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政策的冲动 续
语文教育政策的冲动 续
渐新堂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教育政策的冲动,带来的后果堪忧。
除了1980年代三淡化中的淡化语法外,还有淡化文言。
据说,曾经提出不要加重学生学业的过重负担,因此,与其花很少的时间学习古文,与其二通二通地学,学来又达不到使用的程度,甚至不能够使用,还不如不学,把时间过多地用来学习科学技术。
这一来引起全国的讨论,学与不学,议而难决。据传这一难题引起国家教委(即教育部)的难于决断,将皮球踢给了国家领导,最后到了邓小平处,才得到了一句“我看还是学一点吧”的拍板。这一点,就成为了今天的小学胡椒面,初中三分之一,高中大约一半的比例,进行文言文古诗文教学的局面。
到今天,仍然有不少的人对此类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不甚理解,不知道在很多诸如主要的场合庄重的礼仪特别的交往之中,仍然需要使用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与表述习惯,诸如司法语体、外交语体、婚丧嫁娶的书证、国与国交往的国书、比赛奖励的结果书证,等等。
今天仍然有强大不学文言文的呼声,也有初中开始只学文言文的呼声。但愿这一内容不要再次被冲动,引起全国基础教育的长时间折腾。
关于中小学的逻辑教育教学,也曾经冲动不已。
1980年代初期,不少有志之士曾经根据我国大多数人缺乏理性思考缺少必要的逻辑训练的历史痼疾,提出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在小学开始进行逻辑常识教学、初中进行趣味逻辑教学和高中进行形式逻辑教学的情况,在我国的小学阶段开始进行一些逻辑常识教育,初中和高中则进行系统的逻辑知识教学,逐渐改变我国不讲逻辑不进行理性思考的倾向性思维的毛病。
当时,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六七篇逻辑常识的知识短文。遗憾的是,在师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绝大多数省级师范大学中文系没有开设逻辑学课程,或者虽然开设了却没有作为必修课程进程检测。以致于绝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离开教参离开答案不敢讲逻辑常识,更难以达到信手拈来结合实际进行逻辑知识的讲解。
在三个淡化中,逻辑知识被无声枪决,不要说加强,更不要说在小学初中如何落实,就连高中那么一点点可怜的逻辑常识的知识短文也删除得荡然无存。自此,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告别了逻辑,我们的议论文自然成为了嗲声嗲气的小文人语调的滥觞地、浓言软语的卖萌场。
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将出台的前夕,会不会又来一次冲动,将经典名篇的学习阅读打入另册,以“本”的厚度,以“群”的数量,来取代“篇”的高度,取代阅读的深度,取代阅读质量,带给全国基础教育一次全新的视觉刺激,概念换班。为什么不能够二者兼顾,在源于的基础上稳步前行,非得要跨越式发展,在高速上进行弯道超车,让我们十年之后又来一次交学费的痛苦反思。
面对全国每年数千万的学生学习,任何冲动的语文教育决策,都可能带来拍板者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们为守正创新中的守正,付出了多少不冲动不欠债不折腾的非本职工作的历史研究与实践调查。
为了孩子,为了国家,能不能从长计议,减少语文教育决策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