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 高烧不退 肩膀疼 脘腹剧痛(急性胰腺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胰腺炎:大柴胡汤加茵陈。高中女孩,反复发作胰腺炎,曾手术,用大柴胡汤,服后食欲增加,肚子不痛,脸色红润。(黄煌经验)
柴胡桂枝汤
作者:赵梓仙    原载于《江西中医药》1995年增刊        柴胡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张名方。久经历代易家运用、化裁。它的实用价值远超于原书所记速的条文。          我的老师陈瑞春先生,喜用本方于内、外、妇、儿诸科,且每收佳效。刘英锋教授和刘敏博士已有论文。我今就我的理解和运用谈一下这个方子的应用。 &nb
1,原文〈伤寒论146条〉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2,原文〈唐本伤寒论〉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3,原文〈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
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此贴被书剑一生在2008-11-24 20:43重新编辑 ]
------------
柴胡桂枝汤
一、肩背疼痛(肩周炎)
刘渡舟医案:于某某,男,43岁,1993年11月2 9日初诊。左侧肩背疼痛疫胀,左臂不能抬举,身体不可转侧,痛甚之时难以行走,服西药“强痛定’’可暂止痛片刻,旋即痛又发作,查心电图无异常?某医院诊为“肩周炎’’,病人异常痛苦。诊时自诉胸胁发满,口苦,时叹息,纳谷不香,有时汗出,背部发紧,二便尚调。视舌质谈,舌苔薄白,切其脉弦。辨为太阳少阳两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也。治当并去太少两经之邪,和少阳,调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加片姜:柴胡16克,黄芩1o克,半夏1o克,生姜1o克,党参8克,炙甘草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12克?片姜黄12克。服3剂,背痛大减,手举自如,身转灵活,胸胁舒畅。续服3剂,诸症霍然而痊。
按语:刘渡舟教授认为,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背部为太阳经、督脉。久痛入络者,其血必结,可加片姜黄、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活血通络止痛。若背痛连及腰部,头身困重而苔白腻,妇女兼见白带量多者,常用羌活胜湿汤而取效。
二、发热
李平医案:患者,女,44岁。发热5天,体温高达40.1℃。曾注射庆大霉素、安痛定等,并口服apc等退烧药,药后虽汗出但高热不解。查白血球1 2,000?血沉、尿常规,x线胸透均正常,体温40.i'c。诊其脉缓而弦,舌质红,苔薄白。综合病情:发热恶寒,头痛少汗,四肢关节疼而烦扰,恶心欲吐,二便调。证系太少合病,以柴胡桂枝汤主之。药用:柴胡24克,半夏1o克,党参1o克,黄芩15克,桂枝1o克,杭芍1o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1剂热退,再进2剂,余证悉除。查血象:白血球降至正常。
按语: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外感发烧的有效方剂。张景岳指出:“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法;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皆治表之法也。’’李氏认为,临证见发热三五天或六七天,或服它药高热不解者,无论兼见少阳证与否,即投本方,往往一二剂收功。同时,在使用时重用柴胡、黄芩,如高热达38~40~c以上,柴胡用量可达24~30克,否则,难以奏效。
三、畏寒(神经官能症)
赵崇学医案:张某,女,34岁,1990年7月20日初诊。1989年春产后受风,出现恶寒发热身疼,经治好转,但遗留全身怕冷症状,盛夏亦须毛衣加身,经查血沉、抗“o”、血象、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刻诊:时气温36~c左右,患者仍穿两件毛上衣,下着绒线裤,其形体偏胖,面色青滞无华,行走步履自然。询其所苦,言怕冷、汗出、身疼,每遇天气变化时加重,时有乏力,偶见恶心但不呕吐,心下闷胀,纳食、睡眠及二便尚可,脉弦长按之无力,舌稍红苔薄白,月经时前时后,行经时腹痛并有瘀血块。此乃外邪侵入太少两经,阳气郁遏不伸所致。治用柴胡桂枝汤:柴胡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黄芩1o克,法半夏12克,党参15克,生姜1o克,大枣1o克。煎服5剂,怕冷减轻,不需厚衣;又进1 5剂,诸症全消,身和如常人。
按语:此证多见于女性,由太少同病,阳气不伸所致。其证除畏寒外,常兼见身疼、汗出、、恶心、口苦、月经不调等,用柴胡桂枝汤太少两和,每收奇效。
四、寒热
周少逸医案:沈某某,男,52岁。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于1982年1o月19日入院。患者今年8月23日午前始则形寒畏风,继之身热,体温3 7.5℃(原基础体温36.5。一36.6℃),鼻塞流涕,微咳泛吐,次日病发如前,伴有头痛,舌质略淡,苔薄白润,咽红,脉浮滑带数。从外感论治,选用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连服两剂,咳嗽加频,仍每日上午9―1 o时许先形寒畏风,体温逐渐上升至37.5。一37.8℃,下午3--5时得小汗出热退而安。在病发时查血疟原虫(一),白细胞4400,中性70,淋巴2 6,嗜酸性4。患者第5天加用青霉素连续6天,氨基苄青霉素3天,中药先以宣肺治咳,后用清肺透解法,病仍未已,纳减乏力。9月1o日(即患病第1 9天),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程,认为仍属太阳少阳合病,治宜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5克,生黄芩、姜半夏各1o克,红参6克(另煎冲入),桂枝5克,白芍1o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药当日,未发寒热,亦无畏风,精神好转,食量见增,二便通调,脉来和缓,继后未再复燃。
按语: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畏风头痛、鼻塞、脉浮乃太阳证未罢。实属太少同病,故单用解表而不能愈。惟宜柴胡桂枝汤解表和里,太少同治,方为正治之法。
五、盗汗
代立权医案:邓某某,女,65岁。患者于1985年9月24日以“心悸”,收入医院,辨证投以温胆汤化裁治之,心悸及伴随证明显好转。然约半月,卒见睡中汗出,醒时即止,尤以头面及胸颈部为甚,伴有恶寒、微热,口干el苦而不欲饮,胸胁胀满,呃逆阵作,纳食少进,舌苔薄白乏津,脉细数乏力。首辨阴虚火扰,热迫汗泄使然’故拟当归六黄汤加生龙牡、麻黄根,投药四剂罔效;后独取生脉饮以求敛肺止汗之意,非但于病无益,反见盗汗更剧,诸证无减,汗出湿衣,可拧下水,每夜须换内衣三次方至天明,汗后恶风。通宵达旦,辗转惧眠,痛苦难忍。如此持续已月余。细审患者脉证,乃久病正虚,卫阳不固,复感外邪,乃致太少合病所致。遂选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解表和里,调和营卫。
柴胡9克,黄芩9克,法夏9克,党参’12克,炙甘草9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神曲18克,生姜6克,红枣7枚。
服药2剂,盗汗有减,寒热未作,续进原方2剂,盗汗甚微?腹胀、胸闷、心悸时作,呃逆不除,原方加苏梗4.5克,瓜蒌皮1 2克,枳壳9克,3付药后,汗止身爽,诸恙悉除。
按语:本案盗汗伴见恶寒微热,又口苦、胸满、不欲食,为太少合病,由邪侵半表半里,表里不和使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对此病机阐发甚详,其云:“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然汗出也,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故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解表和里,以复人体上下升降,表里出入之机,营卫调和则汗止。
六、胃痛
张志民医案:郑某,男,32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二年,每因感冒或饮食不节,胃痛即发。周前又作,服药无效。经检胸骨下时作疼痛,5天来每餐只能饮稀粥少许。询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转剧,现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3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乃胃病宿疾因感冒而加重。治新病,宿疾可瘥。予柴胡桂枝汤原方。1剂后,头晕、口苦、肢倦等症减半,寒热除,胃痛大减,纳渐增。2剂后,诸症均除,食欲更佳。再服2剂,能食干饭。
按语:胃痛每以感寒诱发或加重,并有寒热等表证;又见口苦、纳呆、胸部不适、头晕等少阳见证。辨证应属太少同病,乃太阳表郁不解,少阳气机不利而发胃痛,故用柴胡桂枝汤解表散邪,疏达气机,太少同治,果两投而愈。
七、泄泻
叶道仲医案:肖某某,女,49岁,1973年7月30日就诊。近两天来,恶寒发热,昨日下午开始腹泻,已十余次,挟有粘冻,便前腹痛,心烦,呕恶,舌苔薄黄,脉弦数。体温39℃,大便常规:脓球o~2,红血球o~2。处方:柴胡12克,白芍1o克,桂枝1o克,甘草1o克,黄芩14克,生姜9克,大枣9克。2剂后,寒热已罢,痛安泻止,大便常规正常,但神疲纳差,乃改用六君子汤加减2剂而愈。
按语:肝胆失于疏泄,乘克脾土则泄泻,伴腹痛、心烦、呕恶、苔薄黄、脉弦数,乃肝胆郁滞化火之象。又见恶寒发热,则表证无疑,故用柴胡桂枝汤以散太阳之邪,和少阳之气,邪去气和则泄止。
八、癫痫
兰景宽医案:刘某,女,19岁,1988年9月1 2日初诊。诉5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典型癫痫大发作,后反复发作,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癫痫。经用中西医各种疗法无效。刻诊:癫痫3~5天发作一次,轻度口苦,两胁胀,舌稍红,苔薄黄,脉略弦数。脑电图有位置不定的零散棘波。证属肝气郁结,化火生风,上扰神明故发癫痫,治以疏肝解郁,降逆散结。柴胡15克,桂枝、半夏、党参各1o克,白芍20克,黄芩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50剂而愈,其中服60剂后癫痫1o天发作1次,余症消失,至90剂后一直未发作,查脑电图未见棘波,又服60剂,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国内外屡有报道,治愈率达73%左右。西药抗癫痫药虽能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发作,但一旦停药,发作较前更加严重,并有麻痹脑末稍神经副作用。日本学者根据大部分癫痫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有胸胁苦满、精神抑郁、口苦、脉弦等症状,设想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实验表明,本方能控制癫痫发作,并促使脑部新陈代谢逐步正常化。使用本方时注意:①标本兼顾,根据具体情况适加调补药物;②守方连服2~3个月;③避免劳累过度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排除发病之诱因。
九、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李天云医案:刘某,男,54岁。因阵发性胸痛,气短胸闷两天,于1982年8月2 2日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院。病人两天前,夜间突然憋醒,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肢冷汗出,约持续2~3分钟消失,次日又出现阵发性疼痛数次,痛后自感胸闷气短,查体bp21.3/13kpa,双肺听诊正常,心音低钝、律整,腹软,肝脾大小正常。经输液治疗3天,疼痛次数不减,仍胸闷憋气,疼痛有时较剧,邀余诊治。病人胸痛胸闷,心慌心烦,纳呆乏力,恶寒肢冷,观病人面色潮红,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拟胸痹症。柴胡桂枝汤加全蒌、丹参、枣仁治之。服3剂,症情大减,胸痛除,食增神爽,守方继服,调治一周痊愈出院。
十、脘腹剧痛(急性胰腺炎)
李天云医案:刘某,女,24岁。病人因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一天,拟急性胰腺炎于1982年7月6日入院。入院查体:bpl6/1o7kpa,t38.5℃,急病容,神志清,心肺、上腹部压痛,以左上腹为著,未扪及包块,肝脾未及,查wbc 18.6 x 109/l,中性85%,血清淀粉酶1 28单位,尿液淀粉酶64单位,入院后给予输液,解痉止痛,抑制胰腺分泌等法治疗,疼痛不减,请中医会诊,询病人脘腹剧烈钝痛,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欲饮食,饮入即吐,恶寒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观病人痛苦貌,面潮红,苔腻黄,按之上腹痛,脉弦滑有力,综观脉证属湿热蕴结,三焦气滞所致,给:柴胡桂枝汤加中吉、川楝子、公英、竹茹,水煎分2次服,日1剂。
1剂疼减,发热退,稍能食。又进3剂,诸症大减,按之尚疼,体温正常,二便自调,食欲增。守方继服1o剂.痊愈出院。
按语:据报道,柴胡桂枝汤治疗胸腹诸痛有良效。李氏认为,本方对急性心绞痛、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痉挛、溃疡病等急性发作性疼痛有立竿见影之效,而对慢性腹痛治疗效果稍差。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疏达肝胆气机,调和表里气血。在临床使用时,柴胡用量不得少于20克,余药均为1 o克。心绞痛属痰阻胸阳者,加栝蒌、薤白;血脉闭阻加丹参、檀香;气滞胃痛加川楝子、延胡;胃痉挛加木香、槟榔;胆道蛔虫加乌梅、槟榔;胆结石加金钱草、鸡内金;胆囊炎加茵陈、川楝子;胰腺炎加川楝子、公英;阑尾炎加丹皮;宫外孕加丹参、桃仁;附件炎加丹皮、红花;肠梗阻加芒硝;肠痉挛加川楝子、槟榔。
十一、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赵东明医案:申某某,男,51岁,1987年9月20日初诊。缘于三个月前在劳动后饮水,顿觉汗出身凉,舒服不已。但于当晚即见恶寒,发热,体温达38.3℃,汗出,周身疫重不适。午夜出现左胯疫胀疼痛,并沿左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背窜痛。在当地卫生所口服解热镇痛药后热退痛减,但仍汗出不已。次日,复发热,并感左腿痛甚,疫重无力,步履困难。经多次封闭及针灸治疗,疼痛虽有所缓解,但终不能根除疼痛。并见每于左腿冷痛前有低热、全身不适感。先后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数十剂,仍无寸效。今特邀余诊治,刻诊:左侧腰胯疫痛,每痛即窜及左下肢,可沿后侧痛及足背,足不敢着地,并诉疼痛多于发热后发作,伴纳差,自汗,面色咣白,舌淡红,苔厚白,脉象浮弦。西医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血沉:3 3mm/n,抗“o'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环跳、承山穴处有压痛。诊为坐骨神经痛(原发性)。脉证合参,证属少阳、太阳并病,治宜和解少阳,兼以表散,柴胡桂枝汤出入:
柴胡15克,半夏12克,黄芩1o克,党参15克,黄芪12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五枚,水煎服。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 0毫升,早晚分二次温服。服上药1剂后,患者即感痛减,效不更方,又连服5剂,诸证尽消,痊愈而归。
按语:本案属“痹证'范畴,因过劳饮冷,汗后受凉,风寒之邪犯及太阳不解,传及少阳发病。前医不识,妄用祛风湿、强腰膝之品,不切病机,难以取效。当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待少阳枢机通利,经气畅通,而疼痛自消。
十二、子时胸痹欲绝
严仲庆医案:叶某,女,33岁,1991年9月2日诊。患心下痞塞已7年,每于夜半12时左右发作,先感心下痞闷阻塞,呼吸不畅,渐次如有气逆胸咽,憋闷如窒,常在睡梦中窒醒,轻则起坐后揉胸捶背胸闷渐舒;重则闷窒欲绝,多次急诊入院治疗。排除冠心病和胃脘疾患,7年来久治不愈。诊见形瘦神疲,面色萎黄,心下按之软而不痛,舌质淡胖?舌边见少许淡紫斑,舌中白腻苔,边尖光滑,脉沉细弦。问之,知7年前新产不久,夜半遇盗,惊吓而起,昼轻夜重。或每晚发作,或二三日一作,最长不过半月必作。乃诊为心胆虚怯,阴气痹阻,疏:柴胡桂枝汤去白芍加茯苓1o克,龙骨、牡蛎各15克。3剂,去渣再煎,于晚饭后少少频服,至睡前服完。是晚安睡达旦,3剂而停服。日前偶遇,知从此未发。
按语:病起于惊吓,《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半夜发作,则又责之于肝胆升发不及,而见心下痞塞,母病及子,心神易惊。治疗上一方面用小柴胡汤升发肝胆之气,疏达肝胆气机;另一方面用桂枝去芍药汤振奋心胸之阳气,并加茯苓、龙牡,以镇心宁神,是心胆同治,形神并调,药中病鸽,故获佳效。
------------
头痛《鸠摩智学经方系列》9
王男,31岁。
阵发性双颞部疼痛20天。
用西药疗效欠佳。查白细胞稍高。脑部多普勒未见异常。
脉弦,舌淡红尖略红,苔薄白。
患者自言别无所苦,而我却因苦于辨证资料不足,详细问诊,
唯有劳则宜汗之证,其他确无异常。
时方辨证:风寒袭表  有化热之势
经方辨证:不典型之太阳少阳合病
施方:柴胡24    桂枝15    黄芩15    半夏15
白人参9  炙甘草9  生姜15    大枣15
白芍15
开的是柴胡桂枝汤,四剂痛止,
患者大喜,又续服八剂,诸证悉除
柴胡桂枝汤
1,原文〈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2,原文〈唐本伤寒论〉发汗
>>更多内容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在日本汉方界,常将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作为改善体质来使用。桂枝汤作为小建中汤的母方,也一样用于虚弱体质。柴胡桂枝汤即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两方小制其剂的合方,是治疗虚弱体质迁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换言之,即本方所治“病的人” 是
>>更多内容
柴胡桂枝汤案
------------
>>更多内容
柴胡桂枝干姜汤
1,原文〈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2,原文〈金匮要略*疟病〉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
>>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