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诗家集评|熊东遨《抗战胜利纪念日过芷江受降城》:(方伟、何革、张庆辉)
作者:熊东遨(湖南)
抗战胜利纪念日过芷江受降城
受降城下诵碑铭,一忆前情一恸生。
倾国力皆心付出,满山花是血浇成。
往来刀剑惊风雨,多少尸骸失姓名。
省得立坊真要义,五洲从此不言兵。
【濯缨 评】:
1945年8月21日,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不几日,中国战场第一次在湖南怀化芷江受降,八年抗战或者说十四年抗战真正的胜利纪念地,就在芷江!
作为诗人,熊东遨先生在抗战胜利纪念日过芷江受降城,自然百感交集。
胜利来之不易,“满山花是血浇成”;
战争是残酷的:“多少尸骸失姓名”!
诗人的愿望是良好的:“五洲从此不言兵”,希望如此吧!
东遨先生行为似李白,飘逸豪放,为诗却似老杜,沉郁顿挫,警语叠出。抗战受降,主题严肃,身临其境,心情沉重,故以沉重沉痛语出之,悲悯时局,审视历史,正告敌国,警示国人,尽显诗人的高度!
【何革 评】:
在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么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瞻仰芷江受降纪念坊,自是感概万千。十四年抗战,有太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几千万中华儿女为此付出了生命,他们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岂不让人“一忆前情一恸生”。立于牌坊之下,作者更真切感受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到中华民族为了争取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不让战争之悲剧重演,这才是每一个良善之人所希望的。
【张庆辉 评】:
积弱中华,几至亡国灭种,八年浴血,多少艰难苦恨,受降城下,自是百感萦心。然短短八句难承百感,必集中笔墨,书至深情,发至深思,方显识见与情怀。
蒙古族著名散文家鲍尔吉·原野说:“一个作者,在多年的写作之后,如果还没有成为一个人道主义者,证明他走在错误的路上。”文学即人学,这万载犹温的人性关怀,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开始了。百感之中,熊先生掂出的是反战与和平主题,只此一端,便已远远高出“落后挨打”和“大国崛起”的战狼逻辑了。
具体到表达,首联“诵、忆、恸”三个动词层层递进,情感烈度渐增,很好地引出颔联的追述(全心付出倾国力)与感慨(鲜血浇开满山花),颈联紧承,续述续慨救亡岁月,尾联以“省得”另起一行收束,引发深沉期盼——五洲从此不言兵。
全诗叙议结合情理相生,意象饱满逻辑清明,神完气足,允为佳构。“满山花是血浇成”醒目惊心,尤为精警,与先生另一名句“版图要用血勾描”遥遥相应,可见其反战与和平立场秉持有素,非为诗而诗也。
点击回顾
书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