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播饶村溶洞群之五——有100个硝池的熬硝洞

五、有100个硝池的敖硝洞

向左前方岩壁高处眺望,小伙子们眼睛好,看到在观音洞的上方有一小段石墙,我用华为手机拉近观看,的确是石墙,因此敖硝洞很可能就在那里。于是户外之马和小伙子们就沿我此前上去的路线向上攀登。我和另一位手机没电的小伙子坐着等候消息,两次登高,我的确很累了。

等了一会,突然听到有兴奋的喊声:看到有硝池了,于是我喊小伙子一起去,他却不想去了,我说“累死也要去看一看”,就义无反顾地向上走去,

坡度不大,但完全没有路径,只能拉着树木,一点点地探路前行,这种路最怕有被植物遮挡的洞穴天窗。跌落下去即使不死别人也难以发现。

迂回到此前看到的石墙附近,户外之马在此等我。他带我向左侧行走,来到了一座“石拱桥”的上面,这种石拱桥已经摇摇欲坠,只有一块倾斜的料石维持着石拱,拱内没有通道,估计只是一个猫耳洞般的暗哨。其侧后方有一小段石墙。

向岩壁方向走去,不远就看到了洞口。这是个月牙形的洞口,洞口较宽。地面高出我们站立之处。

在半山腰拍摄的熬硝洞洞口

户外之马快步走向洞口高处,立即叫我快来,我走上去后立即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从洞口向下瞭望,缓坡上纵横交错、密密麻麻都是一个个圆形的硝坑,起码有几十个之多。坑的里面还有一处处绿色的苔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售卖大小饭碗的货架。非常壮观而美丽。

右前方有一个“霸王盔”模样的塔,高达十米,估计就是资料中的“泥塔”。

硝池层层叠叠,地处一个硕大的黄土坡上,。

我们从右侧的土坡向下,来到了两面斜坡的交汇处,右侧和左前方也都有大大小小的硝池,左前方的是层层升高,右侧的较为平缓。

右前方就是那座“泥塔”,我走近观看,其外壳是钟乳石结构,里面较为松软,应该是泥土,外壳只有十几厘米厚,接近一半的外壳内部都被挖掘过,形成了一条走廊,估计泥土被人们挖走用于敖硝。有一部分外壳缺失。

小伙子们已经从左侧走了上来,我问他们看到另外一座泥塔没有,他们说没有。并告诉我们可以从右侧走下去,有一个沙滩,然后从左面回来。我们请身着黄色衣服的小伙子站在泥塔中拍照。

转至泥塔后面拍摄,发现另一座塔就在后面,这一座较矮,所以被挡住了。此塔形状有些异样,不像前面的造型圆润而对称。

我们到处拍摄后,从右侧向下行走,是沿陡峭的黄土坡向下,土质松软,较滑。走到下面,回头观看发现从洞口到脚下是一座黄土结构的“金字塔”,面积起码有两个篮球场大小,两座泥塔和100个硝池都坐落在黄土坡之上。

户外之马还要继续向下走,我没敢前行。返回到泥塔旁边。

等了一会,突然听到另侧传来户外之马惊奇的声音,原来他沿着洞道前行,走着走着居然到了黄土坡的另侧,看到了洞口的光亮,他原以为还有很长的路径呢。

从另侧攀登上来,我们两个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令我们不辞劳苦艰难寻觅的洞穴。

小心翼翼地走下山,我觉得这是我登山生涯中较累的一次。

我们在途中研究了几个洞穴的位置,最终明确了洞穴的方位。

(同行朋友“户外之马”标绘的洞穴位置:1为大龙山观音洞前洞口,2为观音洞岩厦及洞穴,3为观音洞后洞口,4为敖硝洞,5为道光修路碑及躲匪洞,6为“金洞。黄线为石板古道”,绿线为从道光碑到熬硝洞的路径。)

由于近期有新冠疫情感染者进入了贵州,同行的“马”夫人谈疫色变:不敢在外面吃饭、住宿,于是我们驱车返回贵阳,从早上在家中吃了早餐,大家都没有吃东西,只是吃了半个苹果,但好像都没有饥饿的感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