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40+资本投了60+企业,餐饮业第二资本周期已来临?
筷玩思维 · 2021-08-11 09:07:36 来源:红餐网
资本和餐饮走得越来越近了,回望数年前,餐饮品牌和资本方还像一对不敢拉手的准情侣,而到了2021年,这番情景剧或许迎来了新的阶段,业内传出一个声音:餐饮业的第二资本周期来了。
第二资本周期?我们先从第一资本周期说起,2013年1月1日,黄太吉完成了第一笔未披露金额的天使轮融资,在同年7月1日,雕爷牛腩也宣布了一笔6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在此之后,诸多新成立的餐饮品牌陆续发布了自己的融资消息。
从周期特性来看,2013这一年正好处于高端餐饮衰落、大众餐饮崛起、互联网思维改革餐饮业的一个典型阶段。
以这个典型阶段为关键节点,我们可以把2013年之前的餐饮融资称之为餐饮业的“前资本周期”;在前资本周期之后,以2013为起点,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资本对餐饮业的认可动作称之为“第一资本周期”,而这个资本周期以2018-2020年的“资本寒冬”为终结;到了2021年,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又在密切关注餐饮业,到此,餐饮业的“第二资本周期”终于来临。
PS:餐饮业“第二资本周期”的概念为遇见小面提出。
总的来说,前资本周期和第一资本周期已成往事,而餐饮业当下正面临第二资本周期的起始阶段,有餐饮人认为,“资本对于餐饮业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在当下才真正被显现出来”,甚至还有餐饮人指出,“资本是助力餐饮品牌打开新发展的金手指”。
或许早前对资本有强烈意见的资深餐饮人并不欢迎资本,甚至也不接受“资本存有一定赋能价值”的这类说法,而我们本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打消资本和餐饮早前的偏见留存,或许资本方和餐饮方都得理性对待这段新的资本合作关系。
也希望餐饮人和资本方对双方关系保持客观,别吹捧,也别贬低,从根本来看,第二资本周期并不会是终局,或许未来餐饮业还会有“第三资本周期”、“第N资本周期”的说法,所有的发展与变革终会到来,且并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为什么餐饮品牌需要引进资本?
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无论对资本持什么看法,是批判也好,是赞同也罢,评价时没必要对资本戴有色眼镜。或许再过几年,资本其实就是大品牌们的一个子部门而已(融资管理岗位)。
从过往来看,早前的餐饮门店也是什么都没有,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从门店逻辑升级到品牌逻辑的餐饮企业们才逐步增加了“营销部门”、“品牌部门”、“战略部门”、“财务部门”、“招商部门”等。
以其中的营销部门来看,早前的餐饮品牌确实不需要做营销,甚至也不需要懂营销,那时要让品牌方设立营销部门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一旦品牌发展到需要营销的阶段,老板也认识到了营销的价值,品牌方才愿意花钱建立营销部门。
营销部门是这样发展的,战略部门也是这样发展的,融资部门也大概会是这样的逻辑。
我们还得解开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如对营销、战略、融资的态度等),有餐饮人充分认同,但还有餐饮人强烈反对?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①经验型餐饮人
这类餐饮人往往相信眼见为实,大多以事实说话。这类事实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听来的,比如他们早前和资本的关系(见闻)决定了他们对于资本的态度。
经验派的认知障在于“他们是先看到,再相信”。甚至不相信与自我事实相悖的其它事实,比如,如果不是在营销端赚到了钱,他们是很难主动设立营销部门的。
②先验型餐饮人
这类餐饮人往往从认知和逻辑着手,比如同样是商业项目,如果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都借用了资本的力量来做大,同时这些企业也能处理好资本关系,那么这类餐饮人就非常愿意引进资本。
先验餐饮人的认知障在于“他们往往不会太在意经验和已发的负面事件”,但如果资本和餐饮之间的关系处于接洽的早期,那么他们也往往会付出相应的“学费”。
PS:本处需要特别声明的是,其一,先验和经验是哲学术语,也是现实存在的分类方法,本处并没有将两者对比的意思,更没有谁高谁低的评价。其二,整个餐饮业的区分方式也并非用经验和先验就能全然分类的,事实上,经验和先验的成分是混杂的,比如大多数人可能是偏经验而非纯粹经验(一个乐观的人不是纯乐观,他的性格也会有悲观,同时还会有坚韧、脆弱等,只不过是比例不同而已)。
当然,我们的态度确实是偏先验的,以上市企业为例,资本就是其中一个硬性指标,今天餐饮业的上市企业不少了,且未来餐饮业的上市企业会越来越多。在那个阶段,引进资本就是一种基础建设了。
即使餐企还没到上市的阶段,它早期也是需要资本进来的,资本就是钱,更是一种选择。假设有人要从北京到上海,他当然可以选择自己走路去,不动一分资本,但也可以选择花钱乘车去。
再从根本来看,开餐厅本身就是对于资本的运营,没有资本,餐厅怎么能开得起来(自己的资本也是资本)?有些老板认为,那我就动用自己的资本、绝不用第三方不熟悉的资本。
这个看法也是不合理的,第三方资本其实是社会高度分工的必然产物,贷款买房、贷款做生意、借款经营等,这本身就是借用第三方资本的案例。企业当然可以自给自足,比如要喝水可以自己开水厂、要吃饭可以自己开餐厅、要穿衣服可以自己开服装厂……实际上,没有人可以完全这样“自给自足”。
但我们也无需给资本打上必备的标签,更无需过于看重资本。资本就像楼下的便利店,有是最好的,而即使没有,这也不是致命问题。简单说,无论当下还是未来,资本其实就是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
每一个资本周期的结束,都必将影响且推动下一周期的到来
在前资本周期,餐饮品牌和资本方并未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
1)、前资本周期几乎以败局收尾
2008年,鼎晖投资以2亿元换取了俏江南10%的股权,网传俏江南接受这笔融资时还与资本方签署了对赌协议,但之后IPO失败的俏江南与资本方的关系彻底崩了。上市失败后,俏江南原创始人张兰与资本方陷入了长达数年的法律纠纷关系。
在前资本周期,餐饮企业和资本方不太和谐的案例除了俏江南还有湘鄂情,而它们均是创始人被出局的铁证。这两宗案例孰是孰非我们就不评价了,而或许也正是这类案例太过于典型,也太过于知名,这才使得餐饮企业与资本方双双陷入了颇为主观的互相评判。
然而,俏江南和湘鄂情都属于老餐饮品牌了,随着新餐饮人的到来,这一融资偏见也自然会被打破。
2)、在第一资本周期,资本与餐饮终于有了成功的果实
前浪的褪去也意味着后浪的进场,此时,跨界而来的新餐饮人带着餐饮梦进入了餐饮业,这类新群体更多是80后和90后,与传统餐饮人不同的是,此时入局的新餐饮人要么有着互联网企业高管的背景,要么有着高等知名大学的学位,更关键的是,他们对资本的态度更为开明,会写PPT、会路演,也会给资本方讲一些恢弘灿烂的餐饮发展设想。
2013年1月1日,继黄太吉打响融资第一枪之后,雕爷牛腩、西少爷、伏牛堂、叫个鸭子、大弗兰、乐乐茶、奈雪的茶、人人湘、咖啡之翼、汤先生、小恒水饺、好色派、米有沙拉、金百万、仔皇煲、遇见小面、和府捞面、松哥油闷大虾、乐凯撒、喜茶等企业纷纷在2013年-2018年宣布了自己的融资消息。
这段堪称新餐饮品牌冒头的群星闪耀史有两个特点:
①注资的全面性
从百万级到千万级,甚至亿级都有发生,可见大小资本均认可了新餐饮品牌的成长性与可投资性。
②资本对餐饮品牌选择的开放性
无论是汤还是奶茶,又无论是煎饼果子还是比萨饼,只要餐饮人眼里有星辰大海,那么资本方就愿意与之发生一定的金钱肯定关系,可见资本对餐饮业的重做与消费升级(当时流行“消费升级”这个说法)具有一定的价值认可。
我们可以将2013年到2018年这个期间称之为第一资本周期,任何的大周期其中必然有成功案例,也必然会有一定的失败案例,而与前资本周期不同的是,第一资本周期已有颇为成功的资本餐饮合作案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资本与餐饮不再只有负面结局。
以奈雪的茶为例,在2016年,奈雪获得天图投资亿级人民币的A轮融资,之后天图加投、其它资本进场。资本力量之大也推动了奈雪在2021年以超百亿级港元的市值登陆港交所。
而我们在关注成功案例的同时,还得看到行业的实情,撇开奈雪这类已上岸的“成功案例”不谈,在2018年之后,餐饮业也确实到了资本寒冬的境地,无它,就是因为早前被资本看好的企业大多陷入了倒闭、资不抵债、增长停滞的发展窘境。
到了2019年,餐饮业融资的消息不再如之前那般火热,虽然2018-2020年依然有零星的融资案例,但比起2014年的加投,餐饮业确实到了资本寒冬的境地。到此,第一资本周期终结。
3)、疫情成了第一资本周期完结的标记,但同时也推动了第二资本周期的到来
在第一资本周期,资本投的基本是新品牌,在平和时代,那些“老品牌”认为自己有钱、能赚钱,因此压根不考虑资本,但疫情打破了这类餐饮人最后的倔强。
在2020年,一些从来不考虑融资的企业也纷纷引入了资本,甚至主动见起了资本,由于疫情改变了企业方的固有思维,餐饮企业和资本方终于同桌共谋。
第二资本周期严格来说是从2021年开始的,在1-7月,单是面条品类就有11笔融资,且其中有4笔金额过亿。
但资本并不只是爱吃面而已,以下为今年1-8月获得融资的品牌(含餐饮相关):
①茶饮、咖啡、酒饮
喜茶、胶囊茶语(茶饮)、COFE+机器人现磨咖啡、M Stand(咖啡)、代数学家咖啡、Blueglass Yogurt(酸奶)、怂人胆(精酿啤酒)、茶小空(茶饮)、爱视小爱浆(乳饮)、椿风(茶饮)、SECRE时萃咖啡、Manner(咖啡)、小鹤咖啡、永璞咖啡、好望水(气泡水)、TNO(茶饮)、隅田川咖啡、tea'stone、元气森林、简爱酸奶、AB艺术精酿、每日盒子(植物奶)、观云白酒、未来茶浪WILLCHA(茶饮)、奈雪的茶。
②预制菜肴、供应链、数字化等餐饮类服务商及平台
朝天门码头(火锅底料/速食)、小牛凯西、饭乎、妙鲜(植物肉)、COOOOK轻烹烹(预烹饪)、寻味狮(预制菜肴)、酒小二(酒水外卖平台)、奥琦玮(餐饮数字化服务商)、哗啦啦、美鑫食品(复合调味品)、鲜沐农场(餐饮供应链B2B电商平台)、闪送、黄小猪(方便鲜食)、珍味小梅园(预制菜)、王家渡食品、鲜生活(生鲜冷链平台)。
③中餐小吃
永定门电烤串、鲍师傅、简鹿糖水、文和友、虎头局(中式点心)、墨茉点心局、小蛮椒(麻辣烫)、夸父炸串、钟薛高、菊花开卤味、京派鲜卤、兜约。
④其它
康品汇(社区生鲜)、牛痴(牛肉产品品牌)。
深度剖析资本“吃面”潮,资本为何偏爱投资面,而较少投资饭?
第二资本周期与第一资本周期有以下差异:
①态度更融洽
第二资本周期的资本力度及资本频次已大于第一资本周期(有些品牌在今年1-8月就获得了两次融资)。
②原生餐饮资本到来
第二资本周期已发展出了系列原生餐饮资本(喜茶、九毛九等在接受投资的同时,也在给其它餐饮品牌投资)。
③投资逻辑的升级
第二资本周期的投资不仅有新锐餐饮品牌,更有老字号(永定门电烤串),其投资特点既分散又统一,分散指的是投资面较全;统一指的是更专注于标准化的赛道,如咖啡、茶饮、粉面品牌获投资的概率更大。
总体而言,第二资本周期的完整度已全然超过第一资本周期。
4)、资本进场让餐饮品牌多了一种新的价值评价
资本和餐饮如此密切有两点原因:其一是餐饮价值的确立,其二是餐饮资本合作案例的确立。
餐饮价值的确立指的是社会分工价值的确立,比起改革开放前,当代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工价值的确立,而餐饮正成为社会分工化之下的国民职能部门、属于“衣食住行”四大刚需的第二位,由此看,N万亿不会是餐饮价值的终局。
关于成功案例上文已论述过,本处就不再重复。而基于这类成功案例,我们还可以看到,资本之于餐饮还承担着评价的作用。
一家餐饮门店要得到市场认可,过去唯一的评价渠道就是顾客,顾客给好评,一家门店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直到资本进场,餐饮企业终于有了新的认可方式,比如一些新拉面馆被融资加注后,它们的估值一下子就到了十亿级(没有资本推动,得卖多少碗拉面才有十亿?)。
到了第二资本周期,资本要求餐企“对赌”的需求也不再多见,餐饮企业对资本的态度也较为明朗,反正无非都是通过让资金流动来转换更高价值而已,从这点来看,融资的本质、创业的本质、资本的本质可能并无二异。
第二资本周期并非终局,双方应摆正态度,以实现市场分工价值为发展目的
对于第二资本周期的资本热,行业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有餐饮品牌看到不如自己的品牌也拿到了融资,这类餐饮老板即使不需要融资,他们也生发出“凭什么资本不看中我”的异常想法;有些拿了融资的企业对比了同行后发现,“XX品牌不如我,我的融资应该比他多”,由此也生发了“我要向资本证明自己”的不甘意图。
但第二资本周期真的是一出单行演出,真的晚了就赶不上,错过就没有了吗?
可能并非如此。
1)、资本并非万能,也非唯一指标
餐饮企业的眼睛应该看着市场、看着顾客,而非盯着资本争宠。
餐饮品牌在发展早期如果能得到资本认可,它之后的发展确实会如虎添翼,但引入资本不仅是运气更是能力,企业还需要有“融资管理能力”和“融资管理部门”才能实现更高维的资本合作价值。
如果没有资本能力,拿了钱反而更容易加速衰亡,成为一个“早衰富二代”。
2)、拿了钱并非经营的胜利,学会实现多方共赢才是根本
上市不是品牌发展的终局,同理,拿到了融资也并非品牌发展的终局。品牌存在的每一天都应该持续实现新的市场价值、持续得到顾客的认可,这样的餐企才能长久。
无论一家餐饮企业有没有得到资本的认可,这或许并不那么重要。因为顾客的认可、市场消费的认可也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种健康资本,从发展的角度而言,顾客资本、消费资本进场转化成的利润资本,它才是更为重要的核心资本。
在筷玩思维看来,第二资本周期仅仅是资本与餐饮业合作的又一个开端,任何大周期都会有开端和末端,在不久的将来,第二资本周期也或将迎来第二资本周期寒冬,但并不需要绝望,寒冬之后就是暖春,它也必将推动第三资本周期、第四资本周期、第N资本周期的到来。
只有树立了周期概念,餐饮企业才能更加客观地处理资本需求及资本进场价值,从而让资本更好地赋能品牌,再从而让品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市场,以实现更高的分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