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太阳病】1

太阳病 提纲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以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太阳病,也是表阳证。

太阳病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应: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法对应:尺寸俱浮者。

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表现多见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太阳病证治 :

一、临床表现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
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➀ 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➁ 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➂ 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表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
鉴别点: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  

➀ 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➁ 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三、治则方药  

1、太阳经证治法  

➀ 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➁ 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➂ 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未出方治,内热原因甚多。
凡伤津者,多属阳盛生火而耗阴,加之阴血清凉之性不足,又多从肝、胃初起,固不当外发,发则舍近求远,当以补中填精以充其所耗,凉血泻热为从急治则,表症得平,内耗得充,则人正气不失;并寻六经邪之所凑,佐以攻伐以治之,多收内化之效。而邪之去路,当以寒凉开浊门以泄痢,得泄则中焦轻寒,而余阳借诸经反归而致,则中焦热可解,另得草船借箭之功,巧使天下太平。

2、太阳腑证治法  

➀ 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  
➁ 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3、太阳病兼证治法 
➀ 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
➁ 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  
➂ 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  
➃ 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
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
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攻之。  
➄ 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以小建中汤。
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辨太阳病脉证篇卷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为风温。风温之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太阳病总论,太阳病分为三证,中风、温病和伤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中风及兼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用桂枝汤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如疟状,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服桂枝汤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服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服桂枝汤或下之,表证仍在,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太阳中风变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太阳温病及变症)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痛疼,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脉浮紧,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太阳伤寒及变症)

辨太阳病脉证篇卷二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桂枝汤主之。脉浮紧者法当身痛疼,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其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脉浮当解外,脉微不宜汗,脉迟不宜汗)
病常自汗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桂枝汤主之。(自汗乃营卫不和)
凡病汗吐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则愈。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汗吐下常伤津液,致内外俱虚)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干姜附子汤主之。发汗后身痛疼脉沉迟,桂枝加芍药生姜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为水逆,五苓散主之。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发汗后可能的变症)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疮家虽身痛疼不可发汗。衂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汗法禁忌)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痛疼者,急当救里,后身痛疼、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腹中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表里症的轻重缓急)
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黙黙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小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柴胡症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潮热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伤寒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太阳证传入少阳的处理)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其人如狂。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膀胱蓄血症)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炙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刼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桂枝加桂汤主之。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火逆三症)

辨太阳病脉证篇卷三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伤寒有热小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子 宫或少腹蓄血症)
问曰:病有结胸、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浮关沉名曰结胸也;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浮关沉紧名曰脏结。(结胸与藏结的区别)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结胸证烦躁者亦死。(结胸症观念)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与大柴胡汤。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结胸五症:大陷胸丸症、大陷胸汤症、小陷胸汤症、水结症、寒实结胸症)
妇人中风,经水适来,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妇人热入血室症)
伤寒有少阳证,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少阳之两大并症)
伤寒若心下满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表解里未和者十枣汤主之。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心下痞硬,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甘草泻心汤主之。(心下痞症及五大泻心汤)
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心下痞复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心下痞兼症及类似症)
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痛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风寒湿痹,对治痛风、类风湿等)
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0)

相关推荐

  • 柴胡系方剂(2)柴胡桂枝汤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最近没顾上更新,今天写一下. 我看了一下上一篇是写到了伤寒兼证.今天继续表郁轻证.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证症候群】

    一.太阳纲: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风寒束表 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 二.少阴纲: 脉微细,但欲寐--真阳不足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其实应该称之为"三阴三阳辨证",即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概念,太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框架】精解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框架 第一.太阳病证治  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临床表现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阳明病】2

    阳明病 提纲 <伤寒论>第179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论>第182条: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以脘腹硬满有抵抗.压痛,或者发热.汗自出.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少阳病】3

    少阳病 提纲 <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少阳证,也是半表半里证. 主证对应:口苦,咽干,目眩,兼证见胁下鞕满,干呕不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少阴病】5

    少阴病 提纲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也是表证(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来说的,一般的表证也类似太阳病,但是脉比较微细,同时喜欢躺着,喜卧,困倦. 主证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厥阴病】6

    厥阴病 提纲 <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是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厥阴病,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合病】7

    三阳三阴六病 合病 六经病证,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六经病证从病变部位上讲,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 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1.太阳病 病在表,有三种症状 第一.太阳伤寒 症状是无汗,全身肌肉酸痛,骨节酸痛,就是病在表. 为什么要强调无汗?因为毛孔闭锁掉了,不能流汗,很多汗液走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