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何鸿燊到底叫什么——也谈教学中的无用功》
昨晚发了一条朋友圈:
很多同学不会读赌王何鸿燊、何猷君的名字,因为不会读其中的一个字,在和朋友八卦时,容易显得没文化。不用担心,我统一帮大家注音一下:来,跟老师一起读——何(hé)鸿燊,何猷君(jūn),记住了吗?
看起来有点搞笑,其实我更多的是在调侃,我们就有很多这样的老师,讲课的时候,遇到学生真正不会的东西,一掠而过,而学生已经懂了的东西,却又不厌其烦地讲,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甚至可以说是做了无用功。
教师在课堂上做无用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到头来教师自己累个半死,成绩却没出一点,实在是出力不讨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课堂做无用功这种情况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对学情的不了解,是教师做无用功的重要原因。举例来说,比如我面对的是一帮高三的学生,但是我以为他们是高一的,就可能会大讲特讲高一的基础知识,而实际上这些知识他们已经掌握,所以就做了无用功。简言之,就是学生到底哪些懂了,哪些不懂,教师心中并不清楚,所以只能“我认为你不懂”或者“我认为你懂了”。结果就只能是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焦虑是教师做无用功的原因之一。应试教育机制下,学生跟着分数跑,老师自然也要围着学生的分数转,所以老师们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进而就要把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继续讲、反复讲。这当中当然也包括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一些要求。最后发现,老师们变成了絮絮念的唐僧,每天念叨着,学生们则苦不堪言。
学养不够,是教学无用功的重要原因。有一些问题,教师自己也讲不明白,就跳过去不讲,只选择讲自己明白的东西。比如我发的朋友圈这个例子,可能教师自己也不明白“燊”字“猷”字怎么读,所以只好讲“何”字怎么读了。所以说,作为教师,如果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只能说明教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本身也不是很理解。进而,教师缺乏一种能力(专业能力)的时候,必定会具备另一种能力(掩饰的能力)。
当然了,这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无用功的几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可能导致无用功的发生。同时,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有更多的原因可能导致无用功,今天就不赘述了。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无用功呢?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学情的了解,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暴露出问题来,显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让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暴露出问题,再“后教”,这样就比较有针对性。
当然,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是要求教师有较好的学科素养和应变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求教师有比较好的学养,才能从容应对。简单的说,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把课备好,在备课这个环节上要下足功夫。
最后,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科学诊断是减少无用功的根本思想方法。科学的诊断,不是简单的找毛病,而是“分析、评估、找出合理对策”的意思,通过质疑、调查、验证和反思的思维方式,避免一刀切和想当然,才是让我们工作走出无用功的根本性思想方法。