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衡日记: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故宫》

马衡撰
紫禁城出版社
开本:787×1092 1/16 285页
文字:180千字 图版:50幅
出版时间:2006年3月
书号:ISBN 7-80047-558-1/K·274
定价:35.00元

  本书收入的马衡先生的日记起自1948年12月13日,截止于1951年12月31日。
  1933年,马衡接替因“盗宝”蒙冤的易培基出任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在任19年。马衡当院长,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承担抗战前夕国宝南迁的重任。二是解放前夕反对国宝迁至台湾,回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坚持留在大陆。对前一件事,本书所附的《诗钞》与《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广播稿有着深刻的阐释。《日记》主要记载的是后一件事。
  1949年前后,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记从解放军包围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写起,将人民政府接收故宫、共和国成立、镇反运动、抗美援朝等特定历史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情况和故宫国宝的保护情形细致记述。其中不乏解放军围城时传心殿和东南角楼为流弹击中,房屋奇缺的新旧各类机关竞相到故宫强“借”房屋,苏联“专家”的蛮横指导,南下香港购买二希(《中秋帖》和《伯远帖》)等鲜为人知的细节。
  《马衡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将每天的所见所感描述甚详,是心灵的独白,不是后来流行的作秀“日记”。我们透过这些尘封的点点滴滴,看到了作者在那一特定时期的心路历程。因其事无巨细,悉形诸于笔端,难免会有一些对当时人、当事人的“个人”看法,而其中的一些人或他们的直系后代还在,在整理时出于为先人讳的目的,将其中的一些当事人以“□□□”代替,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马衡交游甚广,在北平文化界很有影响,从他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后交游圈子的变化里,可以看出那个时代赴台和留在大陆的各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心声。
  马衡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曾任西泠印社社长。《日记》里也不乏此类学术的真知灼见,对传拓虢季子白盘的记载和对新莽嘉量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代表。
  生活中的马衡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祖父,《日记》里不时流露出对子侄辈的深切关心和对孙子马思猛的关爱。在时局的纷纭变幻中退而求其次,将个人抱负寄托于天伦之间,本性也好,逃避也罢,都值得我们深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