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后弄——江南评弹的传奇之地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后弄"——江南评弹的传奇之地
作者:张明儿
新市“后弄”,是指位于德清古镇新市一条重要古巷。这一古巷的最早形成应该是明朝以前,在明朝正德年间新市人陈霆写的《仙潭志》中就有单独详细记载:“后弄,大街后之小巷。即今普济桥北转东,有小巷穿到仙潭湾僻静处是也。”此弄至今尚在,可作怀古凭吊。长不足百米,却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演绎了江南极为华丽的评弹史话,抢先接壤沪、苏评弹文化,小小古巷一度成为江南评弹文化传播的大舞台。由本地乡绅贤士出资兴办多个评弹书场,诞生了中国评话名家杨莲青,大大推动当年评弹艺术表演江南发展的影响力,轰动了整个评弹界,成为江南评弹文化传播的传奇之地。
新市古镇最终成为百年沧桑“书码头”,其重要缘由皆因这条“后弄”而起。此弄位于古镇店坊最为稠密的商贸中心“北街”南端,是得天独厚的文化名流与商贾之家的生活住地。古巷中间可以折弯进入通往古镇名胜姬家花园,还有一古井陋巷——井潭弄,最窄处竟只能容一人穿行,穿此弄便可以抵达“大街”繁华闹市区,走完此巷,便到达一个叫“仙潭湾”的著名文化景区,那里是传说中的陆修静道人修炼之处,在道家界的历史地位非常高。
据本地酷爱评弹艺术生涯的前辈杨先生笔述,他家就住在后弄的西端,他曾听老人们讲过,当年后弄的书场气氛十分浓厚,一些乡绅文化人先后在此办起了书场,一条小弄成了评弹爱好者的乐园,江南评弹名家名角纷纷到此登场,来此地献艺。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儿童时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背景原因,使他错过成为评弹名家尤惠秋和徐天翔两先生门下弟子的好机会,至今犹存遗憾。
作为新市古镇,自朱泗治水,引发“陆市迁徙”后1700多年以来,一直发挥着地理优势,物产及商贸发展并重,开创自唐宋以来江南的水乡古镇繁荣,至明清则呈现繁华鼎盛阶段。所以,评弹表演能率先在新市古镇登陆,并成为江南古镇码头的最早评弹“书码头”,其主因还是仰仗于此地交通便利、两大河流交聚、三县四地相邻、区位优势凸显、人文荟萃、吴语应用对评弹语言艺术表演市场需求空间大等诸多优良因素。
当年的评弹艺术传播是来自于苏州和上海这些大码头的时尚文化,也是当年江南表演艺术载体中最接民间地气的文化载体,百姓爱听,爱欣赏,新市书场常常夜夜爆满。据有关资料显示,从光绪末年,20世纪初新市书场环境开始逐步移入“后弄”。最早由南京人绰号麻油和尚(即杨莲青之父)开办一家书场,邀遍当年江南所有评弹名家,并将自己的儿子杨莲青托付给苏州评话名角全如青先生拜师学艺。
之后便有“雄和晓”书场、“一品香”书场。前辈杨先生也曾听老人们回忆,他的父亲杨少伯便是当年新市书场积极拓展者,在抗战胜利前后,杨少伯先生在后弄自己老宅处开办了一家书场,命名为“雄和晓”,当年也是前来听书的人甚众,盛况空前,书场之名红绝一时。
说到“雄和晓”书场,书场老板杨少伯先生可谓是评弹艺术“书痴”之人,他不仅是自己化钱开办书场,更是将书场雅名以儿子名字内容来命名,可见其良苦用心与内心期待,可谓是对书艺爱到痴迷,绝尘入醉。他为新市古镇成为首屈一指的江南“书码头”作出了自己一生的不懈努力。
新市古镇“后弄”民间,传有关于评话名家杨莲青学艺过程中的一段佳话,这里不得不提。清咸丰年间,苏州光裕社评话名角张树庭,一次,他去浙江乌镇演出,偶尔听到当地艺人金秋泉的《五虎平西》。一连听了三个月,被金先生的精彩书艺完全吸引。张树庭先生为了学到《五虎平西》书艺,就把金秋泉请到苏州去演出,让他住在自己的家里,天天自己去书场接送,像学生敬重老师一样。于是,金秋泉把《五虎平西》传给了张树庭,张树庭传给了学生全如青,全如青老先生凭着这一部《五虎平西》在新市古镇“书码头”一炮打响,成为压轴评话节目,在此基础上,全先生将此经典艺本《五虎平西》传给了学生杨莲青先生。可见其杨莲青先生书艺秉承嫡传,书门有宗。
纵观新市古镇“书码头”历史,便是一部新市“后弄”江南评弹表演的传奇史书。笔者分析,新市“后弄”能成为传奇之地,主要是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书场开办时间早。新市书场开办时间为评弹艺术在浙江落户最早古镇之一,据已故金志坚老师载文回忆,清朝咸丰年间,新市就有了一家评弹专业书场,命名为“一枝春”,这几乎是当年苏州的评弹艺术刚刚形成的起步阶段。而“后弄”开办第一家书场也早在光绪末年,也仅仅稍稍晚于省内嘉兴的第一家书场开办时间。
二是古镇历史上书场开办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现在,新市古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已经出现过二十一个书场,仅是“后弄”就前后有三家书场开办,这相当了不得。江南“书码头”风味独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光沧桑,老了石桥古宅,却丝毫改变不了评弹书艺对古镇新市的巨大深厚的文化影响。
三是这里的书场听众品味高。新市古镇书场往往以众多“刁钻”听客而闻名于评弹演艺界。这里本地的老听众,书艺欣赏极有品位,不是单纯欣赏而已,而是戏后进行交流,对演员的说白、运腔、流派、音色、咬字、手式,醒木应用等书艺,进行当面交流,提出听众的看法。评弹艺术讲究的是“说、噱、弹、唱”,而其中“说、噱”又是重中之重,可谓是“三分弹唱七分噱”,在新市老辈评弹听众里也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新市码头关,难闯苏杭大上海”。
四是名人效应。小小的古巷“后弄”在开办书场之中,确保舞台的名角台柱支撑,让听众享受到最美妙的高级书艺演唱。而小弄中走出了绝代评话名家杨莲青先生,更是让这条古巷赋有了更深的书艺意义,名家一出,名角也纷纷抢登新市“书码头”舞台,纷纷献艺竞技。据老辈们回忆,当年评弹界高手名家,几乎每一位都到过新市“书码头”,造就了新市古镇沧桑之中的百年“书码头”形象。
此夜谁家传书声,教人翻起故园情。这是笔者对李白诗《春夜洛城闻笛》中的两句改词,而今用在对新市古镇“后弄”的一部评弹传奇史回忆之中,尤有神妙之处。悠悠踏步在江南评弹传奇之地的“后弄”古巷中,脑海里应该有张鉴国先生伴奏、蒋月泉先生深情演唱的《林冲.酒店》唱词片段。那高亢又委婉的唱词,抑扬顿挫,一波三折,欲止又起:“闻言不觉闷心间,岁月匆匆……”,你便会在“匆匆……”两字的运腔中,看檐影错落的“后弄”夜景,心情有些凝重,是呀人生往事与此景水乳交融,一些传说开始逼真起来,谁家挂钟响起,在月光下悠远地传送着回声。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