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辨证定位于12辟卦之六爻圈层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 五...

《伤寒论》六经辨证定位于12辟卦之六爻圈层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的最高层次理论,早在内经就有运气 7 篇 详细 阐述了五运六气 致病的特点和治则。五运六气是外感疾病之源。研究外感疾病无法脱离五运六气。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书中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 夫欲候知 四时(四季)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 ——明确昭示和告知后人,自然界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四时正气为病,都要按照斗历占之。因此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必须应用五运六气学说并配合北斗七星所定之农历的历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注】:

斗历的名词解释:指农历。古代以北斗星斗杓运转所指以定四时,故称。黄山 校补:“所谓斗历者,即古法冬至日在建星,建星谓北斗也。岁十二月以配天之十二辰,取斗杓所指为验,闰月无中气,则北斗斜指两辰之间,以定四时而成岁。”

换句话说,就是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颗星,形如酒斗之柄,是古人用以定时间和季节的依据。

《老残游记.第一二回》:「眼见斗杓又将东指了,人又要添一岁了。」 也作「斗柄」。

一、何谓五运六气

五运是指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运变化,即五运。五运又分大(中)运(10年为一大运)、主运(年运)、客运。主运是分主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五运之气,说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正常气候变化,年年固定不变。主运分五步,每步一个运季,每个运季的时间是七十三日零五刻,客运说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异常气候变化,它以该年的大运为初运,其五行相生,太少相生(太生少,少生太),分五步,运行及每步的时间与主运相同。年运(主运)又与岁气的推算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六气是指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的岁气,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六气,即四个节气为一气。又分为主气、客气。

主气是指主时之气,共六步,一岁一周,万年不变,分别主一年中六段时间的正常气候。

初之气: 厥阴风木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二之气: 少阴君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三之气: 少阳相火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四之气: 太阴湿土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五之气: 阳明燥金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终之气: 太阳寒水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客气是指各年时令气候的异常变化,它同主气一样分六步,但主气年年固定不移,客气却年年有变化。客气是依每年岁气的变化而推算出来。

二、六经的实质是六气为本,六经为标

伤寒论的六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其开阖枢的关系是:太阳、太阴为开,少阳、少阴为枢、阳明、厥阴为合。

伤寒六经是由内经的五运六气得来,六经即六气也。人在天地之中,感受天地之气而生。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伤人,各有所偏好。如风易犯肝,入厥阴,燥易犯肺,入太阴肺。火易伤心,入少阴心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因此,六经即是六气,通过经络(手足六经)和人体脏腑形成一个体系。故经络是以六气和相应的五脏六腑冠名。如足厥阴+肝=足厥阴肝经,根据“同气相求”原理,说明风邪易伤肝,同时也说明足厥阴肝经可以是治疗风疾、肝脏疾病和肌肉筋脉疼痛的问题。同理手少阴+心=手少阴心经也是如此。

另外,通过经络也可以揭示脏腑的功能。如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因为脾属太阴,为湿土,本身容易感受湿,根据“阴阳相吸”或“异性相吸”原理,故喜燥恶湿。而胃属阳明,为阳土。容易感受燥邪化火伤津,故喜润恶燥。所以说经络是人(或者说是生命体)与自然(五运六气)沟通的通道。确切地说,经络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濡养肢体的通道。故《内经》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也”( 《灵枢·经别》)“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

六经的实质就是六气为本,六经为标。寒气主太阳,燥气主阳明,相火主少阳,湿气主太阴,热气主少阴,风气主厥阴。即知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心火、厥阴风木六气。也要知道六经包括手足六经。即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太阴包括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和足厥阴肝。

如此,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太阳病除了恶寒发热的桂枝汤证,还有热入膀胱蓄血的抵当汤证。热入阳明的白虎汤经证和三承气汤腑实证。手足厥冷的少阴寒化四逆汤证和少阴热化的黄连阿胶汤证。

唯有这个图才能解释张仲景的这句话:“风中于前,寒中于暮”(图中地支戌位的剥卦之手太阴应该改为手太阳,即与足太阳相对应,都是太阳寒水,所以张仲景这句话的前就是指足厥阴风木的坤卦位置是在手太阳寒水之剥卦之后,那么这个前后左右之顺序在内经之中是有明确定义的)。

专业点讲:坤卦之足厥阴风木之风,加临到了夬卦之足太阳第一圈层之上,就是张仲景讲的太阳中风;而太阳伤寒就是剥卦之手太阳寒水之寒,加临到了夬卦之足太阳第一圈层之上,就是张仲景讲的太阳伤寒。前就是坤卦在剥卦之前的意思,暮就是剥卦在坤卦之后的意思,而不是指谁得病在前后的答案,更不是患病前期和后期的意思,这句话很多医家乱解释一通。

三、六经病是客气加临主气侵犯人体所表现的症状和总结:

《素问·保命全形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所以,人生在天地之间,天地之变化,也必然影响人体。也就是说,人体含有五运六气的信息,由于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必然在人体上表现出来。

张仲景曰:“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可以推测,张仲景时代的同样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同样经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也就是说主气春夏秋冬即二十四节气是不变的,不同的是人的体质和环境及特殊气候也就是客气的不同。

高世栻在《医学真传》中说:“天地至大,人物至广,不外阴阳五行之理,五运,即五行也,六气,即三阴三阳也。故木、火、土、金、水曰五行;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曰六气,五运合五行,而六气亦合五行。天以此成四时而生万物,人以此成有形而合无形。是五运六气实乃医学之根源,神农本之而著药性,黄帝本之而著《内经》,仲师本之而撰《伤寒》、《金匮》。 ”

“盖厥阴、 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曰六气,风、热、湿、火、燥、寒曰六淫。天有之,人亦有之,故居其内以通脏腑者,六气也;居其外以通于天者,六淫也。天之六淫,与人之六淫,无时不惑,讵必病也?”

在桂林古版本《伤寒杂病论》特别载有六气主客致病及司天在泉主胜客胜特点和胜复特点做了详细的阐述。

如在《六气主客第三》问曰:六气主客何以别之?师曰: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阴,太阴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久久不变,年复一年,此名主气;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太阴,太阴生少阳,少阳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此名客气。”

即主气的顺序是: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客气的顺序是先三阴后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这个是自然的气候状态。所谓“居其内以通脏腑者,六气也。”(《医学真传》)

而我们看六经的传变规律是先三阳后三阴,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致病状态刚好与客气是相反的顺序。这种情况能用巧合解释吗?!

我们看看张仲景是怎么论伤寒的。张仲景说:“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之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伤寒论·伤寒例第三》)。霜降以后至春分之前,这是进入终之气,是太阳寒水主气。“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因为人体外为阳,内为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太阳为大阳,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首当其冲。

而六经的传变是病理的,是由外到内的,因此,是客气的逆传。故有“尺寸俱浮,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正如高世栻所说:“居其外以通于天者,六淫也。天之六淫,与人之六淫,无时不惑,讵必病也?”(《医学真传》)因此,在治疗方面指出“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斯方治”。

四.六经病提纲与客气、主气的关系:

我们来观察六经客主加临和伤寒论六经提纲的关系,因为主气万年不变,故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只能是客气。其关系如下:

从这个致病表,我们来看伤寒论六经辨证。

在伤寒论中具有首言“伤寒”的条文98条,其中太阳病篇中占52条。厥阴篇24条,两篇占77%之多。从致病模型看,太阳病为初气,厥阴病为终气。都有太阳寒水和厥阴风木。“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天地之间以寒和风邪为主。因此身体外感风寒的机会多,这是符合四季气候变化特点的。也符合《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的观点。阳明篇13条,少阳篇4条,太阴篇1条,而少阴篇一条都没有。

从致病模型来看,少阴君火克肺金,以火为主,没有寒。

从方来看:太阳病篇53方,阳明病篇10方,少阴病篇15方,厥阴病篇只有5方,少阳、太阴篇无。从运气客主加临来看,三气、四气客主都是少阳相火和太阴湿土,致病因素单一,变化不大,没有新的方药。方药变化最大的是太阳病篇,由于客气是太阳寒水,主气是厥阴风木,水生木,客生主,为顺,以寒为主。故太阳病篇方药最多,有53方。

从六经条文来看:少阳病和太阴病的条文最少,少阳篇仅只有10条,太阴篇只有11条。从致病模式看少阳病和太阴病为三气和四气,其主客气都是一致,较为单纯。因此条文较少。

从标本中气理论来看,少阳太阴从其本,故为热为寒,较为单纯。而太阳少阴或从标或从本,较为复杂,故治法方药较多,尤其是太阳病。而阳明厥阴从其中,阳明为燥金,多表现为阳明从火化,故有三承气汤等。厥阴篇主要是寒化,如下痢5死症等。

伤寒六经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初之气,客主加临。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水生木,客生主为顺,为相得。寒水制约风木,有风的特点和寒的特点。故有可见头项强痛而恶寒,为风寒犯表,故治以辛温解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主。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也说明“五邪伤人,各有法度”,寒邪伤人,易犯表,容易侵犯太阳膀胱经。

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二之气,少阴君火克阳明燥金,火克金,主克客,为逆。以心火克燥金为主。故见阳明燥实之症。治以通腑泄热,以三承气汤为主。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

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三之气,客主都是相火,以火为主,故表现为火性炎上之口苦,咽干、目眩。《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四之气,客主都是湿土,故以湿盛为主。脾主大腹,湿盛故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症。《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以四逆汤为代表方。

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五之气,少阴君火克阳明燥金,火克金,客克主,为顺,以火为主。阳损及阴,阴阳两伤,可见脉微细,但欲寐。故有少阴寒化之四逆汤和少阴热化之黄连阿胶汤。事实上,本条是言其经证的特点。少阴为心、肾。临床上,心、肾阳虚者即可见脉微细,但欲寐。故主方应该是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为终之气,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厥阴风木。水生木,主生客,为逆。为凶。故厥阴病较凶险。死证较多。有厥阴8死症。以寒热错杂为主。厥阴篇中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厥阴病表现为阴阳乖逆,寒热错杂为主。故以寒热错杂的乌梅丸为代表方。

通过以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对伤寒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六气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来源于《黄帝内经》的六气,其实质是以六气为本,六经为标。六经辨证体系实质上是客气加临主气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的总结。所以,伤寒论不仅仅是外感疾病的专著,其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也是内伤杂病的治疗准绳。正如元代李东垣:“仲景药为万世法,于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黄元御也说:“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

因此,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来分析伤寒论,才能正确理解张仲景的思想,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伤寒论条文的理解。

(0)

相关推荐

  •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其传变的看法

    2021-08-08 15:27·徐小丽LittleLily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急性热病的中医经典著作,它以六经辨证的规律,揭示了急性热病的动态变化,说明了急性热病的发生.发展.变化 ...

  • 伤寒论六经辨证三分法

    伤寒论六经辨证三分法 共四种三分法.分别取自<黄帝内经>.<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刘邵武三部六病>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

  • 一张图帮你了解十二辟卦、十二地支、十二律吕及二十四节气的联系

    一张图帮你了解十二辟卦.十二地支.十二律吕及二十四节气的联系 原创国学达人观世界2021-04-19 06:30:16 要想记住六十四卦,除了方圆图外,可以先从十二辟卦开始,如下面这张图,就把十二辟卦 ...

  • 「睽卦」六爻的总体分析破解

    (上接"四.彖传破解") 五.爻辞破解 (一)爻辞原文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 ...

  • 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论渊源与六经辨证的临床意义

    有关<伤寒论>三阴三阳问题研究概況 作者 王琦 陈庚 一,<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论渊源. 多数学者认 为是继承<内经>的理论.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说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1,12条

    ​今日学习 <伤寒论>第11条: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 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条是以欲得衣与反不近衣的行为现象看本质分辨真假. 病人身大 ...

  • 六爻卦例:“我”与预测人的阴阳关系

    现实与想法,犹如看黄河.黄河水流涛涛,又不时地改道,人的想法就如河水,顺着现实的河道流去,现实又如河道,河水冲刷多了,想法也许能改变一些事实. 来人预测,想好就好,想不好的就想去除.给人预测,则该少些 ...

  • 建侯与十二辟卦的关系

    第二节.    建侯与十二辟卦的关系 建侯和辟卦有什么关系?他们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只要明白了古人理论体系的建构根本原则,就不难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的联系其实就两个字"世爻" ...

  • 十二辟卦与卦爻升降

    第五节.十二辟卦与卦爻升降这一节主要论述十二辟卦升降和卦爻升降的的关系.十二辟卦升降的外在影响对卦爻有引动作用,打个比喻:风吹则树叶动,风可比喻为外在影响,而树叶可以比喻为卦爻.但这里的动不是动爻的意 ...

  • 天人合一,《易经》六十四卦;一卦六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天"是什么? 天是地球以外的一切自然现象,引申开来,有天空.天气.天帝.天堂.天道.天理.天命等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互相感应,符合天理人道. 宇宙万物,一切皆有阴阳.有形的物 ...

  • 时间医学-----十二辟卦

    前面讲了六十四卦,现在重新回到之前五运六气的话题.看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情况,一年中气候的变化,古人给出了五运六气的概念. 也可以从卦象的角度看自然界的情况,这就是:辟卦.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一个卦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