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成长,越柔软‖文/李琦

越成长,越柔软

午饭过后,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打开某短视频APP,第一视频是监控角度拍下的小孩冲出车门,一头栽进江里;第二个视频是后车的行车记录仪拍摄下来的,孩子的母亲追赶儿子不得,跪在地上捶地大哭。两个视频的标题赫然写着“17岁男孩跳桥身亡”。

了解到,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的学生,据其母亲称,当时正驾车载着男孩,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后跳桥身亡。一连在多个社交平台看到这样的消息,惋惜心痛之余,我想把我的故事分享给你听。

我成长在一个开放二胎政策后的第一批拥有二胎的家庭当中,那年我刚上初三,15岁。我不知道社会当中我的同龄人对这样的事情是什么看法,我只记得那天晚上,我的父亲带着我逛了超市,买了一切我曾经想要但是苦于零花钱拮据的东西。回到家中,我像只瘫软的猪一样我在被窝里,嘴里嚼着零食,手里熟悉的操作着消除游戏,电视里放的是张信哲的演唱会录像。妈妈轻轻地推开我的门,在我身边顺势躺下,和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琦啊,妈妈想再要一个男孩子……”我不断咀嚼的嘴停了下来,愕然的看着眼前虚弱的妈妈。一切真相好像浮现眼前,妈妈连续“生病”两个月,原来只是父母“串通”亲戚朋友骗我的一个幌子。我焦急于知道妈妈到底患上了什么病,结果是我有了一个小弟弟。我内心深知,父母早就旁敲侧击的问过我的意见,我以为那只是不可能的玩笑,便态度强硬的说出了“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荒唐话。

在我母亲孕期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我经历了十几年来最难熬的时光,我觉得那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我害怕我的朋友,同学们知道,我害怕大家认为是我的不优秀,而让我的父母产生了生二胎的念头。当时的我,每天生活在自闭,恐惧的空间当中,每天白天完成初三繁重的课业,夜里嚎哭,甚至于自残,我深知刀片划破皮肤的刺痛,我深知哭泣到嗓子沙哑的无奈,我深知生活在家人的指责当中的悲痛。我讨厌婴儿的味道,我讨厌娃娃的啼哭,我讨厌阳台上挂满的小衣物,我讨厌卫生间垃圾桶里的尿不湿。时间还是日复一日的过去了。

熬过了中学,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如果再问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的生活状态,我会说:“很好!”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不再计较他人的态度,不再计较生活的磕磕碰碰。我也时常在问我自己,我为什么慢慢的释怀了。我试着去和父母沟通,我试着去喜欢我的弟弟,这个曾经我认为多余的社会成员,我试着去和朋友们分享我可爱的弟弟的故事。渐渐地,我感觉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丝光亮,我每天的生活轻松多了。这样的改变好像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每天都在见证着这样的变化。我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最使我受益的不是这些他人的评价,而是这些改变该给我的自身心态的变化,不可否认,我是越成长越懂事的类型,与其说是懂事,不如说是我的内心变得柔软了,我开始去接受生活的变化,接着去适应它,在我珍贵而易逝的青春当中,我稳住了自己。

对这个事件的评价,大家似乎都很极端,有些人认为,是现在的孩子太过于脆弱,经不起风雨;有些人将事件的责任推到了母亲身上。如果放在我上中学的那个时候,我一定会批判当今社会父母的严厉与疯狂,尽全力的为孩子洗白,但是现在的我,一个经历了黑暗时光而又重新见到光芒的我,不会纠结与事情的责任归属,而会叹息于轻生男孩的冲动。如果多年前的我,也像这个孩子一样,深割手腕,我将永远无法体会到释怀的轻松。我想对大家说的是:对这个世界少一点仇恨,多一点等待吧!时间或许会磨平你的伤口,填补缺失的欢乐。五秒钟经历的生死,让人太心疼太惋惜了。

傍晚写下这样的文章,就在刚刚还在帮我的弟弟挑选生日礼物,他在和我视频的时候总是会害羞的往妈妈身后躲,他在我每次离家上学的时候都会躲在房间把门关上偷偷的哭,他吃零食的时候总想着让妈妈给我邮寄一份……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越成长,越柔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