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界的一朵“奇葩”,唐三彩怎么辨真假,你知道吗?
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聊一聊瓷器界的一朵“奇葩”---唐三彩,对于唐三彩大家都不陌生,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陪葬用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因此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这是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是收藏界重要的保值、增值藏品之一。
唐三彩最初被发现,是晚清的时候。那会儿在洛阳北邙山一带修陇海铁路,挖出来一批唐代墓葬,里边有一种陶器随葬品,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等。这就是唐三彩。
因为是出现于唐代鼎盛时期的东西,所以说唐三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代的政治、文化、生活。它在唐代陶瓷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这以前的陶器,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才出现了唐三彩这种多彩的釉。
说到唐三彩的釉,说是三彩其实不止三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是通过在色釉里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焙烧形成的,使颜色中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一般是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黄色、褐色、绿色三种釉色是唐代的首创,但是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会三色俱全,收藏唐三彩的藏友们在鉴别的时候可别忘了。
唐三彩因为历史价值和它的魅力,得到了收藏家们的关注,可是有一点大家都要知道,现在唐三彩已经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了,在国内是禁止私自收藏、买卖的,这一点收藏者们要有所了解,不要因为不知道这个一不留神犯了法。
既然受国家文物法保护,那我们还怎么收藏呢?这个也不难,虽然说国内不允许买卖、收藏唐三彩,但是早些年毕竟是有很多的唐三彩流落到国外去了,被一些外国人收藏了。正赶上现在国内的收藏品拍卖越来越火,有不少老外就带着自己的收藏品赶来了,这些藏品里上好的,国家相关的文物机构会出价竞拍,一些历史价值不是很高的,国家也不会花那个冤枉钱,而这一类就可以由我们普通收藏者购买了。这也是咱们为国家作贡献,中国人的东西都应该由中国人保管,外国人没这个权利,没这个资格。还有一种祖传的,比如说上几代人得了唐三彩,一代代传下来的,那时候还没这个法律规定。现在有了,可也不会让老百姓一定把祖传的东西捐献给国家,所以拍卖市场上也就有一些家里祖传的唐三彩参与拍卖。
那么唐三彩的收藏价值又在哪里呢?
第一,因为唐三彩有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就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氧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
第二,唐三彩的陶塑以人物俑、马俑和骆驼俑为主,很有生活气息和艺术价值。特别是三彩马,富于艺术的概括力,是无价的艺术品。尤其是白色三彩马和黑色三彩马,最为名贵。
第三,就是历史因素。唐朝那个时代距今有1000多年了,1000年就是十个世纪。绝大多数人铆足了劲,也活不到100年,1000年前的东西包含的那些个历史元素,包含的岁月的艰辛,包含的时空的变换,那是说不清道不明而又让人深思的,这个价值可以说是无价的。
既然如此,通过目前唐三彩收藏的现状,仿品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自唐三彩被发现以来,就受到全世界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从20世纪末开始,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唐三彩也开始逐渐升温。
可是真正有良好的流传纪录的唐三彩毕竟数量有限,真品唐三彩流落在民间的寥寥无几。近几十年来真真假假的唐三彩着实让收藏者们不知所措。
实际上,真正的古董唐三彩挺好辨认,因为真正的古董唐三彩质地很疏松,毕竟那时候工艺不够成熟。另外唐三彩是明器,大多是从墓里挖出来的,有腐蚀的痕迹,往往还有钙一类的锈斑。现代的复制品就没这些特征。
再有,古代的唐三彩釉色深沉、柔和、微暗,现在做的唐三彩则色泽光亮、鲜艳、刺眼。古代唐三彩中的绿釉色泽比较深很柔和,而新唐三彩色泽淡轻浮,缺乏润泽感。古代三彩中的黄釉或者红釉常常出现蚕丝一样的流纹,而新烧制的唐三彩一般没有这种现象;古代唐三彩的釉层比较厚,质感很强,而现代制作的唐三彩釉层比较薄;古唐三彩一般没有冰裂纹,而新烧制的唐三彩往往出现冰裂纹。
另外,对于那些是破碎之后黏接的唐三彩,收藏的尤其要注意。作为古董,像陶器、瓷器这些东西常常都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确实常常都是破损的。有些刚入门的收藏者因此往往就认为古董就是要破,破的一定是古董,有些骗子就利用这一点,故意把仿制的唐三彩摔坏了再粘起来欺骗买家。这是制作赝品古陶瓷者惯用的手法之一。这种打破粘接的赝品,一般是质地坚硬、色泽鲜艳、断口整齐等突出的特点,只要仔细看是不难区分的。
对于赝品,要注意民国时期大古董商岳彬仿制的唐三彩马。虽然这个人是个专业的骗子,可是他仿的唐三彩马仿得也很专业算是高仿,虽然不像真唐三彩那么值钱,但是也很有收藏价值。要是能弄到这么一件,对于收藏者来说,也是很不错的了。
说到这里,就得说一说唐三彩的高仿了。毕竟有国法,所以能收藏到真唐三彩的只能是极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弄不到真唐三彩,那就不妨退而求其次,收藏高仿唐三彩。因为高仿唐三彩也是很有价值的。唯一要注意的是,别把高仿当真品买,这就不会吃亏了。那么怎么鉴别高仿唐三彩呢?
首先可以看唐三彩的胎。
高仿唐三彩在胎釉造型、色彩风格上跟真品几乎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就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年龄和釉的老化程度也根本难不住仿造高手。那么我们还怎么从胎上分辨真品和高仿呢?
我们可以看陈旧感。唐三彩是1000多年前的东西,出现在人们眼中之前在土里埋了上千年,受到了水分和泥土的侵蚀,胎表己经毫无新意,是一种自然的陈旧,从里到外都是一种层层浸透的陈旧。高仿无论怎么处理,都没有那种自然的沧桑感,而且是外旧内新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且不可分割。还有一种土锈是经过千百年的时间形成的,是无法去除的。高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就算仿造也是强加上去的,显得不自然且有的直接能洗掉。
看完了胎,再来看釉光。
唐三彩的釉是一种亮釉,刚烧出来的时候光亮夺目,光泽灿烂。可是百年之后,这种光泽就不那么亮了,变得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除非釉面腐蚀严重,否则真唐三彩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那些制造者也能让高仿的釉面光泽柔和温润,但是柔和却掩盖不了那种光的犀利,温润之中隐含着贼光,通体一致的釉光毫无内涵。
除了看釉光,还可以看釉面。
真唐三彩的釉面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总会留下一些不容易发现却很特别的痕迹,这些痕迹有三种。
第一种是泥土腐蚀的痕迹。真唐三彩一般都是土里挖出来的,因为这东西当时是陪葬品,谁家也不能放在家里摆着玩,既然是埋在土里这么多年,釉面就会多少留下泥土腐蚀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蚀的程度和方式。一般情况下是能看见土咬的细孔随意自然地出现在釉面,或通体或局部出现,大小、深浅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因为腐蚀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的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第二种痕迹是过渡自然的腐蚀斑块。部分真唐三彩在釉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就是釉表极薄的一层釉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的清晰发展过程。而一经出土,这种腐蚀就会停止。
痕迹由浅到深的时候,是腐蚀开始出现时釉面上出现的隐约可见的小孔,数量多少没有规律。这时候乍看上去釉面正常。随着小孔的增多增大,釉面的颜色就慢慢变成浅褐色。随着腐蚀日趋严重,腐蚀面积逐渐增大,就出现了粗糙的斑块,用手摸有刺手的感觉,用指甲轻轻一划可以划出痕迹。
痕迹由深到浅的时候,是腐蚀比较严重的釉面向未腐蚀的釉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深至浅的渐进侵蚀过程。首先是最严重的地方釉表釉光全无,只剩下粗糙的釉,用手指可以抹出痕迹;稍微严重的地方釉表极薄的一层尚存,但却有极细的孔隙,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几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进去;受轻微腐蚀的釉表乍看上去釉面尚好,釉光也还自然,但仔细观察可以看见隐约的腐蚀细孔,用小刀轻轻划可以划出痕迹。
第三种痕迹是返铅现象。一些真唐三彩,釉面有返铅现象,出现“银斑”,返铅现象的出现除了需要一定的环境,还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否则是不会出现的。
返铅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体有一层薄薄的银光,像秋天夜里地上上了霜之后反射的月光。二是釉面的局部有银白色的返铅现象,其他地方没有。三是釉面上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是在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酝酿阶段的银斑是隐约可见的浅黑色斑点,有的略呈爆裂状,再发展下去是在浅黑色的斑点中间出现针尖大的白点,再继续发展是白点逐渐长大成为白色的斑点。就这样釉面上的银白色斑点越来越多,大刁、不一,呈色自然。等唐三彩一出土,银斑的生长就停止了。
区别真品和高仿,最后一个办法是看釉里的区别。
高仿唐三彩的釉里,开片虽也浅淡细密,状若鱼子,甚至能有一种微微上翘的感觉,但比起真唐三彩,仿品的开片密密麻麻,极为细小、细碎爆裂,不同的釉色开片也有差异:
黄色釉开片最细小,深黄色釉开片最细密;
褐色釉开片多呈爆裂状,与胎体分离得很明显;
绿色釉开片没有黄色釉开片细;
白色釉开片与红色釉开片大致相同;
蓝色釉和墨绿釉则多数开冰裂纹.纹片很少有上翘现象。
可是真唐三彩的开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同一器物釉面的开片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地方开片均匀细碎,而釉薄之处开片细而不碎纹路稍长。
从唐三彩的胎、釉光、釉面、釉里这四处下手,就很容易区别真品和高仿,无论是想买真品还是想买高仿,都很难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