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是气的运动或运动形式的代名词

《康熙字典》 引《庄子·天运篇》“意者有机缄而不得已耶”,与《至乐篇》“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两段文字后,解释“机”的字义为:“气运之变化曰机”,气机的机字即取此义,作运动变化解释。

“升降出入”这四种气的运动形式,存在于一切生物体中。《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动物体如没有气的升降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植物体如没有气的升降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具体到人体,最能体现气的升降形式的脏腑是肝心脾肺肾五脏与胃腑,体现气的出入形式的是肺、胃、大肠与膀胱。

气机的升与降是人体内气运行的两种方式,从这两种方式看,整个脏腑之气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位于下焦的脏,其气上升,表现为肝气升发,肾水上腾;位于上焦的脏,其气下降,表现为心火下交,肺气肃降。与这些脏相配合的腑,其气机升降恰好与脏相反,如心火下降,则小肠气上升等。下焦之升,上焦之降,皆需经过中焦。

具体到五脏与胃腑之间,即:位置居上者降,处下者升,在中者为枢纽,有降有升。肺居上焦,其气肃降,则水道通调,肝气不亢;心居上焦,心火下降,则肾水不寒;肝居下焦,肝气上升,则肺气不致过降;肾居下焦,肾水上济,则心火不炎;脾胃共居中焦,脾气上升,则精微布散、通连上下,为升降的枢纽。左右为阴阳之道路,肝主升发,从左而升,肺主肃降,从右而降,肝左肺右,犹如两翼,为气机升降的道路。胃气下降,则浊气下行,能纳新谷。

入的形式,肺体现了吸进清气一一“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胃体现了受纳水谷一一“水谷皆入于胃”。

出的形式,膀胱体现了排尿功能——“气化则能出矣”;大肠体现了排便功能一一“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后,指排出大便)。

另外,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也反映了脏腑的升降规律。凡脏气上升的,其相表里的腑气就是下降的。如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上行,止于胸腹部,分别交于手三阴经,即:足之三阴,从足入腹。凡脏气是下降的,其相表里的腑气就是上升的。如手三阴经起于胸部循上肢内侧上行,止于手指端,分别同手三阳经相接,即:手之三阴,从胸走手。

反之,凡腑气是上升的,其相表里的脏气就是下降的,如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升)而手三阴经则从胸走手(降)……总之,十二经脉循行规律与脏腑气机升降规律基本是一致的。

结语:脾胃居于中焦,除了作为升降的通道外,对上下焦气机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如何梦瑶在《医碥·气》中说:“升而不至于浮越,降而不至于沉陷,则属之脾,中和之德所主也。然则升降动静,苟失其中,虽为肝肺心肾之不职,亦即脾之不积。”基于脾胃位居中焦,通连上下,为上下焦气机升降的通道,以及脾胃对气机升降有控制作用,所以现多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