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特殊的考核中,外卖平台没有掉链子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中,相信有不少朋友已经深切感受到了互联网外卖平台所带来的便利。2月5日晚间美团外卖发布公告称,为做好骑手的服务保障和防控工作,美团外卖将升级特殊时期的骑手“全过程保障计划”,愿每一位坚守者都拥有最坚硬的铠甲。
具体来说,是美团外卖方面将升级全国配送站点的消杀和健康监控等措施,在每个站点配备体温计、口罩、消毒液和酒精凝胶,骑手餐箱早晚也必需经过消毒处理,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无接触式配送服务,以降低传染风险等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并会覆盖旗下的全体骑手。
  • 关键时刻的不掉链,源自平日里的多锻炼

在这场疫情中,外卖行业的反应速度已经称得上是可圈可点了。2月1日,美团外卖就发布《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随后包括盒马、饿了么、每日优鲜、苏宁小店、京东到家、便利蜂等提供配送的平台,也陆续上线了无接触配送服务,并且这些应对措施在最初于武汉等少数城市试运行之后,正逐步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而无论是最开始的“无接触配送服务”,还是如今的“全过程保障计划”,各大外卖平台在第一时间快速跟进的举措,都赢得了不少用户的好评。而平台的反应之所以能如此高效,自然少不了平日里对整个配送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如果此前你曾关注过配送员群体,那么近期一定能够看出不少新举措中有着近年来外卖平台于夏季的保障服务。比如现在用于消杀和健康监控的配送站点,在炎热的夏季同样也是配送员消暑和补充水分的重要枢纽;现在配备的体温计、口罩、消毒液,在燥热的三伏天则是各种消暑用品等等
可以说,这些外卖平台如果没有在近年来进行这方面的不断优化,以及对配送服务的细化和改良,而是临时抱佛脚,恐怕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出并践行这些措施,就更不用说在全国推广了。而在外卖平台高效反应的背后,所折射出的则是整体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 外卖行业走出“红利驱动”,关注品质将有新“标准”

提到“外卖”,你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那些服务呢?对于绝大多数的已经习惯这一服务的用户来说,最初愿意使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红包等优惠活动。而在美团及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拓展市场之初,甚至还出现了外卖加上配送费,比线下去买更加便宜的现象。
不过这种砸钱砸出来的模式显然不能长久,2019年的12月18日美团发布的《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中曾表示,在2019年前三季度里,外卖行业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增长态势,产业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这份报告中也宣布,行业的竞争模式将从广为人知的“红利驱动”转向“品质驱动”。
这一改变所带来的明显变化,除了红包变“小”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平台纷纷优化服务标准。除了点餐流程的简化和冷热保温箱等配送细节的把握之外,时效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其中例如在送药领域,饿了么与美团曾在2018年夏季先后推出了“双24”服务标准,也就是24小时配送,24小时送达。这种高品质、全时段、全品类的服务,也已经逐渐成为行业的“标准”。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报告的出炉以及实质性改变的发生,也预示着外卖行业已经从红包补贴的初期阶段,成长为比拼配送效率和质量的更为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中将更加考验平台的硬实力,而不是撒钱能力。2019年的12月初,美团方面还曾针对外卖小哥采取新的激励措施,希望进一步扩充配送能力,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外卖平台也纷纷表示出“稳中求进”的态度。
  • 危机之下的转机?用户人群年龄层扩散

然而在面对这场疫情时,初期似乎让外卖行业的发展前景出现了一些迷蒙。但正如俗话所说,危机中蕴含着转机,在大多数用户闭门不出的情况下,外卖员也演了一场真人版的《死亡搁浅》,成为家家户户采买及购物的重要桥梁。
根据阿里本地生活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这个新年期间,不少城市中的“60后”及“70后”也加入了线上买菜的“大军”,这些平时总嫌手机操作麻烦的用户,也开始主动尝试通过手机在家下单买菜。而那些附近没有线上菜场的消费者,则开始尝试蜂鸟跑腿服务,交给外卖小哥代为买菜。
而这些改变,对于平台来说或许是个意外的收货。在买菜服务上线时,外界认为其目标受众或多是平时上班忙碌的年轻消费者,毕竟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拥有更加富余的时间,逛街买菜也早已成为生活习惯中的一环,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场景。因此即便线上买菜的服务已经相对成熟,目标用户此前也依旧陷入了难以高速扩展的难题中。
而现在,我们看到那些平时少用甚至不用这些服务的用户,纷纷尝试跑腿及代购等服务,相当于是进一步降低了外卖服务的用户门槛,这对于外卖平台“稳中求进”的发展愿景来说,可能也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不难推测,在此次疫情之后,想必会有更多新用户记住了这些“救急”的外卖小哥,以及能够带来更多便利的平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阵痛过后,这些消费电子产品或将迎来大爆发

此次疫情之后,这些科技领域或将会迎来新的变化。

面对FBI的压力苹果挺不住了,隐私牌或将被放弃

尽管隐私策略一直是苹果的杀手锏,但这次也不得不放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