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聘的《翼庵像》,隐含意义太多!

十八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刚开始时,扬州八怪中的七位都已去世了,仅存的罗聘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画派的孤独硕匠。

孤独的硕匠

罗聘曾是金农的学生,和金农交往7年以后金农也去世了,其实金农的画风很是业余的,所以罗聘从他那里学到的绝对不是什么正规绘画技法,但是我们可以相信他从金农那里吸取到的或许是金农的独特趣味,还有令金农获得盛名的几点特质吧。

罗聘像

罗聘自己也变成当时扬州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一方面由于他被认为是金农的嫡传,另一方面也源自他自己某种特立独行的怪异行为。罗聘画鬼,而且据记载他曾宣称他画的鬼都是亲眼看到的,但从21世纪的今天看来,这其实只是是装神弄鬼而已,画家能看到鬼吗?今天如果谁想把神仙鬼怪说到令人信服的地步,再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清 罗聘《鬼趣图》

翼庵的画像

一七九八年,离罗聘去世前不到一年的一个冬天,罗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翼庵先生相遇,他们是九年不见的老朋友了。罗聘给翼庵画了一幅翼庵像以为纪念,其实这幅好友的画像,同时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画像,画中人物,手持一枝梅花,使我们想起孟浩然的爱梅。

清 罗聘 《翼庵像》

罗聘写在画上的诗提到孟浩然的好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诗中谈到李白曾在林中漫步寻句,后来决定将这一句诗留赠给友人孟浩然,因为李白觉得孟是世界上最能了解并且运用这句诗的人。通过这一比拟,罗聘暗喻了他与翼庵之间的友谊深厚。

画中老人独自站在一块满是凹坑的怪石前,微微地倾着头,有意以优美的模样深嗅着梅香,细腻的脸庞透露出一种厌倦世俗的伤感,以至于脸都变得怪诞起来了,但这并不是漫画或讽刺画其实它是一种有无意的嘲弄,只是为了表示曾经被严肃展现过的,并且隐约的要求人相信的种种情绪,现在都再不能用同样的手法来处理了,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人物的情感却出奇的令我们感动。

清 罗聘《翼庵像》局部

罗聘在这幅翼庵画像中大量运用了源自陈洪绶的画法,因为陈洪绶是喜欢把古风加一半戏谑化而成一己之风的人,全画整个表现性格和他的提款因此也就依赖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这种语言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在一个最敏感的个人和他可能强烈意识到的文化传统之间来回作用着,这幅翼庵像的隐含意义太多了,使我们不断想追索出更多的意义来。

隐含的意义

从这幅画像中我们一方面看出了一些隐含的意义,同时也猜想着,罗聘是不是意识到,他正站在一个漫长的中国画演进过程的终点呢?像他的画中的人物一样正悄悄有些悲伤地思索着过去呢?

此画总结了这个演进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种种成就。但同时也展现了,曾经渗透中国绘画核心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论点和矛盾,例如,跃升为某种特殊技巧的笨拙画法,借拟古风格与造型的独创个性,迂回在暗喻中的直接感受,假装诙谐的严肃观点等。以及在每一层风格借鉴上,再加上另一层借鉴的做法,都使画家们更远离了曾经可以直截了当地处理世界的画法。

清 罗聘《看花古佛》

自从中国画写生第一人赵昌手持枝花,将它画为画以来,也有一千年了,后期中国绘画史中很大程度上证明,从作为艺术源泉的大自然中退出,并不意味着这种艺术的死亡。但是这种退出如果深入“玩”到某种程度,当简单的美学价值彻底的被如此复杂细腻的内容取代以后,想要保持艺术的高水准,就有赖于一批比罗聘更敏感,更富有创造力的后世画家们的出现去,其实可以看到此后的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画家虽然他们的很多作品从表现力和感染力上并没有超越罗聘的成就,但是他们都始终保持了一种对传统的反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