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针灸奇效之谜——经络辨治
今天向大家介绍胸、腹、背部最常用到的一些腧穴。
笔者按:膻中穴被称为“气会”,位居胸部正中,对胸部器官,尤其是肺脏的疾病,如咳嗽、喘、胸闷等,都有很好的诊治作用。临床所见的咳喘患者,无论得病久暂(慢性病患者尤其显著),往往可以在膻中穴处发现明显压痛点。对该穴的针、灸、推拿,也常常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治疗疾病的作用。
笔者按:此穴位于上腹部之正中,胃肠出现疾病时,常常可在此处出现异常反应,如硬块、条索、压痛等。笔者在临床见到不少女性朋友,经常在中脘穴上下出现硬块。
与胸腹部的腧穴相比,背部腧穴的诊治作用与部位的相关性要更加鲜明。计灸腧穴学中,对背部每个部位所对应的脏腑都有明确的记述。不过具体内容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计数方法,初学者不便掌握。这里就不做细解了。
病案
李某,女,50岁。主诉:舌痛10年。现病史:1996年开始,自觉舌尖疼痛,至夜及安静时加重。当时未予重视。近3年来,舌痛逐渐加重,位置走串不定,影响睡眠。经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灼口综合征”,予止痛喷剂,疼痛暂时缓解,但停药即作。后经中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既往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1983年生产后,曾患下肢静脉炎,经中药治疗痊愈。
刻下症见:舌烧灼样疼痛,舌尖尤甚,舌体、颊内侧、上颂部走串样疼痛;疼痛在安静时及夜间加重,严重影响睡眠;疼痛得饮食可缓解。患者身体偏胖,性急易怒。
经络辨证分析
将《内经》中涉及的所有与舌相关的经络内容总结后发现,与舌发生联系的经络包括:足太阴经、足少阴经和手少阴络三条经络。三者在循行方面与舌的联系,按《灵枢·经脉》篇原文记载如下:足太阴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经“循喉咙,挟舌本”;手少阴络“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
以上病例的诊治过程,大致体现了经络辨证的基本步骤
4.确立临床选穴方案和针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