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地图 | 肾透明细胞癌:揪出最常见肾癌免疫逃逸的“元凶”!
肾脏是一对外观像蚕豆的器官,分别位于左右“腰部”,脊柱旁开。两个肾独立工作,分别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钾、钠等多余物质从而形成尿液;尿液被排入肾盂,经过细长的导管,即输尿管,到达膀胱。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
肾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大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达20%,是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WHO1997年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以及基因改变等特点制定了肾实质上皮性肿瘤分类标准,此分类将肾癌分为透明细胞癌(60%~85%)、乳头状肾细胞癌或称为嗜色细胞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1%~2%)和未分类肾细胞癌。
因此,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癌。随着近年来PD-1等明星药物用于治疗肾癌,标志着晚期肾癌治疗从靶向治疗时代转向免疫治疗时代。那么,肾癌能够免疫逃逸的“元凶”到底是什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历时3年,终于找到了“元凶”。今年年初,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上。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温床”,与免疫逃逸形成和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肾癌免疫突变负荷相对较低,但微环境中浸润着丰富的免疫细胞及因子,其中调节性免疫细胞及因子就好比肿瘤温室中的“温控开关”,通过诱导T细胞向失能表型分化,促进免疫逃逸的形成。
复旦大学的徐洁杰教授团队对约3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肿瘤浸润CXCL13和CD8的双阳性T细胞,是揭示肾透明细胞癌免疫逃逸的“元凶”,“双阳性”标记可作为判断肾透明细胞肿瘤患者生存期长短的新标志,CXCL13也可作为潜在免疫治疗靶标和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因子。
该研究结果为晚期肾癌患者筛选合适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实施“精准治疗”和“同病异治”的治疗策略指明了方向。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就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地址:
上海市东安路270号(徐汇院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33号(浦东院区)
电话:021-6417 5590
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地址:
电话:021-58752345
简介:
江苏省人民医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300号
电话:025-83714511
简介: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庆春路79号
电话:0571-87236114
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由我国早期著名的泌尿外科学家王历畊教授和杨松森教授创立于1952年。从上世纪50年代起着手建立泌尿外科肿瘤标本库;上世纪60年代就开展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泌尿外科高难手术。目前,所有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都得到规范化治疗,并广泛开展泌尿系肿瘤腹腔镜(包括机器人)手术。尤其擅长复杂性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88号
电话:0571-87783777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