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征文|我的叔父宋观洵
怀 念 叔 父
我的叔父宋观洵,一九三六年九月出生,枞阳县横埠镇中义村人,是芜湖造船厂职工子弟学校高中数学老师,一九八七年六月去世,终年五十二岁。叔父去世已有三十多年,但看过叔父留下的日记、诗稿以及其他文字材料后,我对叔父的经历、为人、个性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而时常想念起叔父。
叔父小时在家乡横溪小学、棣华小学念书。一九五零年考上浮山中学,一九五三年初中毕业后,本可接着上高中,但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就上了安庆师范学院附属师范,这样毕业后就可当小学老师。但叔父的理想是当一名中学教师,因为当时国家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中学师资不足。鉴于叔父学习成绩优秀,学校允许其提前半年毕业,保送到安庆师范学院中学教师训练班,进修半年,结业后于一九五六年九月分配到芜湖造船厂教书。
叔父虽然实现了当中学教师的愿望,但觉得自己不是真正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真才实学,与自己立下的要当一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还有许多差距,于是工作之余,又报名参加函授数学专业学习。叔父当时的想法是:在校大学生花四至五年学完的课程,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花七到八年也能学完。况且数学不同于物理、化学,后者要做实验,单打独斗不行。数学完全可以关起门来搞,只要肯坐冷板凳,能下功夫啃书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照样能把数学学好。在叔父的遗物中,还有一份当年所做的函授数学试卷,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虽然内容我看不懂,但整份试卷看上去像印刷出来的一样,令人赏心悦目。由此可见,叔父当年为学好数学,态度是多么认真。在叔父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完成了函授数学课程,获得了大学文凭。
由于叔父在工作上、学习上表现突出,一九六零年他参加了芜湖市文教群英大会;一九六二年又出席了芜湖市知识分子会议,均受嘉奖。
可以说,在前期,叔父的人生道路称得上一帆风顺。那时他也有了女朋友,准备谈婚论嫁了。
不曾想,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叔父的命运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发生了惊天逆转。
一九七七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叔父被压抑了十年的工作热情终于一下子释放出来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叔父遗物中,有一份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份年终写的自我鉴定报告,在其中的思想汇报栏,说出了心里话,兹录于下:
我的职业是教师,应献身于教育事业,但由于“四人帮”的长期干扰,今日亦是非,明日亦是非,陆离光怪,无所适从。所以口头上说的安心工作,巩固专业思想,热衷于教育事业等等言辞,只不过是高调空谈而已。因为工作的基本条件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也难以调动起来了,只得混一天算一天。在那些日子里,教师是招人白眼的工作,只得受气,没有乐趣。打到”四人帮”后,桎梏瓦解,精神为之一振,深感国家和人民都有了前途和希望。虽然我还是旧业重操,但站在讲台上的心情迥然不同,因为现在有了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不是违法,而是受到尊敬和鼓励,所以工作起来,就有信心、有干劲。
自77—79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高兴地接受了校领导委以理科班教学的任务,白天上高中课,晚上补习初中课,可谓长年累月、加班加点。虽不计报酬,但也心甘情愿。这是对学生负责,事业心在驱使着我,并非什么私念在作祟。而是打倒“四人帮”之后,内心活动在转变,就叫做精神变物质吧。教师处境变化了,国家要我们干事,而且有了干的条件,为什么不去干?
朴素的语言,发自肺腑;工作的激情,见诸行动!
正因如此,一九八四年五月,安徽省国防科学技术办公室根据叔父在文革后的工作表现,批准其“享受讲师待遇。”
叔父一辈子没有结婚,但经历了两段情感。第一段情感,前面词中已有述及。十年文革中,叔父情绪低落,心灰意冷,没有心情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等到四十多岁的时候,经人牵线搭桥,与长春某幼儿园一位大龄未婚女教师鸿雁传书,并投入了真挚情感,但最终还是因距离遥远,没有修成正果。
我是小学五年级寒假时,第一次和堂哥一道去叔父那里过春节的。叔父待人很随和,一天到晚笑笑的。过年的时候给我们每人买了一袋花生糖、一袋芝麻糖,而且我还第一次吃到了带鱼。糖和带鱼的味道到现在还觉得口齿留香,对贫穷年代美味的记忆往往印象深刻。之后我上了初中和高中,有不少个寒、暑假都是在叔父那里度过的。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时,数学成绩不行,上几何课时如坠五里雾中,几何证明题无从下手。寒假时叔父找来了一本习题集让我做,并鼓励我,不要怕,数学就是要多做题,把一道题搞懂后,再做下一道题,不要贪多。遇到不会做的,叔父先提示一下,让我再想想,实在想不出来,叔父才开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觉得叔父讲的有条有理,容易领会,感觉几何也不是那么太难了。叔父有时引导我,要一题多解;有时提示我,这道题与上次做过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让我加深印象。叔父在讲解时,始终和颜悦色,从来没有对我发过火。高中考上枞阳中学后,叔父经常写信鼓励我,并寄来钱和粮票。遗憾的是,高考复读了两年,才上了铜陵财专,觉得辜负了叔父的培养。现在只能每年清明、冬至回老家,去叔父的墓前烧几刀纸,磕几个头,以报答叔父的恩情。
除了数学外,叔父还爱好文史,留下了十几本读书笔记。前些天,在叔父的读书笔记中,意外地发现了他于一九八二年撰写的一副对联:口不离函数方程,手常翻离骚诗话。这副对联是叔父生活的真实写照,把数学当做主业,把文史当做爱好,我如获至宝,倍感亲切。叔父当时还要我趁年轻时多背一些诗词,说这样等年纪大了都不会轻易忘掉,现在深有体会。我高中选择学文科,也是受了叔父的影响。
叔父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民生活的艰辛,尤其是看病的不易。叔父因认识芜湖弋矶山医院的一些医生,老家便时常有人来请他帮忙找医生看病,叔父总是竭尽全力。我的一位堂姐当时患上了肺结核病,也是在叔父的关心和帮助下,病才被治好。
也许是单身的原因吧,叔父作息规律极不正常,晚上看书要到半夜,早上起来的很晚,平时缺少锻炼,这些可能是叔父患上心脏病的原因。我三伯父当时也在芜湖工作,每天跑步,坚持锻炼,经常劝叔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身体。有一次估计三伯父的语气讲重了,叔父很不高兴,但又不好意思顶撞。因为叔父在兄弟七人当中,排行老小,三伯父比叔父大十四岁。等三伯父走后,叔父对我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他一来就讲我,不希望他以后再来了!”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叔父发火。可没过多久,当三伯父来时,叔父还是照样泡茶递烟,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叔父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的,那时正是我高考前夕,家父听到消息后,哭着过来告诉我说:”小爷去世了。”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因为叔父没有子嗣,家中长辈决定把我过继给叔父为子。叔父的追悼会开的很隆重,造船厂领导、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有许多人来参加,《悼词》中对我叔父一生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高度评价,这足可告慰叔父的在天之灵!
在我的心目中,叔父不仅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好老师,而且还是一位尽心尽责的好叔父。
来源:文乡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