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两两配伍应用,实现1 1>2的效果
小编导读
对药,又称药对,是指临床上常用且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是中医药物和方剂组合应用的特色之一,从古至今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这样的药物组合有不少,很多医生在临床中都善用对药,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总结,这篇文章就带大家学习一下王立忠老中医常用的6组药对。
1.柴胡、黄芩
功能:疏肝开郁,和解少阳枢机,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肝郁气滞,胸胁疼痛,肺热咳嗽,咯血,吐血等。
剂量:各10~12g。
应用: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治半表半里之邪,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和解少阳枢机,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为治少阳之要药。黄芩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且能治半表半里之里邪。其降浊作用对肝胆湿热之黄疸有良好效果。柴胡、黄芩二药相伍,具有调和表里,升清降浊,疏调肝胆之气机,清泄内蕴湿热之功。
2.土茯苓、薏苡仁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疮疡,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脚气,痈肿等。
剂量:各30g。
应用: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脾经。常用于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等。该药常与薏苡仁共用,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另外对于疮疡治疗效果也可,本人自拟方温脾燥湿敛疡汤,方由生黄芪、黄连、桔梗、甘草、干姜、苍术、知母、板蓝根、生薏苡仁、吴茱萸、升麻、土茯苓组成,用于溃疡不红不肿,久治不愈,用此方屡屡见效。方中选用生薏苡仁、土茯苓合用,苍术、黄芪、甘草等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治疗湿疹重用土茯苓,30~40g效佳。
3.浙贝母、夏枯草
功能:泻肝胆火,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瘰疬。
剂量:浙贝母6~10g,夏枯草10~15g。
应用:浙贝母配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连翘、黄药子、生牡蛎治疗甲状腺瘤、瘰疬等,具有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散结的功效。治肺痈咳吐脓血,胸闷咳嗽,常用贝母配鱼腥草、桔梗、瓜蒌、紫菀、鲜芦根、薏苡仁、甘草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效。夏枯草苦寒泄热,善于清泄肝胆郁火,常用于头痛,眩晕,目珠胀痛甚效。配天麻、钩藤、石决明、决明子对肝阳上亢的高血压,具有清肝泻火、降低血压之功。对于心烦失眠,坐卧不安者,常将夏枯草配淡豆豉、栀子、灯心草等清热宁心安神之功更强。对于半夜醒后难以入睡者加夏枯草每获良效。
4.黄柏、苍术
功能: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湿热阻络痹证,甚则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苔黄腻。
剂量:各10g。
应用:若下肢膝关节疼痛,属湿热之邪,阻遏经络,甚则足膝关节红肿热痛,加川牛膝、木瓜、防己、薏苡仁、丝瓜络等清热利湿,通络蠲痹。对于湿热下注,配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用三妙丸(《医学正传》),再加薏苡仁渗湿利痹,为四妙丸。若湿热带下,量多色黄,加芡实、白果、车前子等清利湿热止带。
5.大黄、代赭石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肺胃热盛,积滞实证,迫血妄行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吐血、衄血、痢疾等。
剂量:大黄6~10g,代赭石15~30g。
6.夏枯草、郁金
功能: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主治:肝脉不畅,痰火郁结。
剂量:各15g。
应用:夏枯草辛散苦寒,宣泄肝胆之郁火,常可以用于肝火上炎,肝经风热或郁热所致的各类病证。笔者在临床上常用夏枯草与郁金配伍,郁金是疏肝解郁、散结的良药,特别是对于肝脉不畅引起的各种病证,两药合用疏肝解郁,清泻肝经郁火,广泛应用于郁证,脏躁,乳痞,甲状腺,妇科疾病等。笔者有自制方化痰散结止痛汤,内有柴胡、赤芍、丹皮、郁金、夏枯草、王不留行、土贝母、橘核仁、昆布、海藻、青皮、路路通。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化痰之功。
名医方药经验集
临证多年,医人无数,老中医将自己的方药经验总结于此——
《王立忠临证方药心悟》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内容分四部分:经方新用、时方妙用、验方活用、用药特色。书中介绍了作者临床常用的经方、时方、经验方及其拓展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的临床体会,阐述了这些方剂加减运用的规律与方法,介绍了作者擅长运用的100余味药物及50余对对药的精巧配伍应用。为配合论述方药应用心得,书中列举了百余例真实医案,案中均含症因脉治及按语。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包含作者较多独到见解与实践体会,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