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商人出门做生意,要会唱一首“劝匪”歌,歌词的内容挺扎心
在民国年间,吉林地区的商人们很容易被胡子劫掠,为了能够自保,他们想出了三种应对办法,并且在应对办法中,居然有还有一种唱歌的方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清至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几乎乱成了一锅粥,满清复辟势力、北洋军阀等相继登上政治舞台,为多灾多难的中国再次蒙上了战争的阴影。久而久之,社会上便形成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有武力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因此,一大批民间人士不顾廉耻,公然上山为匪,让百姓们的生活再次陷入苦难。
据统计表明,民国时期土匪数量最多的地区就是东北,而整个东北的匪患又以吉林为主。吉林地区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冬季里白雪封山,夏季里青纱帐成片,非常便于匪徒的藏匿,正是如此特殊的环境,也造就了当地匪患的猖獗。
东北的土匪被民间百姓称为胡子,胡子们打家劫舍,专门骚扰民众,成为当地治安的一大毒瘤。胡子们抢劫的对象也很明确,在他们看来,一些穷苦的百姓根本不值得一抢,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太多的财富,甚至有一些人将粮食看得比命还要重要,在被抢劫时不惜驱命,坚决与胡子们斗争到底,所以多数胡子会觉得得不偿失,几乎不去招惹穷人。地主们的钱财倒是不少,可他们也不傻,在面对被胡子劫掠的风险时,往往都会雇佣保险队前来“护驾”,胡子们若是敢硬拼,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
既然地主和穷人都不能抢,那么胡子们靠什么生活呢?他们当然拥有自己的目标,这些不幸的人正是商人。商人走南闯北贩卖货物,身上自然带着不少现金,重要的是,商人们都是外来者,不仅人生地不熟,多数也都人单势孤,即使被抢劫时反抗也无济于事,因此对于胡子而言,抢劫商人的“性价比”更高。商人们自然不甘心被胡子劫掠,毕竟在他们的背后也有一家老小,但经商之路凶险万分,该如何应对呢?商人们苦思良策,最终在长时间的摸索之中找到了答案。当时的商人们对付胡子共有三种办法,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谈谈:
第一种办法是结伴而行。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商人们虽然不习武,但却也都是处于青壮年时期的大老爷们,一旦发生斗殴事件,自然也不会落入下风。重要的是,商人组织还规定,在众多商家结伴而行时,每个人都必须身藏利器,若是遇到胡子打劫,就直接上前拼命。为了解决商人们的后顾之忧,大家彼此约定,若是有人不幸战死,则由众人出钱赡养其一家老小。靠着这种团结的方式,商人们凝聚成了力量,最终也让胡子们在抢劫时不得不仔细权衡了利弊,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将其列为抢劫对象。
第二种方法就是雇佣保险队。保险队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他们拥有枪支与人丁,受雇于一些地主与富商,专门保护其财产,作为回报,雇主也会定期支付酬金,满足保险队本身的开销。毫无疑问,胡子们面对保险队的态度一直是敬而远之,几乎不会对他们保护的商队动手。
第三种办法是唱“胡子歌”。什么是“胡子歌”,其实就是商人们为了与胡子拉近感情而编写的歌曲。一些小商人被胡子抓住时,几乎都会失去所有钱财,但钱没了可以再赚,人若是没有了可就真的是人生一场空了。于是,商人们便扯开嗓子唱道:“眼看过了秋,穷人百姓犯了愁,为何种地不打粮?日本鬼子把税收。他拉俺们当牛马,拿着户口把兵抽。一时不动棍棒揍,打得浑身血水流。我劝土匪弟兄们,别给俺们火浇油。日本强盗是咱大敌人,何不起来打外狗?土匪父老兄弟们,可想想,你是何种人?生在中华、长在中华,为何欺负亲骨肉?”。
胡子们听罢曲子之后,多半会放人,毕竟他们只是求财而不是宰人,既然已经达到了目的,为何还要徒增罪业呢?加上商人唱的曲子的确唱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因此高兴之余便会放人,留商人一条性命。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商人们对付胡子虽然办法多多,却仍是在旧社会生存的无奈之举。全国解放之后,我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剿匪行动,最终彻底清除了匪患,还百姓们一个太平盛世。
参考资料:《东北匪事》 黄彬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