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君:实证百年科学猜想,人体冻存未来可期

王健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一百年前科学家“水变成冰要经过冰核”这个中间态的预言一直不能得到证实,他的团队攻克了这个百年的难题,并通过研究发现低温动物的抗冻蛋白控制冰晶生长的控冰机制。这一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为食品、航空、医疗、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持。当冰冻过程可控,作为超越人类极限的人体冻存技术或许可以期待。

大家可能知道冷冻保存,因为每家每户都有冰箱,冰箱就有冷冻保存的功能。但是大家可能也会很好奇,为什么这几年冷冻保存这么受关注,甚至有争议?

比如说关于卵母细胞的冻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议案,有些人支持卵母细胞的冻存,而另外一些代表则完全反对卵母细胞的冻存;

2016年英国法院判决一个患有绝症的14岁女孩的母亲胜诉,允许这位母亲在其女儿死后将其冻存。这个判决当时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因为即使在今年科学界、法律界还有伦理等方面,对人体冻存都存在着争议。

我们可以看一下冷冻保存的定义,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冻存这么受关注,甚至有争议。

冷冻保存就是将冷冻保存对象,如细胞、组织、器官等置于超低温的环境当中,一般是指在零下196℃的液氮环境当中,使其新陈代谢大大降低,待恢复正常的生理温度以后,这些冻存对象,细胞、组织、器官能恢复它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将冻存对象换成人体,那就意味着几十年以后,或者几千年以后,这个人体如果能复苏的话,就能实现永生了。

这是历代的帝王、古代埃及的法老一直追求的梦想。所以大家可能能明白为什么冻存这几年这么受关注,甚至有争议。

世界上真正的第一例冻存的人体叫James bedford,他在其死后接受了冷冻保存,距今已经有五十三年了。目前世界上总共有受冻存的人体约300例,其中包括两个中国人。

现在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所有这些冻存的人,由于技术的原因,他们是不可能复苏的。

所以也有科学家认为将人体的冷冻保存是伪科学。但是美国的一个期刊《生活科学》,它是专门报道重大的科学突破和预测未来研究方向的一个杂志,它将人体冻存技术评为:十大超越人体极限的未来科学技术之一。

研究发现环境的温度降低的时候,能大大增加器官保存时间。比如说目前的器官的保存温度是在零上4℃,它保存的时间是几个小时,长的可以达到二十来个小时。

理论研究发现,如果将器官置于零下140℃的时候,可以长期的保持。事实上,目前有些细胞,将其置于零下196℃的液氮环境当中的时候,可以实现长期的冻存。可是很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冻存器官的技术。所以导致保存器官的时间很短,几个小时、长的二十来个小时,导致了大量的器官被废弃。

研究数据显示大约70%左右的,或者超过70%的心肺,由于短时间内不能找到受体而被废弃,这是非常遗憾的。因为即使在器官移植非常发达的美国,在七十个器官衰竭需要移植的人中,只有一个才能得到器官的移植。

所以在1970年,实施人类肝脏移植手术的,被称为“器官移植之父”的Thomas Starzl就预言:“只有当保存器官的技术得到突破,使器官得以保存数周、甚至数月的时候,器官移植才有可能大范围的推广。

但很遗憾,他这个说法已经五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器官保存技术并没有很大的进步。

除了保存器官,冷冻保存还有其他很大范围的领域,比如说能挽救新冠危重患者生命的细胞疗法,当然这个细胞疗法也能治帕金森病,它的大范围的推广,必须依赖于干细胞的安全的冷冻保存;当然另外辅助生殖领域的生殖细胞的冻存,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涉及到我们的下一代。

大家会问,为什么五十年来冻存技术没有得到突破的进展,或者它的关键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呢?

其实冷冻保存有三要素:第一,当然是冻存对象:细胞、组织、器官;大家知道器官里面有超过70%的是水分,将这些水分置于零下的时候,它必然会结冰,所以这就涉及到冻存的第二要素,这些冰如果不控制的话,它必然会伤害细胞器官。

这是一组光学显微镜图片,可以看到卵母细胞在冰冻前后受到了冰晶的损害;冻存第三个要素就是要添加冷冻保护剂,使器官细胞内避免大冰晶的产生,使器官受到保护,免受冰冻的伤害。

目前大量使用的冻存保护剂是一种与盐相似的,一种跟水能发生强作用的分子。它的加入可以使器官内部在低温下面不结冰。但是要使器官内将近70%的水分,在零下140℃下面不结冰,那必须添加大量的这种有毒的盐。

有美国的科学家理论分析发现,当盐的重量比达到50—60%的时候,器官内可以实现不结冰,但是我刚才说了,这么高浓度的盐,必然对细胞有损害。

比如说目前普遍使用的冻存剂的一种,也是另外一种盐的分子,当它的浓度超过2%的时候,它会损害细胞,当然严重的时候,会改变它的一些基因。

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世界上很多的科学家都努力尝试着降低有毒的盐分子的使用。

一个方法就是可以快速地降低温度,然后升高温度。在水还没反应过来变成冰之前,已经达到了预期温度。但这个方法对细胞是适用的,因为细胞体积小、结构简单,但是对器官是不适用的,因为器官体积大、复杂。

这样快速降温、升温的时候,必然导致有个温度梯度的存在,就意味着在器官里面,有些地方温度高,有些地方温度低,当然都是零下的。相对比较温度高的地方,必然会形成大冰晶损害器官。这也是目前能冻存细胞,但是不能冻存器官的一个原因。

大家肯定会问,能不能有其他的冻存的方法避免这种有毒的盐的使用?

其实自然界确实有一些生物,它可以在酷寒下生存。比如说生活于沙漠地区的甲虫,叫小胸鳖甲;生活于极地的这种雪虱;还有生活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尺蠖;还有阿拉斯加林蛙等等。

我2013年12月去新疆采集这种虫子,叫小胸鳖甲。当时气温是零下30℃左右,当我们把雪移开,这个虫子就跟土壤搭在一块,就像冻成一块的。但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把虫子放在我手上几分钟以后,虫子能爬起来。这确实是非常神奇。

大家可能也会问,这些虫子体内不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的盐。如果有的话,它没被冻死可能也被毒死了,对吧?

所以对自然界控冰体系的、生物体系的研究,必然会为我们冷冻保存提供新的思路。

确实也有很多科学家研究为什么这些虫子能在低温下生存?他们发现虫子体内主要存在的两类蛋白能控制冰晶的形成:一类叫抗冻蛋白,它能控制冰晶的生长;另一类叫冰晶核蛋白,它能控制冰晶的成核。

我得说一下冰晶的形成可以分成两步:一步是成核,一步是生长。

成核最初是一百多年前美国的科学家吉布斯提出来的。他通过简单的宏观的能量分析,提出冰晶的形成必然会经过一个形成临界冰核的阶段。如果临界冰核没有形成的话,冰晶不可能生成。

经典成核理论提出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提出的时候, 这么多年一直有争议,有些人支持这个经典成核理论,有些人则反对经典成核理论。

关键就是目前实验上没有探测到临界冰核的存在。

有三个难点:一个就是临界冰核尺寸小。尺寸小到什么地步呢?是纳米级别,相当于我们头发丝的几万分之一;另外一个临界冰核存在的时间窗口很短,瞬间的,是纳秒级别,非常快;另外一个它是随机发生的,随机意味着什么?它不可预测,没有规律。

由于以上三个难点,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没法捕捉到临界冰核,导致了经典成核理论是否适用于冰晶的形成,一直存在着争议。

我们根据自然界当中存在着两类蛋白,一类就是冰晶核蛋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冰晶成核剂;另一类是抗冻蛋白,它没有明显的促进冰核形成的效果。更有意思的事情,这两类蛋白唯一的区别就是尺寸不一样。抗冻蛋白纳米级别,冰晶核蛋白是几十纳米,两者差一个数量级。

为什么尺寸对冰核的形成如此重要?换句话说,是不是可以制备一系列的不同尺寸的这类蛋白,让它去探索这个临界冰核,是不是可以把临界冰核捕捉住?

事实上,我们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蛋白,但是遗憾的是,这类蛋白大到十几纳米的时候,机械性能不好,它会产生弯曲,所以这种蛋白材料,不可能用来单变量的研究尺寸的影响,所以我们继续找,找到另一种材料叫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就是很薄的一层片层,并且它的机械性能非常好。我们可以制备一系列尺寸氧化石墨烯。这是氧化石墨烯的电子显微镜图片,可以从3纳米、8纳米、11纳米、21纳米、50纳米等等。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纳米颗粒去模拟蛋白,去研究尺寸对冰晶成核的影响。

确实实验发现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冰晶成核过冷度的乘积是一个固定值,并且这个固定值具有普适性。它对氧化石墨烯的状态,无论是分散在水里面的,还是固定在表面的不同颗粒都适用。

这么一个普适的物理现象,必然后面有一个理论机制。

当然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其实氧化石墨烯上临界冰核的形成过程,与我们往杯子里面倒水的这个过程相类似。当我们往杯子里面倒水的时候,水平面与杯沿齐平的时候,水不会溢出来。我们继续倒水,水会鼓出来,这时候表面张力会把水包住。继续倒水,鼓到一定临界程度的时候,水会忽然溢出来。

临界冰核也是这种情况,它会在氧化石墨烯上形成,迅速涨到纳米颗粒的边缘。这时候由于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它不会形成冰晶,只有它继续鼓,鼓到一定程度,它会忽然瞬间的形成冰晶。进一步理论分析发现,当氧化石墨烯的颗粒,与临界冰核的尺寸相当的时候,冰晶才有可能形成。

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纳米颗粒,做一把尺子去量临界冰核,从而我们就证实了一百多年前吉布斯等人预测的临界冰核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讲这个能控制冰晶生长的抗冻蛋白的控冰机制。

这是2013年我去新疆采集样品的现场照片,可以看到虫子就在雪和土壤之间。这个虫子能在酷寒下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内存在抗冻蛋白。

抗冻蛋白有两个面,就像我们手机一样,当然尺寸是纳米级别的。

最初是一个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这种抗冻蛋白,所以很多科学家研究了抗冻蛋白的抗冻冰机制。但是五十多年来,关于抗冻蛋白它是喜欢冰或者不喜欢冰,一直存在争议。

我是2010年开始做这个研究的。我发现所有这些研究,它没有明确到底哪一个面喜欢冰,或者哪一个面不喜欢冰?我就想,我能不能把纳米尺度的抗冻蛋白定向固定住,然后选择性研究抗冻蛋白每一个面的亲冰或者亲水性能。

这个想法当然算不错了,示意图画的很简单,但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困难的。

我的两个博士生去做这个事情,最后有个叫刘凯的硕博生,克服了两个困难,一个要把是纳米级别的,用手机定向固定是非常难的;另外一个,我定向固定还不够,还要维持蛋白的活性,花了可能六年的时间,他做到了。发现蛋白有两个面,每个面的亲冰、亲水不一样,一面亲冰,一面亲水。

为什么之前有这个争议?相当于我们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

我们通过定向固定,选择性研究抗冻蛋白的性能,解决了这个争议。

解决这个争议以后,对我们理解抗冻蛋白的控冰机制有什么帮助呢?

大家看一下这个示意图:蛋白它一面亲冰,可以跟冰很好的结合;一面亲水,可以跟水很好的结合。这样就在冰水界面形成很薄的一层蛋白层面,或者分子层面的一堵墙,阻碍了水变成冰,这就是一个抗冻蛋白的控冰机制。

通过我们对自然界控冰体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它不是用简单地加大量的盐去保护自己,而是通过控制冰的成核,控制冰的生长。

我们算有所发现,在有所发现以后,我们也做到了有所创造,这是我们做材料的一个特色。

我们制备了一些能控制冰晶形成的冷冻保护材料。比如我们目前辅助生殖技术里面,要用大量的冻存液冻存生殖细胞,精子、卵子、还有受精卵等等。目前这些冻存液都来源于外国进口,更严重的是,这些冻存液用的是传统的方法,含有一些二甲基亚砜,刚才我说了它有毒的。用我们的这个分子冻存卵母细胞以后,它复苏率优于目前市场上二甲基亚砜含量15%的,细胞的复苏率远优于进口的二甲基亚砜含量为零的复苏率。

目前我们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支持下,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正在生产这些冻存试剂。当然我们也研制了一系列能用于干细胞冻存的冻存液。

比如我们用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存的材料。用我们这个材料冻存干细胞以后,它的复苏率达到了92%,优于或者远优于市场上有毒的二甲基亚砜含量为10%的冻存液。

目前我们与北医三院的眼科合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创制的一些新的控冰材料,通过从冻存简单的组织器官入手,比如说眼角膜的冻存。

希望通过我们材料的创新,使冻存技术得到进步,当然是突破性的进步,让许多医疗技术能充分发挥它们挽救生命的能力。

这是我的一个德国合作者,他2018年去南极捕鱼,提取鱼内的抗冻蛋白。

大家知道前段时间有报道,我们一般的老百姓可以到空间站去待几天,当然这是距离比较短的。

我们知道宇宙很广袤,如果想要旅行的话,可能会花几十年算少的。我们从地球到那个地方,如果没有采取措施的话,可能生命已经结束了。

我们希望与世界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合作,使冷冻保存助力我们以后的星际旅行。

(0)

相关推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蛋白/RNA内参的选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提到内参,首先想到的就是GAPDH,或者β-Actin,如果还能说出Tubulin,那真是好不得意. BuT,关于内参的选择,是否就这么简单呢?里面的一些弯弯绕绕,让美丽带大家来 ...

  • 上海大学Guosheng Shi课题组--防冻蛋白的双重特性整合到仿生二维石墨烯衍生物中来抑制冰的生

    冰的形成是最普遍且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但是,由于对许多生物系统的有害影响以及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潜在威胁,因此冰晶有时非常不受欢迎.在自然界中,抗冻蛋白(AFPs)吸附在冰晶上,通过冰结合面( ...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组美丽的冰晶图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 ...

  • Theranostics: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改善治疗性外泌体向心肌的递送

    近日,刘利教授等在Theranostics发表文章,报道了通过抑制外泌体被肝脏脾脏的吞噬细胞摄取,来提高外泌体到达靶器官(心脏)的效率,从而提高对心脏损伤的修复作用. 外泌体是直径为30-200 nm ...

  • 能不能控制下雨?

    注塑汇 国内专注注塑业咨询培训服务,致力于注塑业的降本增效 专注注塑工厂降本增效改善:杨建宏 能不能控雨 一点拙见 近日,河南省多地遭遇多年不遇的强降雨.河南省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据郑州市防汛 ...

  • 中科大赵刚团队系统综述低温冷冻保存中的冰晶抑制材料、策略及挑战 ​

    温度的降低可有效减缓生物体内生化反应,其也是实现活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生命体长期保存的理论基础.低温保存已成为包括细胞治疗.生物样本库.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生殖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架工程 ...

  • 细胞复苏的注意事项

    细胞复苏和冻存讲究"慢冻快溶",复苏时一定要将冻存在液氮或-80℃中凝固的细胞冻存液快速融化至37℃,使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 ...

  • 科学猜想,如果这颗邻近的超大恒星爆炸,地球会怎样?

    我们知道,宇宙之中的星体也如像人类这样的生命体一样是存在生命周期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黑洞就是由一颗超大的恒星在其生命周期的后半段不断坍缩形成的.如此说来,我们的太阳系也有其生命周期,或者这也是人类探索 ...

  • 五百年前的人体油画巅峰之作

    我们致力于介绍国内外的现代艺术家及其作品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上方蓝字"自在画吧"关注我们 并将我们的内容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爱艺术的小伙伴看到我们 周四:经典人物 五百年前 ...

  • 天才曹原:22岁破百年科学难题,拒绝绿卡回国效力,如今怎样了

    如果有一天一位中国小伙拿到诺贝尔物理奖,我不惊讶,因为他就是一个奇迹. 读完小六.初高,别人需要7年,他只用3年,14岁就参加高考,699分进入中科大少年班. 人人夸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困扰科学界10 ...

  • 【人特科学】人体的超級工厂 - 肝脏。

    [透视人体]解毒大师肝脏的功能与构造. [人体科学]从健康肝脏到肝硬化的过程. [透视人体]解毒大师肝脏的功能与构造. [人体科学]从健康肝脏到肝硬化的过程. 展开

  • 【人特科学】人体的消化工厂 - 肠。

    [人体透视]肝脏.胆囊.十二指肠.胰腺.腺管... [3D医学动画]结直肠癌! [3D医学动画]肠镜是如何检查的? [人体透视]肝脏.胆囊.十二指肠.胰腺.腺管... [3D医学动画]结直肠癌! [3 ...

  • 【人特科学】人体的净水器 - 肾脏。

    [3D演示]肾虚?认识肾的结构和功能! [透视人体]当人经历某些刺激后,肾上腺素会有什么样反应? [3D科普]移植肾脏免疫动画 [3D演示]肾虚?认识肾的结构和功能! [透视人体]当人经历某些刺激后, ...

  • 实证、科学与中医

    应@爱读书的大美邀请,针对@有个梨UGlee  的观点讨论一下关于中医与实证主义的关系. 首先,我不是中医.但是我也不认为"青年物理学家看到杨振宁就不说话了",没有那么没有骨气的学 ...

  • 龙德寺智囊揭秘:尼古拉·特斯拉与实证派科学 【真正贡献与身份】上

    军师府,各路奇才聚集地.愿和各门派携手探索未知领域.运用自然之力,正心正念,为人类社会谋福. 彩虹按:有事实表明,尼古拉·特斯拉晚年不但破解了传统科学,也破解了量子力学,他走入了我们至今仍不了解的&q ...

  • 孩子该如何科学"秋冻"?衣服应该...

    孩子该如何科学"秋冻"?衣服应该这样穿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0-10-20 分享到:1 编者按:"十一"长假归来,医院门诊感冒.咳嗽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很多家长疑问,&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