因为只有cross才有难度、才有挑战、才有门槛。我们投行做这类事情,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帮客户解决他的痛点。坦率地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利润。要不然,今天这个市场里面,做普通(plain vanilla)的产品,实际上是没有特别多的空间。
第三,我们会相当注重技术驱动。投行这个领域,包括投资和投行,未来技术肯定会扮演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会是未来投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对技术的关注度,对未来技术上的投入,会不惜余力,尽自己的力量100%去做这件事情。
今天的华兴很幸运,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来说。其次,我们所处的这个金融行业,又处在一个起点相当低的位置。如果说资本市场有一百步要走的话,中国现在才走了五步到十步左右,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最主要的一点,不光是对华兴,而是对中国人能够做成这些事情特别有信心。这次来纽约,我就感觉已经有很多很优秀的华人人才进入到行业中,这是其他国家地区所不具备的人才储备。虽然日本在80年代也很厉害,做了很多全球扩张,但是日本是不具备这样的人才储备,台湾也不具备。在华尔街,华人人才在各行各业都特别丰富。
中国在互联网经济上发展迅猛,是否有超过美国的势头?
在很多领域里,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领先者了。比如说无人机,大疆是世界上同类型公司的数倍。再说微信,本身就是一个奇特的产品,世界上还没有这样一个产品,它跟WhatsApp、Facebook、message完全是两码事情。如果说到本地服务(local service),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最发达、最领先的。在中国什么服务手机上都能搞得定,在美国反而很多事情都搞不定。在互联网金融科技(Fin Tech)方面,我觉得中国也不比美国落后,尤其在支付方面。中国支付那么容易,到哪里去微信支付、阿里支付都可以做。在美国买单的时候,有谁拿出个PayPal来,估计很快就被赶走了。
我有很多在美国做风险投资VC的朋友,以往他们更多就是坐在硅谷等中国的公司去跟他交流。但现在他们经常回国,即使不投中国,他们也经常回中国去考察。每次跟中国企业见完面后,他们会发觉学到很多东西,回去把这种理念告诉自己投资的公司。所以说过去中国模仿美国,现在美国也来模仿中国了。
美国和中国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也有所不同。美国的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能做得那么好呢?它其实不光在做美国的市场,它在做“英语体系”的市场。所有说英语的,或者第二语言是英语的,文化上跟西方文化比较接近的,实际上都是他们的市场。所以美国、欧洲、亚洲的部分地方,比如新加坡、印度都算在内。这些市场实际上是一个体系的,是可以互相融合贯通的。所以,看全球的市场,不能光看一个母市场。
中国的话,母市场肯定是比美国要大。在这之上,中国还有一个亚洲文化市场。其实东南亚这些市场,更适合于跟中国去交流。他们在语言、发展模式、企业家文化上也更加接近,因为当地大的商业领袖基本上都是华人。
另外,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相对来说还是专注于单一经营(single layer or pure play)。谷歌就是做搜索,现在做无人驾驶之类,也是基于数据上的应用。Facebook就是做社交,Amazon就是做所有跟交易相关的事情。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有一个很大的英语市场,他专注于做一个立面(vertical),市场已经是足够大。但中国是反过来,是混业模式(conglomerate),或说是多面模型 (matrix)。今天的阿里和腾讯,除了他们最主营的业务有些不太一样,剩下的业务都差不多,阿里干的事情腾讯也都在干,两大巨头分庭抗礼,既竞争又合作。我个人认为东南亚的模式会更像中国,也会涌出一两家真正的大的互联网巨头,而这个互联网巨头可能会涉足于各大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 往期微信内容 —
[华尔街菁英谈]
爱国世子文贯中谈农民退出机制——没有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他曾供职中南海,又成纽约黄金专家,获赠“华尔街中国财神”美名,他怎么看中美未来大势?
从复旦数学天才到华尔街金融大鳄 徐幼于博士口述真实的《大空头》
从5千万到8亿美元,他如何率队在1万家对冲基金中杀入前100?
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出了个中国女人,她又是如何助李书福“蛇吞象”的?
盖茨和马云等首富都犯愁的难题,为啥这位曼哈顿女神能应手而解?
Vesta指尖财富
助您掘金美国 财富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