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才校长:用兴趣引导·用爱浇灌|金湾校老师用如此秘诀让孩子爱上学习
对顾明远先生四句教育箴言的理解(上篇)
刘正才
关于基础教育,顾明远先生有四句箴言,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我们金湾校正在这四句教育箴言的指导下,稳步起航。
▲2020年6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我校题写校名。
0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顾老说:“爱,润于教师之心;爱,润于教师之语;爱,润于教师之行。”教师之爱让其心田和言行都变得温软而坚定,这是“好老师”的标志。它有别于父母亲情之爱,它严慈相济、无私而公正。这种爱具有强大的影响人格的教育力量。如果教育缺失了这种“师之爱”,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顾先生借此话强调“爱”这个概念。
那么如何去爱学生呢?“爱”首先是要尊重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需要和人格。同时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溺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是家长容易犯的错误。二是偏爱“分数”,如果孩子分数提高了,但是心理扭曲了,这就不是爱。没有一个教育者会放弃分数,但是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帮助孩子有智慧地获得分数,仅靠加大过重负担的简单的“拼分”是我所坚决反对的。
而这恰是我们师者较容易犯的错误。而真正爱孩子是要为他们计久远之幸福。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如此,他们到大学甚至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很好地发展,这样他的一生才会幸福。
02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我国当下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少教育者 (包括家长) 认为孩子是“受”教育者, 是被动接受的客体, 而非主动学习的主体。大多数教师仍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方法, 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被学习”“被教育”的情况严重, 仍无法摆脱“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模式。顾先生的这句话是在强调:要坚决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通过尝试和选择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所在,鼓励并帮助孩子在打好全面基础的同时,能够学习自己所擅长和喜欢的,就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功和成长。打好全面的基础就是要让学生精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保持好奇心的基础。并非越小的孩子就越有好奇心,孩子从四岁起好奇心就开始减弱了。之后的好奇心来自求知欲的满足。
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乔治·罗文斯坦说,好奇是人对信息缺口作出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信息的缺口,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他们的好奇心。对一件事情完全没有知识的人是不会有好奇心的。因此,好奇心和知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好奇心是培养学习兴趣进而获得更多知识的起点,因此老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大自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基础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录成微课助力每一个学生达到“精熟学习”的程度,努力丰富课堂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而“学生负担”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并不感到负担过重。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从而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内驱力才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其实,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在于启发学生的主体性。就文化课程的学习成绩而言,学校必须紧紧依靠专家和骨干教师带领全体教师构建一套以“认真备课”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激发并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效果。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