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十三,银川是米粮仓,更是英雄冢
挖掘银川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银川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银川风情!
一提起银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四个字:“塞上江南”。这也算是千年荣耀了。如今的银川更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黄河母亲的滋养下,在贺兰山父亲般的护佑下,银川平原处处生机盎然。
春有贺兰晴雪,山花烂漫的风情;
夏有百渠流润,沃原千里的旖旎;
秋有瓜果飘香,稻浪(连)碧天的丰收景象;
冬有冰封刺骨的无情,却有室内暖意融融的温柔。
物产的富饶,地理条件的优越,加上这里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地理交汇点,使得在千百年来,成为历朝历代争相占有的一块宝地。
春秋战国时候,这里水丰草茂,是羌戎策马扬鞭的理想游牧之地;秦朝时期为上郡地,蒙恬领兵几十万取河套并开发银川平原;大汉时期,置朔方郡,建典农城,进一步疏浚古渠;晋乱赫连氏僭都于此地,刁雍更是疏浚古渠,继承着这个优良传统;后魏开始设置夏州;西魏置弘化郡······
每一个朝代都经营着,丰富着这里的农耕文明,使得这里更加繁茂。到了明朝,这里日益显得突出和重要起来!因为明朝初年朱元璋北征失败后,依托长城一线为界,改为防御态势。
所以说,一部明朝的宁夏史,就是一部边地战争史和开发史!
明朝的时候,朝廷的忧患主要是北方的北元残余势力(鞑靼和瓦刺),海上的倭寇(女真的威胁是明末时期了)。尤其是北方,沿着长城沿线,一字长蛇阵摆开,专门设立了“九边重镇”来防御和抗衡边患。银川平原也是其中之一,叫宁夏镇(卫),总镇在如今的银川兴庆区,现在的人们都俗称它作老城。
由于银川的富饶,鞑靼和瓦刺却是苦寒之地,为了生存,他们只有越过长城侵袭明朝边地,抢夺资源,所以,宁夏的边患威胁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时期。
从洪武九年到崇祯末年,可以说是摩擦时常有,战争年年有,大小仗无数。这也造就了银川(宁夏镇)人坚韧不屈的性格。在血与火的历练中,塞上江南更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洪武九年,明朝廷从湖北、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浙一带迁徙将近六万人到宁夏。他们开垦了将近两万顷的土地,使得自元朝灭亡后沉寂了多年的土地再一次恢复生机。
可是,这一切都是戍边的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虏寇的一次次侵袭破坏,将士们都一次次用血肉之躯来抵挡、拼杀,捍卫着银川平原。贺兰山里,曾经也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多少戍边的将士掩埋在荒野中,黄沙里。
一部分军士留下了名字,更多的军士则是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被人们遗忘!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无名的英雄!
如今,都知道银川号称是“塞上江南”,可是,在那个时候,并不是人们现在看到的这般田园风光模样!胡汝砺(宁夏人,明朝进士出身,官至边地兵部尚书)有云“宁夏孤悬河外,逼邻虏巢,土地硝碱,膏腴绝少······后因缺马少料,加增地草束日益严重,河势迁徙冲没良田,遂至河崩沙压,高坑宿水,荒芜无影等”
意思就是说银川平原的土地盐碱化严重,比较贫瘠。由于黄河改道冲毁良田,造成有的土地沙化严重,有的土地又成了堰湖烂滩地。
从这简单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当时迁徙来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真正的内忧外患。可是就是这样的艰苦情况之下,硬生生被他们涅槃重生般造就出一个崭新的塞上江南!
迁徙来的百姓耕耘和开发银川平原,戍边的军士则是守卫着百姓们的劳动成果!如今的银川平原上,还保留着这些人的名字,他们都以地名的形式被人们熟知,他们跟那些无名英雄比较来说,无疑是幸运的!
李俊,王洪,曾刚,邵岗,许旺,李刚,潘昶,张政,翟静,杨和,王泰······还有很多不曾留下名字的,人过留名,大概最高境界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贺兰山见证过他们的铮铮英姿,见证过他们的浴血奋战,没有他们曾经的带队守卫,这片土地哪里会有今日之繁盛?
一句话概括:宁夏虽是米粮仓,却更是英雄冢!有长眠贺兰山和银川平原的无数英雄守望,银川平原未来会更好!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珍惜,还有保护!至于英雄的故事,请听下回分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