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沧海专栏】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
原创作者|沧海(天津五中)
“时间在我的身边飞逝,哗哗啦啦的声音像欢快的歌,那些飞满我童年的纸鹤,早已散落了,随着时间的消逝化成了灰烬,母爱带来的幸福令我终身难忘。”
刚看完这个开头,我就心碎了。虽然我感觉这并非他的原创,但“哗哗啦啦的声音”“化成灰烬的千纸鹤”还是像夜晚的萤火虫一般诱引着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向这可怜孤寂的灵魂。
他才十三四岁,他的母亲也不过三四十岁吧。但是因为疾病母子二人早早地阴阳两隔了。
“一件______的事”,这是若干年前的一个周末,我给学生留的作文题。一个很俗的题,自然会出现不少很俗套的作文,而且必定会有几篇关于“母爱”的。他的作文题叫“一件幸福的事”,写的是在疲劳学习中母亲为他打水泡脚的事情。事情不算新颖,但是文笔细腻,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篇近1000字的作文所表现出的水平要远远高于我所了解的他的写作水平。我从“百度”搜索到了作文的开头,但是没有找到他所写的事情。利用借鉴别人好的开头,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我也是允许的。既然没从网上找到他所写的事情,那可能就是他的原创。这有什么不可能呢。人家不是说“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失恋的人都是哲学家”嘛,当心灵、情感受到巨大冲击后谁都能创作出精妙的言语。他或许就是因为前些天失去母亲的伤痛,激发出了写作的潜力。
我还是有点不甘心。网上没搜索到他写的事情,或许他手上有一本作文书。想到这里,我为自己的猜忌和偏见感到有点脸红——就算真是利用了别人写作的事情,但是他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
半个多月前,妈妈因为癌症离他而去了。每天清晨醒来、放学回家,他看着冷冷清清、空荡荡的家,不知道哭过多少次。他想妈妈了,他想说出对妈妈的想念。但是他不知道和谁说。
老师留了一篇作文,他想借此表达对妈妈的想念。他写下“一件幸福的事”这个题目后,一气呵成写了近1000字。或者他想借此表达对妈妈的想念,可是因为之前没好好学习写作文,写不出来。但是他一定要写一篇这样的,于是他花了很长时间从一本作文书上找到了一篇让他很感动的文章。他一边看,一边流泪。不知道是被作文感动了,还是被自己感动了。
我仔细地查看了一遍他的作文纸,想看看上面是否有类似于被什么液体打湿过的痕迹。我没找到。那痕迹或许在作文书上。这就是他一气呵成原创的。我给他这篇作文打了一个高分。
下发作文时,我偷偷瞄着他的脸,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也想到了林格在《教育的温度》一书中的一段话: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我们的心灵就会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事实上,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
(本文为沧海老师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