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 灿若星汉(上)

碑林,我曾经去过三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一看到太多的石碑,心里就着急。

从去年开始,我在喜马拉雅上一直听祝唯庸先生所讲的《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对中国书法史有了清晰的轮廓。这是去西安碑林必做的功课。否则容易心乱,蜻蜓点水,只是到此一游。

今年5月31日免票的最后一天,我赶上了。一大早带上充足的干粮和水,就到了碑林。这次时间充裕,心里一点没急。认真仔细观看学习。

刚开馆,游人比较少。

亭中的牌匾“碑林”是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书写的楷书,是从柳体中集字。

亭下的四面碑是儒家经典《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书。碑身高大、宏伟,很震撼。

碑额是太子李亨书写的小篆

第一展室非常大,是《开成石经》即“十三经”。刻石从唐代到清代才完成,素有“文献渊薮,石质书库”的美誉。

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宋代增刻了《孟子》。

《十三经》众多的书写者,没有留下姓名。

后面的展室有刻于东汉的《熹平石经》残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通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指的是罗马,景教是基督教。

此展室有些碑没有玻璃罩,拍出的图片比较清晰,用笔变化的细微之处容易看到。

李阳冰的小篆,我临过“几天”,看到后很亲切。

李阳冰《迁先莹记碑》

以上是李阳冰书小篆《三坟记》。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

一直没有练过颜体。这次在《颜氏家庙碑》前,情绪不能控制,很感动。

碑侧的文字,没有玻璃罩子。

上图是《颜氏家庙碑》的侧面

上图是《颜勤礼碑》侧面。

《颜勤礼碑》1972年出土,因出土较晚,很少被捶拓,未失真,尚能保存原有的风韵。书法遒劲畅达,是初学楷书的典范。

还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其子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

曾临过几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我对此碑很崇拜。站在碑前,心情像朝圣一样。

碑额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碑文罩着玻璃,光线暗。如果带上手电筒,就能仔细欣赏学习。

碑的侧面。

侧面的花纹。

再后一排,有集王羲之行书的《兴福寺残碑》,可惜碑已经残缺。

后面的展室有以后翻刻《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

工作人员正在做拓片,宣纸已经平贴在碑上了。

这是褚遂良的《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中午坐在石墩上吃干粮。只能垫个底,不然吃饱了昏昏欲睡。

眼前全是玄烨所书的种种字体的碑刻。

少数民族竟能写得这么潇洒,让人赞叹!

近距离观看到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陕本),我也很喜欢。

初唐四大楷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曹全碑》也被罩起来,不好拍清楚。

我中学时喜欢柳体。可惜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没有拍好。给下次去留个念想。

有许多魏碑的石刻镶嵌在游廊的墙壁上。

穆宗皇帝曾经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柳公权回答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我想,心正就是人品要端正,心里清静,没有杂念。心正了,学习书法的态度就端正了,就会认真老实,而不是投机取巧,寻找另外什么捷径。习练书法,是静心的一种途径。

有人问怀仁:书法的秘诀?怀仁回答到:“勤学苦练”。询问的人不相信。怀仁就带他到屋后,看他十大箩筐的退笔头埋下巨大的笔冢。询问的人这才心悦诚服。据说:怀仁为练好字,三十年不下楼。

我国古代的书法艺术灿若星汉,徜徉其间,飘飘欲仙......

从碑林回来后,真心喜欢上了书法。在家认真临习小楷,清净身心。

(未完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