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一盘泉州的硬核历史:千年内涵底蕴在哪里?
2018年申报世界遗产时,泉州曾以“古泉州(刺桐)史迹”项目参加了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但并未成功,审议结果是“发还待议。”在当时成了不少人的一个遗憾,然而平静的思考过后,你可能会发现,一座真正富有内涵的城市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可能它会更从容,更自信的走在历史的前列。四年后的2021年的7月25日,泉州作为今年中国唯一的申报项目,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获选为中国的第56项世界遗产,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泉州的世界知名度。那么“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到底有着怎样的脉络和历史,且让我们谛听一段那些有关海洋潮汐历史的声音。
泉州,泉水之州,按照字面来看,这一定是与水深度结合的城市。“山无高下皆行水,树不秋冬尽放花。”这是元代诗人张养浩对泉州的赞誉,也概括出了这段繁华的岁月。
这座流淌了千年文明的城市,到底有多大魅力?《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从此泉州地域就在闽南确定下来。如同泉水一样,这座城市在水不断的滋养下,逐渐充满生机盎然。这个素有“东南泽国”之称的泉州之名还来源于清源山,泉水和山峦组成了“泉山”,然后从“以舟为车”的方外之地,到“梯航万国”的东南巨镇,在岁月的雕饰下,愈发变得美丽而雍容,大气而苍茫。
泉州
有《泉州———寻宝之城》文章中这样描述:“在泉州闲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将邂逅到的,是哪一个朝代,甚至哪一个国家的哪一块美丽碎片。”道出了这座城市的多元性。
正是水贯通了它的整个繁华,然后不断衍生出对外的经济文化输出。从晋江形成后,千百年来,晋水悠悠、波涛荡漾逐渐形成了广阔的山地平原地带。随着衣冠士族的南渡,他们不仅带来了人口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传承。所谓“晋永嘉末,中原丧乱,士大夫多携家避难入闽,建为闽上游,大率流寓者居多。”“东晋南渡,衣冠士族,多萃其地,以求安堵,因立晋安郡”,因此这是历史的重大震荡给了双方一次机会,然而谁也没想到,真正的繁华还在背后。
上善若水,诠释这座城市再合适不过,但是仿佛急不得,它们的繁华还需要不断沉淀到宋元时期,如同涓涓细水,需要静水深流。
永嘉之乱
历史终于到了宋元时期。
泉州百业兴旺,金银铜铁,陶瓷茶业,齐头并进。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发达的港口设施,完善的海港管理体系,先进的水密隔舱造船技术,使得泉州一方面能“梯航万国”,远播文明;同时,能吸引八方宾客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西方著名的航海家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以及元代的汪大渊、明代的郑和等,均到过泉州,也都为当年世界第一大港的风采所折服。
而他们所折服的泉州港海商,恰恰是由于海洋商业繁华的才让泉州成了“东方第一大港”,也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因此泉州很早就成了更囊括、更包容的一座城市。
他们造很多很大的船舶,他们推出不断更为优质精品的瓷器,他们接触更多的宗教文化,可以说正是这种相当融合的气度,才让泉州港成就了宋元的繁华。
相关画面
有人做过统计,从北宋时期,泉州已经成为宋朝和高丽贸易的主要港口,从1012年到1192年,就有117批宋朝商人前往高丽贸易,总人数达4548人,因此高丽的史料中也往往会出现“宋人”或“宋商”的记载。到了元朝时期,形成了“官本船”,而且还出现了以航海为业的显赫家族。此外宋元时期来泉州贸易人数众多,但是以穆斯林商人最多,“来华外商国别众多,人数庞大,资本雄厚,是中外贸易中的很重要力量。”
相关画面
泉州的历史可能是很早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典型。
泉州历代向海外拓展的现象,泉州人出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此时出国主要的是一些僧人,到了宋元后海外贸易更为发达,泉州人开始大批出海经商,比如当时著名的海商代表王元懋就曾迁居占城十年,回到泉州后成为居商,元代中外交流更加频繁,港口特殊地位使得元代泉州人与东南亚各国联系更加频繁,这就不断促成了泉州的持续繁荣发展。因此,在泉州留下的相关遗存中有港口、沉船、市舶司、瓷窑、瓷器等与远洋贸易相关的遗迹遗物,还有因对外交往、交流留下的文化遗存,其代表就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等宗教设施,它们反映出泉州一度汇集、融合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
相关遗迹
哪里有繁华,哪里就会吸引各地宗教文化,这一点与南朝四百八十寺有一些相似,不同的是宗教的文化种类更加繁杂,金发碧眼的各色人种一时之间通过海洋来到泉州,而他们也没想到,彻底最终融合到了这座城市中来。
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大气候下,泉州港的迅速崛起,又有其独特的自身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泉州港位于东海之滨,襟江带海,具有地理、区位优势。二是海岸线曲折,连续形成几个海湾、水域宽、航道深,有利于建立大型船舶停靠的海港。三是福建地区和腹地经济带的发展,特别是闽南地区多产丝绸、瓷器,为海运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物质资源。
此外当时的本地官员较为开明,采取了积极对外贸易的政策,尽管他们不算什么历史重要人物,但是在这件事上他们的身上依旧有着许多闪光点,我们可以顺带看看他们的名字:常衮、王审知、王延斌,这个名单可以开的很长,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招徕海外满意商贾”,而他们不知道千年后的今天,正是这些的推动下,成就了泉州在历史上的地位。
相关遗迹
之前已经说过,与宋代贸易最多的国家是高丽,和其他几十个国家,到了元代时期经常贸易的国家已经达到140个,此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不是一些单向孤立的航线,二是形成了一个海上交通网络。东起高丽、日本、南到南亚、东南亚、西到西亚、地中海甚至非洲东岸,因此这种贸易繁荣的景象自然不难想象,而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将成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象牙、珠宝,甚至胡椒也是进口的商货之一,给了中国人烹饪上的内容增添了特殊的味道。
因此,宋元时期,是中国沿海的港口,无论从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已经超过前代,形成了几大枢纽,或称之为国际贸易大港。因此宋元时期是泉州港的真正飞跃时期,它们靠着船舶和商货逐步上升,到北宋中期,泉州港的地位已经超过明州港,成为仅次于广州港的中国第二大港。此外北宋时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后,进一步促进泉州港的发展,特别是南宋南渡后,闽浙地区成为南宋的主要经济地带,泉州市京师外港,较之靠近京城的明州港,更能避开金兵的威胁。最后进入元代以后,泉州港进入极盛时期。海内贸易空前繁荣,进出口货物激增,此时的泉州港的地位已经超过广州港,一跃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贸易港,因此被誉为“东方的第一大港”。
马可波罗路线图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这样记载“剌桐(泉州)是世界上的最大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此后的半个世纪,摩洛哥伊本白图泰对泉州港口这样评价说:“剌桐为世界上最大海港之一,竞可云惟一的最大港。余建港中有大船百余艘,小船无数。”
此外,日本人成田节男记载说:“进入元代,泉州成为中国最大的门户”“虽然元仿效宋在诸港置市舶司,但实际上船舶辐辏不绝,支配了大部分贸易的是泉州港。”元代的学者吴澄也给予了记录:“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之渊薮,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天下最也。”
相关画面
写了这些,我们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泉州自身的真正实力,因为他是真正的“州南有海浩无穷”,正是这些河流才给这座城市注入无限生机,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水最终贯通了一切,让这座城市得以在今天以极富历史性地位的精彩重新开始书写,潮水还在涌动,确实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而这种独特的资源和沉淀最终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海交史研究》、《考古》、《泉州文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